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的問題!

2007-09-09 12:53 am
請詳細介紹以下人物的生平(包括:籍貫、學習、成長經過、成就等)
1.先秦的勾踐
2.秦漢的劉邦/項羽
3.三國的曹丕∕劉備/孫權

回答 (3)

2007-09-09 1:05 am
漢高祖劉邦(西漢皇帝) 分類:秦漢(公元前221-公元220)2006/01/03 01:17漢高祖劉邦(西漢皇帝)

  漢高祖劉邦(西元前256或247年—195年),中國西漢第一任皇帝(西元前202—195年在位)秦漢之際為中國歷史的一大變局,中國社會政治的諸多質變得以成功確立,而漢高祖劉邦是其中一大關鍵人物。



  劉邦是中國第一個平民出身的帝王。他生長于沛縣豐鄉,年輕時以好吃懶做、好出大言而聞名於鄉里,不事耕種,也不喜讀書。進入中年之後,終於混到了一個亭長的職位,並利用工作之便,結交了沛縣吏蕭何、曹參、夏侯嬰等,加上他原來在鄉里結下的死黨樊噲、周勃等,成為他後來稱霸天下的基本班底。



  西元前209年,劉邦奉命押送一班囚犯至咸陽修驪山陵墓,但一路上犯人逃去大半,劉邦索性釋放了餘下犯人,並帶領其中十餘人一起造反,逃入芒硝山中之間(這也是秦法苛重,逼人造反的一個例子),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奇事,據說劉邦喝醉酒後斬了一條擋道的大蛇,後來有個老婦人在當地哭泣,說她兒子乃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斬了。此事雖不可信,但代表了秦朝行將被漢朝所取代的象徵意義,歷來被廣為傳播。



  劉邦在山裏為盜期間,天下正發生巨變。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以六國後人為主幹的各路英豪紛紛起事。劉邦乘此時勢,率領在芒硝山中發展起來的隊伍,在沛縣吏蕭何、曹參策應下,攻入沛縣,殺死縣令,並被推舉為這支起義隊伍的首領。



  劉邦因力量不足,暫投靠楚國貴族後裔項梁之下。西元前207年,各路英豪與秦軍在巨鹿決戰,項梁之侄項羽借其在此戰中的勇猛表現,擊敗了秦軍,同時確立了自己的起義領袖地位。而與此同時,劉邦乘機率先攻入咸陽,滅了秦朝。



  項羽隨後也進入了關中,並發生了著名的“鴻門宴”故事,實力較弱的劉邦逃過殺身之禍。但項羽違背了先入咸陽為秦王的盟約,只封劉邦為漢中王。項羽的天下因為分封不公很快又分崩離析,劉邦乘亂再率大軍進入中原逐鹿。



  在與項羽的長期角逐中,劉邦在正面戰場上出於劣勢,在彭城和滎陽兩次敗績中均為僥倖逃脫,家眷也一度落於項羽之手。但劉邦在彭城之戰後聰明地避免與項羽主力會戰,以防禦工事來與項羽對抗,利用項羽遠離後方,補給不足的劣勢逐漸消耗項羽的力量,同時以有效的封賞將韓信、彭越、英布等實力派將領拉攏到自己一方,終於在西元前202年,將項羽的軍隊合圍於垓下,在“四面楚歌”中,項羽走投無路而自殺,劉邦成為秦末歷時9年的大混戰中笑到最後的人,登上了皇帝寶座。



  對於劉邦為何能得天下,在當時和後世都引起了很多探討,能用人、善於用人無疑是一大關鍵。韓信、陳平、彭越等人才原來都是項羽的手下,後來都為劉邦所用。劉邦不但靠這一點成功打天下,也靠這一點成功地鞏固了江山,留給後代以豐厚的遺產。



