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愛的蜀國人物

2007-09-10 11:00 pm
從三國的歷史中,選一個你最喜愛的蜀國人物,並詳細介紹他的生平

回答 (7)

2007-09-11 1:40 am
✔ 最佳答案
劉備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祖先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到他這一帶,家業已敗落,只能靠與母親一齊販履織席來維持生活。劉備身高七尺五吋,垂手過膝,大耳自見,為人寬厚,胸懷大志,沉默少言,喜好結交豪俠人物。

公元一八四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與關羽、張飛意氣相投,在桃園結拜兄弟,對天盟誓,同生死,共創業。不久,劉備因鎮壓黃巾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尉,後又坐下密縣丞等小官,被黃巾軍餘部打敗後,失官。劉備乃投靠公孫瓚。後因劉備拒助袁紹有功,作平原相。

公元一九三年,曹操東征徐州,劉備隨田楷救援陶謙。陶謙十分感謝劉備的到來,又非常看重劉備的才能,就舉薦劉備為豫州刺使,屯駐在小沛。第二年,陶謙病故,陳登、孔融等人擁戴劉備為徐州牧。曹操為了拉攏劉備抵禦袁術,上表薦劉備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至此,劉備成了逐鹿群雄之一。

不久,呂布被曹操擊敗,來投劉備,劉備寬大為懷,收容了呂布。後來在與袁術開暫時,呂布竟然叛變,打敗劉備,佔領徐州,劉備就不得不投靠曹操。曹操就表薦劉備為豫州牧,撥數千兵馬,讓他重回小沛對抗呂布,結果又遭失敗。一九八年,曹操消滅呂布,隨曹操來到許都。曹操認為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英雄,對他很不放心,但是曹操表面上竭力拉攏劉備,還表薦劉備為左將軍。受到如此待遇,劉備感到惶恐不安,所以後來乾脆在後園種起菜來。一天,劉備正在後園澆水,曹操派人請他去喝酒。酒酣之時,曹操忽然問劉備誰可稱了上當今英雄?劉備歷數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呂布、張魯等。曹操連連搖頭,說:「當今英雄,只有你我兩人!」聽了此話,劉備嚇的手一鬆,筷子掉到了地上。正在此時,響了一陣驚雷,劉備乘機解釋說是害怕雷聲才掉筷子的,才擺脫尷尬的局面。

公元一九九年,劉備主動向曹操提出:南下徐州,截擊袁術。曹操同意,淡又派了朱靈、路招與劉備同行,以監視和牽制他。劉備很快就取得勝利,他把朱靈、路招派回許都報捷,把他們支走了。劉備殺死徐州刺使車胄,公開反叛曹操,計劃北聯袁紹,夾攻許都。

公元二○○年,曹操親征劉備,劉備大敗,妻子被擄,關羽也被衝散,投降了曹操,劉備只得投靠袁紹。官渡之戰中,關羽為曹操斬殺了袁紹的名將顏良、文醜,袁紹轉恨劉備。正在此時,劉辟、龔都在汝南起兵,騷擾曹軍後方。劉備向袁紹請求去汝南聯絡劉辟,袁紹同意。劉備南下,遇到了從曹營逃出的二弟關羽、夫人以及三弟張飛、舊友趙雲。

袁紹敗後,劉備也被曹操擊敗,只好又投荊州劉表。劉備在荊州一住就是七年,有一次,他在廁所發現自己髀裡肉生,慨然流涕。劉表問他為何流淚?劉備說:過去身不離鞍,髀肉皆消。如今不再騎馬,髀肉復生。歲月流逝,老之將至,可是功業不成,所以生悲。劉表就給了劉備一支軍隊,屯軍新野,抵禦曹軍。

