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他曾在對齊國、魏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地求和。晚年時,因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和楚國,去世後葬於壽春(今安徽壽縣境內)。他和趙國上卿藺相如之間曾發生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傳為美談;史書記載廉頗食量驚人,年老時每頓飯還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因此宋朝大詞人辛棄疾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B%89%E9%A2%87&variant=zh-hk"
藺相如,籍貫及生卒年不詳,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蹟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將相和這三個。
完璧歸趙
前奏
在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取得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派人遣書趙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諸位大臣商議,但最後得不出結論,因為奉璧予秦國,則害怕得不到城池,不奉璧予秦國,則害怕被其攻打。
就在這個懸疑未定之時,宦官頭目繆賢上前向趙王獻計,表示其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趙王則問︰「何以得知?」 繆賢則表示以往他曾經犯罪,欲逃亡燕國,但藺相如阻止他,並問向他曉以利害,最後他亦因為沒有出走燕國,反而得到趙王饒恕的機會。因此他認為藺相如有智有謀,可委以重任。
出場
趙王於是召見藺相如,並詢問藺相如應否以和氏璧換取十五座城池。藺相如向趙王分析,秦強趙弱,不可不換。但趙王問如果給予秦王和氏璧,而秦王不給予他城池,可以怎辦。而藺相如則回答說不論怎樣,趙國都要冒風險,寧可秦國理虧,也不可讓趙國理虧。並且表示他願意攜璧入秦,而且如果秦王反悔,必保證完璧歸趙,趙王於是派他出使秦國。
面見秦王
秦王於章臺接見藺相如,藺相如奉璧予秦王。秦王喜形於色,將和氏璧傳給美人及左右觀看,這時左右皆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無意將城池給予趙國,於是向秦王說和氏璧有瑕疵,想向秦王指出,並向秦王取回璧玉。藺相如在取回和氏璧後即站在大柱旁,表現出欲於和氏璧同歸於盡的形態。
這時藺相如向秦王說︰「趙王在眾臣異議中仍力排眾議,接納臣之提議,因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況秦國為一大國!趙王為了保存秦趙之友好,在齋戒五日後使臣奉璧入秦。可惜秦王不但沒有給予趙國城池的打算,而且還將和氏璧傳給美人,實在是對臣的戲弄。」
說畢後,藺相如即作出撞柱的姿態,而秦王因為怕破壞了和氏璧,於是假意給予趙國十五個城池,但實際為全不可得到的地方。藺相如看穿了秦王的奸計,於是藉故要秦王齋戒五日才奉上和氏璧,以拖延時間。就在這數天,藺相如派侍從攜璧返回趙國,自己留下應付秦王。
功成歸國
秦王在齋戒五日後,於大殿上設置九賓之禮,並傳召藺相如,藺相如應召上殿,並向秦王說︰「秦國自秦繆公以來二十餘位君主,並未有信守誠諾者。因此臣誠恐秦王欺騙趙國,已命人持璧歸趙。秦強而趙弱,如果大王先割十五城予趙國,再派遣一位使者至趙國,趙國立即交出和氏璧。臣知道欺騙大王之論罪當誅,所以臣請赴湯鑊之刑,並不會有任何異議。」秦王與其群臣只得苦笑,這時左右之人正想將藺相如帶去行刑。但秦王卻制止,認為即使殺了藺相如亦不會有大作用,不如放了他,保存秦趙之間的友誼。結果藺相如成功完璧歸趙。
封為上大夫
藺相如歸國後,趙王認為不辱使命,保存了趙國的體面,於是封其為上大夫。結果,秦國不給予趙國城池,趙國亦不給予秦國和氏璧。
後人王世貞(明朝)認為藺相如其實只是運氣好。當時秦還沒想要和趙決裂,否則秦王大可以殺了藺相如,再派大將白起率十萬大軍逼近趙國首都邯鄲,要求趙國守信交出和氏璧。秦打一次勝仗就可讓趙滅相如族,打兩次勝仗,就可把和氏璧拿到手了。[1]
