司馬懿的資料
回答 (5)
司馬懿係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就算你鬧佢點樣都好,佢都會對住你笑。所以阿諸葛亮輸俾佢LEE一方面,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唔忍得同埋唔激得,突燈去激佢,所以諸葛亮比司馬懿激死左。可能司馬懿係智謀上唔夠諸葛亮勁,但司馬懿識得忍。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家、權臣。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以其功著,封舞陽侯。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晉宣帝。
簡歷
司馬懿高祖為 司馬鈞,漢安帝時為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為穎川太守,父司馬防為京兆尹。正如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曾一度拒絕他的授予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乘曹爽陪曹芳離洛陽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265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高祖宣帝。
軍事才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將關羽攻魏,敗曹仁於樊城(今湖北襄樊市),俘于禁,斬龐德。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離間計,拉攏孫權,才有了後來所謂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司馬懿於太和五年(231年)、青龍二年(234年)曾兩度親自率兵抗擊蜀漢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採取據險堅守,蜀軍果然糧盡而自退。諸葛亮這兩次的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231年,諸葛亮帶領的漢軍開始撤退的時候,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這個時候張郃反對,因為他估計會有伏兵,所以對追擊表示反對。但是,司馬懿的態度強硬,木門道的蜀軍伏兵放出了無數的箭,不久張郃中箭死去(《三國演義》中,張郃是自己要求追擊蜀軍)。
司馬懿的軍事才略還表現在孟達叛魏事件上。孟達原為蜀漢降將,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縣)。丕死,達欲叛魏歸漢。司馬懿瞭解到這個消息後,一方面寫信安撫孟達,一方面潛軍進討,僅用8天行軍1200百里。孟達給諸葛亮信中認為司馬氏來兵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當司馬懿提前二十多天趕來時,完全打亂了他的叛亂部署。後來司馬懿僅用16天,就破上庸,斬孟達。
另外,司馬懿還有破遼東公孫淵的戰績。
治國之道
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屯田制,但曹操採納後很快就死去了(案:曹操死前已有屯田制),所以事實上屯田制(尤其是軍屯)的推廣在曹丕時期。曹魏軍屯其主要基地設置在和孫吳、蜀漢對立的地帶(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長安、槐裡、陳倉等地),而這裡基地的開創都和司馬懿有關。青龍三年(236年),關東饑荒,司馬懿調五百萬斛粟運往洛陽,足見關中存有大量糧食。
青龍元年(233年),司馬懿興修水利,而「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裡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
家庭
[編輯] 子女
長子司馬師
次子司馬昭
三子司馬肜
四子司馬亮
五子司馬胄
六子司馬京
七子司馬駿
八子司馬榦
九子司馬倫
司馬懿
字 仲達
貫 藉 河內溫
生 年 (179-251)
傳 記 魏國大臣,為曹氏四代效力、出身仕族,自少聰明通達,博學多才。曹操聞懿之才,徵召之為主簿。從討張魯任參謀,曹操定漢中後,與劉曄等勸操乘勝伐蜀,操不從。關羽水淹七軍大破于禁,威震華夏、兵圍樊城時,曹操欲遷都以避其鋒,司馬懿勸操勿遷都,並說孫權襲荊州,結果解樊城之圍,關羽被吳國所殺。文帝即位後,為帝所信重,文帝死,司馬懿與曹真等受命輔助明帝曹叡。 演義中的諸葛亮因忌其才,聽從馬謖之計發放流言使曹叡罷黜之。諸葛亮北伐奪取雍州三郡魏大臣鍾繇推薦之而復出。後即破斬叛魏歸蜀的孟達。與張郃等在街亭大破蜀軍,破壞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果,隨後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司馬懿針對蜀軍糧草不繼的情況,採取堅守的策略,使諸葛亮無功而病死五丈原。 明帝死後,曹芳繼位,司馬懿與曹爽同受遺召輔政。後與曹爽爭權力,發動政變殺爽及其黨羽。 司馬懿自此掌握魏國大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及司馬昭相繼執掌大權,司馬昭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為晉武帝追贈司馬懿宣帝。 演義中相傳司馬懿鷹視狼顧,頭部可以完全倒轉向著後方。曹操曾和部下談到司馬懿,說司馬懿狼子野心。不可使掌大權,久必為禍。此外,曹操曾夢見三馬同槽吃東西,意謂曹家天下會為司馬懿三父子所奪。 對外作戰中,司馬懿為諸葛亮的死對頭,諸葛亮屢次想除掉他,例如在曾引司馬懿三父子到上方谷。欲以火藥引火圍住他們。幾乎被燒死,惜突然天降大雨,火器無用,被他們乘機逃走。諸葛亮不禁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參考: geocities.com
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家、權臣。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以其功著,封舞陽侯。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晉宣帝。
簡歷
司馬懿高祖為 司馬鈞,漢安帝時為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為穎川太守,父司馬防為京兆尹。正如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曾一度拒絕他的授予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乘曹爽陪曹芳離洛陽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265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高祖宣帝。
軍事才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將關羽攻魏,敗曹仁於樊城(今湖北襄樊市),俘于禁,斬龐德。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離間計,拉攏孫權,才有了後來所謂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司馬懿於太和五年(231年)、青龍二年(234年)曾兩度親自率兵抗擊蜀漢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採取據險堅守,蜀軍果然糧盡而自退。諸葛亮這兩次的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231年,諸葛亮帶領的漢軍開始撤退的時候,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這個時候張郃反對,因為他估計會有伏兵,所以對追擊表示反對。但是,司馬懿的態度強硬,木門道的蜀軍伏兵放出了無數的箭,不久張郃中箭死去(《三國演義》中,張郃是自己要求追擊蜀軍)。
司馬懿的軍事才略還表現在孟達叛魏事件上。孟達原為蜀漢降將,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縣)。丕死,達欲叛魏歸漢。司馬懿瞭解到這個消息後,一方面寫信安撫孟達,一方面潛軍進討,僅用8天行軍1200百里。孟達給諸葛亮信中認為司馬氏來兵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當司馬懿提前二十多天趕來時,完全打亂了他的叛亂部署。後來司馬懿僅用16天,就破上庸,斬孟達。
另外,司馬懿還有破遼東公孫淵的戰績。
治國之道
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屯田制,但曹操採納後很快就死去了(案:曹操死前已有屯田制),所以事實上屯田制(尤其是軍屯)的推廣在曹丕時期。曹魏軍屯其主要基地設置在和孫吳、蜀漢對立的地帶(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長安、槐裡、陳倉等地),而這裡基地的開創都和司馬懿有關。青龍三年(236年),關東饑荒,司馬懿調五百萬斛粟運往洛陽,足見關中存有大量糧食。
青龍元年(233年),司馬懿興修水利,而「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裡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
家庭
子女
長子司馬師
次子司馬昭
三子司馬肜
四子司馬亮
五子司馬胄
六子司馬京
七子司馬駿
八子司馬榦
九子司馬倫
註:肜:音容、胄:音冑、榦:音韓
外部連接
三國風雲人物之司馬懿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1: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0000051KK016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