在荊州寄居的這一段時間裡,劉備認真的總結了前幾次失敗的教訓,感到要想事業成功,非有王佐之才輔助不行。二○七年冬,劉備拜訪襄陽名士司馬徽,司馬徽像他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徐庶又說諸葛亮常常自比於管仲、樂毅。於是劉備冒著嚴寒風雪,帶關羽、張飛親自到襄陽隆中臥龍崗求見臥龍先生─諸葛亮。 前兩次都撲了空,第三次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本不想出山,但為劉備的一片誠意所感動,幫他分析了中原曹操、江東孫權、荊州劉表、漢中張魯、益州劉璋的優劣得失,並替劉備制定出了戰略總方針。劉備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如魚得水,事業開始有了轉機。

公元二○八年七月,曹操率大軍南下,攻打荊州。恰在此時,劉表去世,劉琮繼立為荊州牧,劉琮懼怕曹操,救投降了。曹操進了宛城,劉備才得知劉琮已降,馬上率眾從樊城撤退。諸葛亮勸劉備攻取荊州,劉備以劉表新亡,不忍背信棄義。劉備一向以愛民著稱,荊州人民大多願隨劉備逃難,所以每天只能行走十多里。曹操恐劉備占了江陵,曹操恐劉備占了江陵,親率了五千輕騎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來。劉備大敗,帶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逃走。曹操佔領江陵,企圖一舉掃平江南。孫權也感到了威脅,派魯肅來見劉備,希望兩家聯合,共破曹操。

公元二○八年十一月,曹軍與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然後水路並進,曹操率殘兵敗將狼狽竄。劉備乘勝攻取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孫權的軍隊則佔領了荊州的北部地區。劉備推劉琦為荊州刺史,不久劉琦病死,劉備自領荊州牧。孫權承認了劉備的地位,並把妹妹嫁給了他,目的為加強雙方聯盟關係,藉劉備之力抵抗曹操。

公元二一一年三月,曹操進攻漢中,討伐張魯。劉璋非常害怕,就派法正前往迎接劉備。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趙雲守衛荊州,自率步騎數萬人,以龐統為軍師,隨法正進入益州。公元二一二年十二月,龐統向劉備提出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為秘密派出精銳部隊,直接襲擊成都;中策為假稱荊州有急,誘殺楊懷、高沛,吞併白水軍,再向成都進軍;下策為撤軍至白帝,與荊州聯合,在圖進取。劉備決定按中策進行。正好曹操攻打孫權,孫權要劉備回軍救援。劉備乘機寫信給劉璋,要求增派一萬軍隊及糧草物資,以便東歸。劉璋答應只給四千人馬,劉備很不高興,以此激怒部下,此時張松被人告發,劉璋處死張松、與劉備斷絕關係。劉備大怒,殺死了楊懷、高沛,吞併了他們的軍隊,進祝涪城。公元二一四年,諸葛亮與劉備會師於成都城下,劉璋被迫投降,益州全為劉備所有。

公元二一五年,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藉口說正準備攻取涼州,等涼州平定,一定歸還荊州。孫權當然不信,派魯肅、呂蒙爭奪荊州。正在此時,傳來消息,曹操要攻打漢中張魯,劉備怕益州有失,派使節向孫權請求和解,重建友好同盟。於是將湘水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歸劉備。

公元二一五年十一月,張魯向曹操投降,漢中地區全歸曹操,使劉備向北方擴張勢力受到限制。曹操認為益州不易攻取就派夏侯淵為主帥鎮守漢中,自己班師回朝了。二一七年,劉備同法正、趙雲、黃忠帥乒進攻漢中。二一九年正月,劉備從陽平關渡過沔水,沿著山路,向前推進,在定軍山紮營。夏侯淵領兵前來爭奪,劉備命黃忠在高處擂鼓吶喊,發動攻擊,曹軍大敗,夏侯淵被殺。劉備與曹軍相持一個多月,曹軍士氣低落,逃亡的日漸增多,曹操只好引軍北還長安,劉備就佔領了漢中地區。

