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樓主您問的應該是:什麼叫”始作俑者”吧!
“始作俑者”現在的意思是“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或開始某種惡劣風氣的人”,是出於《孟子.梁惠王上》,故事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梁惠王)曰:「無以異也。」
(孟子曰):「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梁惠王)曰:「無以異也。」
(孟子)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故事翻譯如下: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樑惠王談論治國之道。
孟子問樑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裡有的是肥肉,馬廄裡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 * *
俑是什麼?
上文所說的“俑”,並不是指陪葬的活人,而是“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其後文“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就是說明“那些傭形像似人而被使用” 。
而「始作俑者」則是指發明以俑陪葬的人。
* * *
為什麼作俑的人會被罵?
其實這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解釋,一直有很多爭議。因為:
第一,因為那不是直接記載孔子說話的經典中記載的,而是百多年後孟子覆述的說話.那到底是不是孔子親口說過,是有疑問。第二,”其無後乎“,是斥責作俑的人呢?是褒獎他們革除了用活人殉葬的弊陋呢?還是疑問呢(乎多用在疑問句)?這是很不清楚的。因為孔子在世的當兒,正是由活人陪葬至陶俑陪葬的過渡期,孔子沒有對活人殉葬這種行為非議過,反而指責作俑的人,是很奇怪的。
不過為了設合“始作俑者”後來的意思,很多人都接受以下的解釋:
孔在出生之前殷周時代,貴族或有身分地位的人,死後往往會以活人陪葬,例如春秋時的秦武公,死時陪葬者多達六十餘人,秦穆 公死時陪葬者更多達百餘人。後來,以活人殉葬的風俗逐漸被廢除,改以木製或土製人偶取而代之,即所謂的「俑葬」。孔子對於這樣的習俗極為厭惡,他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其實與用真人陪葬沒有差別,都是非常殘忍的。而且這種習俗,會再次勾起權貴以活人陪葬的慾望,所以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指責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
參考資料:
http://dict.moe.gov.tw/chengyu/pho/cy/cy01198.htm
http://www.xici.net/b614672/d37941782.htm
http://think.szonline.net/Channel/content/2007/200708/20070828/45061.html
http://www.fsez168.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