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入黎啦!!!!我有野問!!!!!

2007-09-09 11:42 pm
我想問下霍金 居里夫人 高錕 門得列夫 why得到諾貝爾獎??????????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plz
好急!!!!!!!!!!

回答 (2)

2007-09-10 12:00 am
✔ 最佳答案
瑪麗亞·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常被稱為瑪麗·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及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5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賢祠。她還是「居里學院」的創始人。


[編輯] 生平簡介
瑪麗亞1867年出生於波蘭的華沙,高中畢業後,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於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羅斯或波蘭的大學繼續進修,所以她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最終,在她的姐姐的經濟支持下移居巴黎,並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學的舊名)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瑪麗於巴黎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裡,她成為了該校第一名女性講師。

瑪麗亞在索邦結識了另一名講師,皮埃爾·居里,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瀝青鈾礦石為主,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里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佈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

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里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 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里夫婦和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里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 性。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淨鐳的方法 申請專利,而將之公佈於眾,這種作法有效的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

居禮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學生保羅·朗之萬有一段韻事,這個事件在法國鬧得風風雨雨。1911年巴黎新聞報在11月4日的標題《愛情故事:居理夫人與郎之萬教授》,傳言皮耶在世,郎之萬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來往。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裡的運用。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國旅遊併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里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倫·若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里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里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 96)就是為了紀念居里夫婦所命名的。











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在公眾評價中,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患有肌肉萎縮症的他,近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1988年仍出版《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1000萬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美籍華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光纖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65年,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論文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公里時,光纖通訊即可成功。他的研究為人類進入光導新紀元打開了大門。為此,獲得了愛迪生電信獎、馬可尼國際獎、貝爾獎、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和光電子學獎金等。


[編輯] 個人簡介
1959年9月19日結婚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理學士(1957)

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1965)

季米特裡·門得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俄文發音 ,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19世紀俄國人,生於俄國西伯利亞的託波爾斯克市,這個時代,正是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科學技術的發明、改良一日千里,化學也同其它科學一樣,取得了驚人的進展。1850年門得列夫進入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物理數學系,185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先後到過辛菲羅波爾、敖德薩擔任中學教師。1857年他被彼得堡大學破格任命為化學講師。他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並就此發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按原子量的大小順序排的同時,將原子價相似的元素上下排成縱列。在今日的化學教科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週期表」。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決定的人選是發明周期表的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但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化學家阿累尼烏斯(Svante A. Arrhenius)強力杯葛,因為門得列夫曾批評過阿累尼烏斯的研究論文,得罪了阿里尼阿斯,因此丟掉了得獎的機會。次年(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那一天距離他的73歲生日只有六天。

門得列夫第一份英文版本(建基於俄文第五版)的元素周期表.
彼得堡大學的門得列夫研究元素週期律,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當時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但是這些元素顯得雜亂無章,有一些科學家試著將這些元素整理 成週期表,如法國人尚古多(B. De Chancortois,1820-1886)提出的關於元性質的「螺旋圖」,德國的邁耶爾(J. L. Meyer,1830-1895)發表的「六元素表」,以及英國人紐蘭茲(J. A. R Newlands,1837-1898)發表的關於元素性質的「八音律」,但成果皆不盡理想;門得列夫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常常廢寢忘食,好幾天都在辦公室 走來走去,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門得列夫坐在椅子上睡著了,突然他被驚醒,因為他夢見了一張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夢裡的那張表畫了下來,後來發現 這個周期表只有一處需要修正。有人打趣地說:「讓我們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去做夢吧!」

門得列夫在他的周期表裡為「未知元素」預留了空位,在隨後的幾年中,門得列夫預言的類硼、類鋁、類矽等11種未知元素陸續被發現,即以後發現的鈧、鎵、鍺,各種性質與他的預言驚人地吻合,特別是後來發現的氦、氖、氬、氪、氙和氡又給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惰性氣體。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準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指出「門得列夫不自覺地應用黑格爾的量轉化為質的規律,完成了科學上的一個勳業,這個勳業可以和勒維烈計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軌道的勳業居於同等地位。」
2007-09-09 11:47 pm
because 有貢獻!
參考: reading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14: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9000051KK026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