二一九年七月,劉備在沔陽自稱漢中王, 命魏延鎮守漢中,自己返回成都。與此同時,關羽在荊州對曹軍發動猛攻。他利用暴雨成災,水淹于禁等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曹仁、呂希于樊城、襄陽。曹操大為恐慌,後來他派人聯絡孫權,挑動孫權出擊荊州,從背後襲擊關羽。最後關羽敗走麥城,被孫軍執殺,荊州全部丟掉。

二二○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廢除漢獻帝,自稱皇帝,建立魏國。許靖、諸葛亮等人齊勸劉備稱帝,繼承漢統。二二一年,劉備在成都西北郊的武擔舉行即位典禮,國號漢,年號章武,立劉禪為皇太子,諸葛亮圍丞相,張飛為車騎將軍,分居文官、武將之首。

稱帝不久,劉備為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決定率軍親征孫權。蜀漢文武群臣紛紛勸阻,劉備一概不聽,孫權求和,也被劉備拒絕。張飛思念關羽,鞭打將卒,部下將他殺死,投了東吳。劉備痛上加痛,遂一意孤行,率軍東下。公元二二二年正月,劉備率軍來到秭歸。他一方面派馬良拉攏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爭取他們出兵助蜀攻吳;一方面統領大軍自江南攀山越嶺,向東進軍,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吳君主率陸遜誘敵深入。然後堅守不戰,雙方一直相持了七、八個月,蜀軍疲倦不堪。陸遜乘機以火攻燒毀蜀軍營帳,蜀軍大亂,吳軍進攻,大獲全勝。史稱夷陵之戰。劉備逃到白帝城,羞愧難當,加上年老和勞累,終於一病不起了。
2007-09-17 3:49 am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 - 219) 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今山西解縣)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歷朝皆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清乾隆間詔改其諡為忠義。亦稱為「關帝」、「關聖」、「關聖帝君」、「武聖」。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184),關羽在家鄉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南北,參加數十次大小戰鬥,從來都不怕艱難。劉備顛沛流離,他也從無怨言。建安元年(196)劉備投奔曹操後,一次與曹操外出打獵,在眾人散開後,關羽曾要求劉備準他殺掉曹操,劉備沒同意。建安四年(199),劉備反曹,逃至徐州,由關羽鎮守下邳城,代理太守。建安五年(200),曹操攻破徐州,劉備、張飛敗逃後不知去向。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子,被逼降曹。曹操對關羽甚為親近,拜為偏將軍。又讓張遼去了解關羽的真正想法,關羽明確地說:「我確實很清楚曹公對我很好,但我曾受過劉將軍的厚恩,曾發誓要同生死,這是不能背叛的。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去找劉將軍,不過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來報效曹公。」曹操知道後,深感關羽很講義氣,也沒有追究。官渡之戰前,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在白馬攻打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形勢危急。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前往解救。到了陣前,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即策馬速衝上前,斬顏良首級。大破顏良。曹操知道後,為留下關羽,上表漢獻帝封關於為漢壽亭侯。建安五年(200)底,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即封其所受的賞賜,留書,掛印告辭而去。曹操的部將們都主張追擊關羽,但曹操說:「各為其主,不追了。」

關羽在汝南找到了劉備,又隨劉備轉戰南北,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之戰兵敗之後,劉備憑藉關羽,張飛,趙雲的武力,趕在東吳之前,收復了江南諸郡,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蜀,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約一年後又調諸葛亮等入蜀,獨留關羽坐鎮荊州。

建安二十年春,孫權向劉備要荊州不成,便派呂蒙奪取了長沙,桂陽二郡,并圍攻零郡。同年五月,劉備率軍五萬到荊州,欲奪回二郡,令關羽率兵三萬到益陽。這時,東吳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又用計騙降了一直堅守零陵的郝普,佔領零陵郡。東吳大將魯肅也率軍屯益陽。魯肅在益陽時,邀關羽相會,關羽按約將軍隊停與百步之外,只帶二三各隨從單刀赴會,並全身而退。