  劉邦雖然稱為天下的共主,但群雄割據的局面並未消除。他參考了周、秦兩代的得失,確立了“郡國並行”的制度,分封了當時已實際形成割據力量的韓信、彭越、張敖等為王,但同時派出郡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員,限制諸侯王的勢力。但劉邦仍不放心,他在位期間,剷除異姓王成為政策的重點,韓信、彭越、英布、張敖等異姓王先後被以謀反罪名剷除掉,而換上劉邦自己的子弟為王。到劉邦死前一年,除了僻處南陲的長沙王吳芮之外,異姓王已全部清除。劉邦遂集群臣殺白馬盟誓:“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擊之。”事實證明,劉邦的整個策略是正確的,同姓王在英布等人叛亂時確實起到了拱衛中央政權的作用。而劉邦死後,漢朝便進入了長期和平的階段。至於同姓王為禍的問題,也在幾代人之後由劉邦的後人解決了。劉邦剷除了部分功臣,這也在歷史上首開了開國皇帝剷除功臣的先例。



  匈奴在傑出首領冒頓的率領下,在秦末之際崛起為北方草原的一大強權。西元前200年,劉邦率大軍北擊匈奴,被圍困于白登山,後僥倖得以逃脫。此戰第一次使中央王朝認識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力量,劉邦因此採納了婁敬的建議,以“家人子”作為公主嫁給匈奴單于,首開“和親政策”的先河。



  劉邦還採納了婁敬的建議,將首都定在長安。“秦中自古帝王州”,但周、秦定都關中,那是因為這裏是他們的大本營,而漢定都關中,則主要出於劉邦本人的選擇。此外,還遷六國後裔及各地豪強十余萬人至關中,這一政策的作用不容低估,不但消除了六國舊貴族和關東豪強重新作亂的隱患,而且阻斷了各地貧富分化的自然進程,使漢初出現了“邑裏無營利之家,野澤無兼併之民”的十分有利於自然經濟發展的局面。他這一政策,也為後繼者所沿襲。



  劉邦原來不喜儒學,曾在儒冠上溺尿。但可能是陸賈的原因,使他認識到了儒學的巨大作用。西元前195年,劉邦在魯地乙太牢祭孔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祭祀孔子的皇帝,也為漢朝後來的尊儒政策埋下伏筆。



  劉邦時代為中國歷史巨變的標誌是,首開了布衣將相之局。夏、商、周三代的王室和諸侯都是世襲的,各國官僚也以世襲貴族為主,戰國以後不斷有平民出身的大臣湧現,但像西漢立國時那樣,君臣將相均為平民出身則是前所未有的,而以前延續了數千年的世襲貴族則終於灰飛煙滅,不知所蹤矣。



  劉邦在打天下和治天下的正確決策均出自於謀臣,但劉邦是這些決策的最後核定者。最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王朝的開 國之 君,加上上述的諸多“第一”,劉邦的影響之排名在中國帝王中居前10,在世界帝王中居前60並不為過。
2007-09-09 1:04 am
勾踐
勾踐又寫作句踐,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又叫於越和文郎)君主,也可能是越南歷史上真正的開國之祖。姓氏為雒(也寫作駱),稱號雒王(一作雄王)和菼執,相傳為遠祖崇纜(雒龍君)的後裔,越侯允常之子。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勾踐即位後改稱國王,不久吳王闔閭乘機攻越。越軍於槜李大敗吳軍,闔閭被創身亡。闔閭臨終遺囑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即位為吳王之後,勵精圖治準備攻越報仇。勾踐不聽范蠡勸阻,倉促下搶先出兵攻吳,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大敗。吳軍佔領越都會稽,將勾踐圍困在會稽山。范蠡建議勾踐用卑辭厚禮向吳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勾踐親自去吳國做人質。勾踐採納了這一建議,一面準備死戰,一面派文種向吳王求和,用財寶賄賂吳太宰伯嚭,並獻上美女西施。夫差在伯嚭勸說下與越國議和,率軍回國。勾踐向越國臣民下詔罪己,然後去吳國給夫差作奴僕,親嚐糞便,最終騙得夫差的信任,3年後被釋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後發誓復仇滅吳,休養生息,重用范蠡、文種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史記·貨殖列傳》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說:「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一年,越國向吳國進貢蒸熟的種子,使第二年吳國大飢,削弱了吳國的國力。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黃池爭霸,趁虛而入,攻入吳都姑蘇,殺吳太子。夫差返國後被迫向勾踐求和。勾踐不久後再次攻吳。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軍圍困吳都三年後終於破城。夫差困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勾踐隨後北上遷都琅琊,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劉邦
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諡號高皇帝。劉邦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在沛縣聚眾回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西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
  聽說劉邦已定關中,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劉邦因兵力不敵,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卑辭言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佔,率軍東出,發動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戰爭前期,劉邦處於劣勢,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漢王五年冬,劉邦約韓信、彭越等人率軍進圍楚軍於垓下。項羽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年二月(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後),劉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即位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凡民以饑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余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佔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後,他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他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即“漢律九章”。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後,幾次想廢黜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而逝世。

