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七 暴 動 」的 起 因

2007-09-08 8:46 pm
「 六 七 暴 動 」的 起 因

回答 (3)

2007-09-08 8:49 pm
✔ 最佳答案
香港六七暴動的起因

六六年三月十七日,港府同意天星小輪加價五分,當時普遍市民對此不滿,市民上街抗議,最後演變成騷亂事件。天星小輪騷亂暴露了香港香港長期潛伏的社會矛盾。

當時的香港長期潛伏的社會矛盾,以及民眾對港英殖民政府的不滿情緒。二次大戰後香港般市民生活艱困。但直至六零年以前,港府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社會福利。

六六年時澳門發生了「一二三事件」。這是指當時澳門政府免費送出氹仔一幅土地建校,部分員因沒油水可撈而拖延辦理,激起眾怒,給予澳共產份子發動事端的藉口;經過兩個多月的鬥爭,澳門政府屈服。澳門「一二三事件」對香港左派領導人產生了激勵作用。

六六年八月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大陸爆發以後,香港左派陣營積極捕捉發動鬥爭的口實,而六七年頻繁的勞資糾紛就成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六七暴動前的工潮:一九六七年二、三月開始,香港渣華船公司、南豐紗廠、風行的士、中央、上海、半島的士先後發生勞資糾紛。


香港六七暴動的影響

它削弱了英國人的管治權威,暴露了殖民管治的暗面。迫使港英推行社會改革。
社會動亂為當時香港帶來了經濟損失。

加深了香港市民對中國共產黨及左派分子的恐懼與不滿,並損害了香港同胞與中國政府的關係。

六七暴動使得左派人士長期受其他香港市民所排擠及英政府所打壓,從而逐漸形成一個與主流社會隔離的社群。

六七暴動代表著一種港人反抗管治權威的集體行動。即使該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它仍然產生了一些政治示範效應。可以說,它為七零年代以後出現的各種對殖民地府抗爭的行動起著催化的作用,並為香港在暴動後的政治生態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文革結束後,中央政府對六七暴動採取否定態度。本地左派難以接受,但敢怒而不敢言。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如何安撫他們也是一個政治難題。

造就政經新貴,當時李嘉誠決定續在香港投資,他對香港的信心令他賺取巨額利潤。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20qid=7006050702507
2007-09-08 8:50 pm
起因是:
1966年4月,由於天星小輪加價五仙,引發九龍區出現天星小輪加價事件,顯示殖民地政府治下的香港社會內,充斥不安定的情緒。

1966年5月16日後,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大陸展開。中國國務院中原本負責港澳事務的廖承志在8月指示不在香港搞文化大革命。9月至10月,各地紅衞兵於四出。

1966年12月3日,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一件警民衝突事件,引發澳門左派到澳督府示威,要求警方道歉下臺。澳葡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導致十多人死亡,百多人受傷。

1967年1月初,澳門左派發動罷市,中國更斷絕澳門食水供應。葡萄牙政府最後屈服,接受左派的要求,並一度提出即時交還澳門。香港的左派到澳門祝賀,同時學習澳門左派的鬥爭經驗。月中,原本負責港澳事務的廖承志被紅衞兵奪權。
參考: 阿夜
2007-09-08 8:50 pm
六七暴動,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五月風暴,當時參與者稱之為反英抗暴,1967年5月6日於香港爆發。香港親共的左派在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展開對抗英國殖民地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動。事件由最初的罷工、示威,發展至後期的暗殺、放置炸彈。結果51人直接在暴動中死亡,另外超過八百人受傷。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22: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8000051KK017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