澠池之會
起因
秦王因老羞成怒,於其後發兵攻趙,奪取石城。翌年,再攻趙,並殺死趙國軍民二萬人。
在公元前279年,秦王取勝後卻派出使者告知趙王,表示欲與趙王停戰,重修舊好,並相約於西河外澠池會面。趙王畏懼秦國,不願赴會。廉頗,藺相如則獻計說︰「王上如果不赴會,則是示弱而秦。」於是趙王決定赴會,並命藺相如率精兵五千相隨,又派了平原君趙勝率領數萬趙軍在澠池附近。廉頗送他們至邊境,並向趙王說︰「王上此行,直至整個會議完畢,最多不過三十日便可歸國。如果三十日後仍不歸國,則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藉此要脅的希望。」趙王在思考一番後,決定答應,免得趙國被秦國要脅。
會議過程
趙王到達後,會議便開始,依據古代習俗,兩國國君相會,定必大飲一番,所以秦王和趙王皆飲了數杯。秦王這時藉著幾份醉意,說道︰「寡人聽聞趙王愛好音律,不如請趙王上前演奏瑟樂。」趙王不好意思推擋,只好勉強鼓瑟。秦國御史即記下此事,說道︰「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相會飲酒,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上前說道︰「趙王亦聽聞秦王善於演奏秦國樂器,臣請秦王演奏盆樂,以互相娛樂。」秦王大怒,決不答應。於是藺相如向前進,並跪請秦王。秦王堅決不肯擊盆,藺相如說道︰「五步之內,相如可以刎頸以血濺大王! 」
這時左右的侍衛欲以刀斬殺藺相如,藺相如即時怒目視之,並大聲叱喝他們,秦王的侍衛們無不畏懼,只得退開。秦王無奈,惟有擊盆一次。藺相如即召趙國御史記下此事,說道︰「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盆。 」秦國的群臣即說道︰「請趙國以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即時回敬︰「請秦國以首都咸陽為趙王祝壽。」最後直至會議終結,秦王都不能羞辱趙王,趙國亦於邊境部署重兵以對付秦國,結果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封為上卿
趙王與藺相如歸國後,認為藺相如居功至偉,所以拜其為上卿,地位更在名將廉頗之上。
將相和
在藺相如拜為上卿後,廉頗深深不忿,說道︰「我身為趙國將軍,有著攻取城池,野外戰鬥獲勝之大功,而藺相如則只是以伶牙利齒出眾,從而位居於我之上。而且藺相如出身卑賤,要我位居其下,對我而言實在是極大羞辱。」於是廉頗便對外宣稱,如果他看到藺相如,必定對其大加羞辱。藺相如在得知此事後,不肯與廉頗會面。在每朝早朝時,經常稱病不去,外人以為他是懼怕了廉頗,其實他只是不欲與廉頗爭鬥。有一次,藺相如出門時,在遠處望見廉頗,即時改變行車方向,以躲避他。但這個舉動使得其門客亦感到羞恥,向其進言,表示不能忍受此種羞辱。藺相如無奈,只有向其說道︰「大家以為廉將軍可否與秦王比較?」眾人回答︰「不可」藺相如再說道︰「即使以秦王之淫威,相如亦敢在大殿上對其作出叱喝,並羞辱秦國群臣,相如雖然不是甚麼勇者,難道只會獨怕廉將軍?其實相如只是顧念趙國之社稷,因為強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的存在。如今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秦國定必出兵攻趙,而趙國則會面臨危機。我之所以如此逃避廉將軍,實在是因為國家大事遠較個人恩怨為重。」廉頗在得知此事後,即時袒露背脊,並背負荊棘至藺相如門前謝罪。廉頗說道︰「我實在是鄙賤的人,竟然不知將軍如此寬宏大量,因而來此謝罪。」而藺相如亦接受了其道歉,這便是著名的「負荊請罪」。最後藺相如這位丞相與廉頗這位將軍互相賞識,結為刎頸之交。
參見條目
戰國
出處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附註
↑ 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古文觀止》,卷12,明文。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7%BA%E7%9B%B8%E5%A6%82&variant=zh-hk"
2個分類: 趙國人物 | 春秋戰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