劉備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祖先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到他這一帶,家業已敗落,只能靠與母親一齊販履織席來維持生活。劉備身高七尺五吋,垂手過膝,大耳自見,為人寬厚,胸懷大志,沉默少言,喜好結交豪俠人物。

公元二一一年三月,曹操進攻漢中,討伐張魯。劉璋非常害怕,就派法正前往迎接劉備。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趙雲守衛荊州,自率步騎數萬人,以龐統為軍師,隨法正進入益州。公元二一二年十二月,龐統向劉備提出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為秘密派出精銳部隊,直接襲擊成都;中策為假稱荊州有急,誘殺楊懷、高沛,吞併白水軍,再向成都進軍;下策為撤軍至白帝,與荊州聯合,在圖進取。劉備決定按中策進行。正好曹操攻打孫權,孫權要劉備回軍救援。劉備乘機寫信給劉璋,要求增派一萬軍隊及糧草物資,以便東歸。劉璋答應只給四千人馬,劉備很不高興,以此激怒部下,此時張松被人告發,劉璋處死張松、與劉備斷絕關係。劉備大怒,殺死了楊懷、高沛,吞併了他們的軍隊,進祝涪城。公元二一四年,諸葛亮與劉備會師於成都城下,劉璋被迫投降,益州全為劉備所有。

稱帝不久,劉備為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決定率軍親征孫權。蜀漢文武群臣紛紛勸阻,劉備一概不聽,孫權求和,也被劉備拒絕。張飛思念關羽,鞭打將卒,部下將他殺死,投了東吳。劉備痛上加痛,遂一意孤行,率軍東下。公元二二二年正月,劉備率軍來到秭歸。他一方面派馬良拉攏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爭取他們出兵助蜀攻吳;一方面統領大軍自江南攀山越嶺,向東進軍,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吳君主率陸遜誘敵深入。然後堅守不戰,雙方一直相持了七、八個月,蜀軍疲倦不堪。陸遜乘機以火攻燒毀蜀軍營帳,蜀軍大亂,吳軍進攻,大獲全勝。史稱夷陵之戰。劉備逃到白帝城,羞愧難當,加上年老和勞累,終於一病不起了。

公元二二三年二月,劉備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派人去成都招請丞相諸葛亮,安排後事。他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完成統一大業。如嗣子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可取而代之。」諸葛亮痛哭流涕,答應全力輔佐幼主。劉備又把劉禪和其他兒子叫到面前,囑咐他們認真讀書,把丞相看成父親。四月,劉備死於白帝城永安宮,終年六十三歲,諡號為昭烈皇帝,葬於惠陵。

劉備在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環境下,以帝室之胄、布衣之身,白家起家。為興復漢室,他思賢若渴,總攬英雄,百折不撓,終與曹、孫三分天下。只可惜晚年,一心為兄弟報仇,招致夷陵之敗,創業僅半,含恨去世。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2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8000051KK033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