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簡介

2007-09-08 9:20 pm
北京的簡介-----( e x : 人文.特色.地理位置.氣候.古蹟....等等 )

回答 (2)

2007-09-08 9:29 pm
✔ 最佳答案
北京市(普通話發音 文件— 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經濟發展順利, 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陸空交通中樞。 北京薈萃了近代的中華文化,擁有許多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北京經濟成長強勁,2006年人均GDP達6210美元,進入中等發展中國家水準。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市舉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5/Beijing-map1.gif


歷史



主條目:北京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e/SA_Temple_of_Heaven.jpg/300px-SA_Temple_of_Heave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天壇祈年殿
北京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等。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遷都於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 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兩晉至隋唐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到遼金元時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Beijing_smog_comparison_August_2005.png/300px-Beijing_smog_comparison_August_2005.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煙霧濃罩下的北京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

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6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意為「皇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清時期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 (今南京) 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的靖難之變、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也稱為「行在」(皇帝所在的都城,就稱「行在」),現在的北京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應天府作為留都。

清朝入關後即佔領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並且實行旗民分居政策,也就是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明朝嘉靖年間修築)。

明清時際的北京衞生問題奇差,皇宮裡,太監如蟻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說:「街衢凸凹,塵風泥雨,牛溲馬勃,囂濁蒸郁,穢區也。」



近代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允許進入北京,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



中華民國初年(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逃回東北,北洋政府垮臺。起初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優秀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中華民國中後期(1928年-1949年)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民國十九年6月,設北平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雖然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當的優勢,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在這裡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率領25萬國民革命軍投共,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北平市。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是當今國際社會中得到普遍認可的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地形及水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d/600px-Large_Beijing_Landsat.jpg/200px-600px-Large_Beijing_Landsa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北京市衛星圖像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6/6f/116.40477E_39.92738N.png/200px-116.40477E_39.92738N.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北京市區衛星圖像
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太行山餘脈和燕山山脈,面對遼闊的華北平原。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北京平均海拔高度43.5米。永定河從城西南過境。城市用水主要取自北部的密雲水庫。



氣候
北京市的氣候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冬季氣溫常在0攝氏度附近徘徊,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攝氏度左右。近年來北京及華北春季多發沙塵暴,損害了北京的形象。為了給奧運會創造更好的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大力對內蒙古草原、黃土高原和河北相關地區進行環境治理,最近幾年北京的沙塵情況有所好轉。



行政區劃


主條目:北京市行政區劃
北京現轄16區、2縣,鄉級行政區劃包括128街道、41地區、126鎮、15鄉、4民族鄉、4其它。其中地處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東城、西城、崇文和宣武四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規劃中北京市城區的範圍是北京五環路(原公路一環)以內。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先後有數個近郊縣改為區。由於北京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業重心正在逐漸外移。


市轄區: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丰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縣:密雲縣、延慶縣。


交通


主條目:北京交通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托,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佈。

先後依托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北京是中國大陸最先建設地鐵的城市,始建於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鐵目前共有4條運營線路,分別是1號線、2號線、13號線和八通線,總里程達114公里。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等鐵路幹線彙集於此,此外還有大秦鐵路過境。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全國最大的民用機場,位於東北部的順義衛星城附近,與市區通過機場高速公路相連接。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e/e7/20030511074628.jpg/200px-20030511074628.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雨中的北京站


政治
1911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在這裏公佈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退位詔書。1949年以後作為首都。



人口
截至2005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1538萬人,比2004年末增加45.3萬人,比2000年末增加174.4萬人。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80.7萬人,比2004年末增加17.8萬人,比2000年末增加73.2萬人。2005年北京市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37人,其中,城區、近郊區、遠郊區縣的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22210人、5862人、389人。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3‰,死亡率5.2‰,自然增長率1.1‰。

截至2007年6月底,北京市戶籍人口已達到1204萬人,流動人口總量為510.7萬,全市總人口數超過1700萬。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當中漢族占95.7%,有1322.9萬人(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回族、滿族及蒙古族的人口均過萬。
2007-09-10 9:48 pm
北京市(普通話發音 文件— 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經濟發展順利, 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陸空交通中樞。 北京薈萃了近代的中華文化,擁有許多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北京經濟成長強勁,2006年人均GDP達6210美元,進入中等發展中國家水準。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市舉行。


歷史


天壇祈年殿

北京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等。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遷都於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 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兩晉至隋唐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到遼金元時期

煙霧濃罩下的北京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

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6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意為「皇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清時期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 (今南京) 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的靖難之變、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也稱為「行在」(皇帝所在的都城,就稱「行在」),現在的北京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應天府作為留都。

清朝入關後即佔領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並且實行旗民分居政策,也就是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明朝嘉靖年間修築)。

明清時際的北京衞生問題奇差,皇宮裡,太監如蟻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說:「街衢凸凹,塵風泥雨,牛溲馬勃,囂濁蒸郁,穢區也。」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允許進入北京,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

中華民國初年(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逃回東北,北洋政府垮臺。起初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優秀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中華民國中後期(1928年-1949年)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民國十九年6月,設北平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雖然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當的優勢,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在這裡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率領25萬國民革命軍投共,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北平市。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是當今國際社會中得到普遍認可的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地形及水文

北京市衛星圖像

北京市區衛星圖像

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太行山餘脈和燕山山脈,面對遼闊的華北平原。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北京平均海拔高度43.5米。永定河從城西南過境。城市用水主要取自北部的密雲水庫。

氣候

北京市的氣候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冬季氣溫常在0攝氏度附近徘徊,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攝氏度左右。近年來北京及華北春季多發沙塵暴,損害了北京的形象。為了給奧運會創造更好的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大力對內蒙古草原、黃土高原和河北相關地區進行環境治理,最近幾年北京的沙塵情況有所好轉。

行政區劃

主條目:北京市行政區劃

北京現轄16區、2縣,鄉級行政區劃包括128街道、41地區、126鎮、15鄉、4民族鄉、4其它。其中地處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東城、西城、崇文和宣武四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規劃中北京市城區的範圍是北京五環路(原公路一環)以內。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先後有數個近郊縣改為區。由於北京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業重心正在逐漸外移。

市轄區: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丰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交通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托,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佈。

先後依托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北京是中國大陸最先建設地鐵的城市,始建於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鐵目前共有4條運營線路,分別是1號線、2號線、13號線和八通線,總里程達114公里。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等鐵路幹線彙集於此,此外還有大秦鐵路過境。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全國最大的民用機場,位於東北部的順義衛星城附近,與市區通過機場高速公路相連接。

雨中的北京站

政治

1911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在這裏公佈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退位詔書。1949年以後作為首都。

人口

截至2005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1538萬人,比2004年末增加45.3萬人,比2000年末增加174.4萬人。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80.7萬人,比2004年末增加17.8萬人,比2000年末增加73.2萬人。2005年北京市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37人,其中,城區、近郊區、遠郊區縣的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22210人、5862人、389人。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3‰,死亡率5.2‰,自然增長率1.1‰。

截至2007年6月底,北京市戶籍人口已達到1204萬人,流動人口總量為510.7萬,全市總人口數超過1700萬。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當中漢族占95.7%,有1322.9萬人(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回族、滿族及蒙古族的人口均過萬。


收錄日期: 2021-04-22 23:18: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8000051KK019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