此後東吳一直想攻佔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很多,當時丟下東吳這個主要的對手不顧,去進攻曹軍,犯了方向性,戰略性的錯誤。同時諸葛亮的「東和孫吳」的戰略有關。

而關羽的一生,最重情義,誓言。自年輕時投奔劉備,便終生不變初衷,至死不渝。他是我國「義」的典型。

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仍香火鼎盛。
2007-09-16 10:38 pm
劉禪
他平庸而一世好命,亡國卻可以安身。既無有才的兄弟爭奪權力,又有鞠躬盡瘁的忠臣支撐家業。他深諳處世之道、保命之道,不會才疏志大,自把自為,而是讓比自己有才幹的忠臣去發揮,最重要是懂得樂不思蜀,安享晚年。嘿嘿!
2007-09-15 4:03 am
趙雲
he is clever than 關羽
2007-09-13 6:25 am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代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生平

前期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漢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漢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漢(《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漢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天子,請天子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漢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也沒有重大戰果。


北伐生涯
主條目:姜維北伐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漢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漢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漢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復國行動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漢,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綿竹,殺死守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中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劉禪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鐘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鐘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漢。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漢遺臣在亂軍中被殺。據《三國志·姜維傳》的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後腹部被剖開,發現他的膽跟斗一樣大。


評價
姜維的評價歷年來頗具爭議,以下列舉正反面的評論。

正面的有三國志郤正說姜維:『位居國之上將,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也沒有多餘的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及日用都很簡樸,飲食上也很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的表現的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的奢求罷了。評價一個人,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都認為姜維投降於漢,最後被殺死和家族滅亡是失敗的,而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是有春秋褒貶人物的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

負面的評價有東晉孫盛:『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也。姜維是魏國人而外奔漢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捨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害加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有亡漢的亂相,而郤正卻說姜維是人的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了而怕死才投降一樣?』
2007-09-12 1:47 am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國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

生平
欲求仁主
趙雲字子龍,東漢末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趙雲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少有名聲。 初平二年(191年),諸侯互相征戰,當時公孫瓚之弟公孫越因協助袁術而死,公孫瓚便遷怒於袁紹,於是屯兵槃河並上疏朝廷細數袁紹的十項罪狀,號召諸州郡共同討伐袁紹,常山郡的人民經過商議之後,乃一同推舉趙雲,率領該郡義軍去投奔公孫瓚。

當時韓馥將冀州讓給袁紹,袁紹乃領冀州牧,袁氏四世為公,聲名遠播,公孫瓚正在擔憂該州的人都會投奔袁紹,因此贊許趙雲的行為。公孫瓚向趙雲嘲笑著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紹,為何你獨與他們不同,難道是迷而知返嗎?」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未知誰是明主,民有倒懸之危,鄙州議論,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紹而投將軍。」,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當時,擔任高唐令的劉備被賊兵襲擊,失去了駐地之後,亦來依附公孫瓚。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並派趙雲為劉備的隨從,讓他為劉備率領騎兵。兩人合作之後,互相都留下好印象,劉備一直對趙雲很好,趙雲亦有心依託劉備。

後來,趙雲對只想割據一方、不恤百姓的公孫瓚感到失望,欲找機會離開。 便以兄喪為由,向公孫瓚請假回家鄉一趟,但是劉備知道他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分別。趙雲感動之餘,向劉備辭別說:「我永遠不會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當時,劉備是獨自逃出,身單影孤,毫無勢力。 趙雲聽說劉備的消息之後便在鄴城求見劉備,兩人相認,同床眠臥。劉備密派趙雲外出招募數百名士兵,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部曲,劉備因而不被袁紹輕視。趙雲從此便追隨劉備,後來並隨他至荊州。

平定荊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便派夏侯惇、于禁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在戰鬥中劉備軍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而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知道夏侯蘭明於法律,因此為他向劉備請命,並推薦讓他成為軍正,而不將這位同鄉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趙雲謹慎明智的處事態度。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軍南攻,當時劉表剛死,其子劉琮繼位,竟派遣使者向曹操請降。劉備措手不及,於是率軍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劉備不願放棄自願跟隨他的人民,每天僅能行走十幾里,曹操便派輕騎兵快馬追趕,一天之中追襲了三百里,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數十騎向南逃逸,此時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時,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因此對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狀的人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

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到達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之地。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今湖南郴縣)太守。趙範有一名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之貌,趙範欲將她許配給趙雲,意欲和趙雲結親。但是趙雲堅持不同意,並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說:「趙範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對趙雲毫無牽涉。


進攻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乃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乃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負責掌管劉備出征之後大本營公安的留守軍隊。

劉備出征之後,孫夫人開始放縱驕傲,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道消息之後,認為趙雲為人威嚴、態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頓,因此特別命趙雲掌管內事。

孫權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並召諸葛亮率軍入蜀。 諸葛亮率領趙雲與張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直到江州(今重慶),然後兵分兩路,諸葛亮、張飛走北路,趙雲則另領一軍走南路,從外水沿長江而上進至江陽(今四川瀘州),最後在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9]。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從前漢朝大將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回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兵役,納錢糧,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


漢水虎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打敗夏侯淵,斬其首,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軍出擊,當時趙雲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

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 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雲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戰且退,曹軍雖然被趙雲擊潰,但是仍憑藉數量優勢將趙雲包圍起來,趙雲便突圍並退入蜀軍的圍柵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圍柵內。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見曹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 趙雲進入主營之後,卻下令大開柵門,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贊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非將軍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而且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氣,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並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大軍被吳軍大敗於猇亭,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今四川奉節),趙雲乃進軍至永安以保衛先主,而吳軍已退卻。


北伐遺憾
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繼位,因趙雲此時於永安防衛東吳,故將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任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建興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亦轉駐漢中。

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取郿,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反擊,諸葛亮下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因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不過由於趙雲將分散於各屯的軍隊會合,並親自斷後,燒毀棧道,阻止曹軍的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同時,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亦貶為鎮軍將軍。

當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驚訝地說:「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 」,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

當時趙雲軍中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為何要賞賜呢?請將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庫,在十月的時候再給眾人做冬衣。」諸葛亮因此大為稱讚。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逝,後主於景耀四年(261年)追諡他為順平侯。

由於蜀漢初期少給諡號,劉備在位時時只有法正有諡號,劉禪時也僅有諸葛亮、蔣琬、費禕三位宰相、寵臣陳祗以及由魏國投誠的夏侯霸等人有諡號,後來關張馬黃、龐統和趙雲亦被追諡,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大的榮譽。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承繼爵位,官至虎賁中郎,並擔任領軍的職務;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2007-09-11 2:31 am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朝中央政府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務農。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二十七歲時提出的《隆中對》,成為之後數十年間劉備和蜀漢勢力的基本國策。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便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再領司隸校尉。
臨終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勞心北伐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最後至8月,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
諸葛亮少時已有超出眾人的才能,英傑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漢制,約今1.85米),容貌甚為俊偉,當時的人都十分奇異。諸葛亮為人不貪財,他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給的,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死後,也吩咐下葬時挖一個洞,只要棺木能放進去便夠,自己則只雖穿平常的服裝,不須其他配葬物。他亦極忠於主君,受後世所極之推舉,在受劉備託孤後,一直為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中表明心跡,可惜最後令自己食少煩多,病死軍中。而身為權臣亦無斂財,或架空君主,為兒子鋪路為篡位,甚至李嚴書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諸葛亮亦拒絕。在治政上更有特出的成績,早期常為劉備足食足兵。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而且在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推演兵法,作八陣圖,至唐代將軍李靖亦十分推崇。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5-01 00:11: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0000051KK013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