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症
回答 (5)
紅斑狼瘡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紊亂所引致的疾病。在正常情況下,當人體感染細菌或過濾性病毒時,人體便會產生抗體來抵抗細菌。但患有紅斑狼瘡的人士,即使沒有感染細菌,也會自行製造抗體。這抗體便會攻擊身體器官,造成炎症。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仍未能找到真正病源,研究顯示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或遺傳有關,但未有足夠証據証實。
紅斑狼瘡的患者佔百份之九十為女性,通常發病期多在二十至四十歲之間。早期患者一般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關節痛等徵狀。由於狼瘡抗體會侵襲身體各個組織,後期可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如發現身體同時或先後出現以下其中四種病狀,通常可確定為患上紅斑狼瘡病:
(一)臉頰紅斑,呈蝴蝶形狀;
(二)圓盤形的疹,可分佈於身體各部份;
(三)對光敏感;
(四)口腔或咽喉潰瘍;
(五)關節炎;
(六)心膜炎或肺膜炎;
(七)腎病:蛋白尿或尿中帶有圓柱體;
(八)癲癇或精神異常;
(九)貧血、白血球偏低或血小板偏低;
(十)免疫病變:抗去氧核醣核酸抗體、抗史密斯抗體或狼瘡細胞呈陽性反應;
(十一)抗核抗體呈陽性反應。
治療紅斑狼瘡的葯物,一般可分為四類。
(一)非類固醇抗炎葯物,對輕微病或痛楚病如關節炎、肌肉痛、頭痛等有效。
(二)抗瘧疾葯物,對關節炎、皮膚炎、和紅疹有特別療效。
(三)免疫抑制葯物,適用於較嚴重的病者或不能長期服用高份量類固醇者。
(四)類固醇,對關節痛、胸膜炎、心膜炎及皮疹有迅速療效。
以上葯物皆副作用極多,近年醫生多不會要病者長期服葯,當病者發病靜止時,會逐步減葯或停葯。也有紅斑狼瘡患者,成功結合中西治療及練氣功,令病情減輕。
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門診部,均可處理紅斑狼瘡症,再由醫生轉介有關專科診治。
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病,但如能得到適切治療,保持心境開朗,避免引致病發誘因,如陽光、空氣混濁、亂服葯物及過度疲倦等,堅持有適度運動與休息、飲食均衡,增加身體的抵抗力,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你也可參加病人自助小組,與別人分享經歷、支持與關懷。
現時的病人互助小組有再生會、明愛醫院的蝴蝶俱樂部及廣華醫院的紅斑狼瘡病人互助會等。病 人 聯 絡 主 任 : 3408 7079
參考: 現時的病人互助小組有再生會、明愛醫院的蝴蝶俱樂部及廣華醫院的紅斑狼瘡病人互助會等。
狼瘡腎炎治療──黃金時機最重要
存活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作者:籃忠亮 台中榮民總醫院紅斑狼瘡特別門診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陽明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
全身性紅斑狼瘡為國人最常見的全身性免疫疾病,以前是談狼色變,死亡率極高,五年之存活率僅有百分之五,但由於診斷及醫療之進步,最近死亡率已大為降低,我們所治療病患之五年存活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八,若病患及早就醫,半年內應可使腎炎消失。由於臨床免疫學之發展,全身性紅斑狼瘡之診斷已較容易,治療也變得比較有效,其他器官之病變,如關節炎、皮膚紅斑等之治療,已較為容易,而狼瘡腎炎之治療,則是目前較為困難之課題。全身性紅斑狼瘡有百分之四十病患,僅及皮膚及關節,不會侵及內臟;而其他百分之六十病患則會侵及內臟,尤其是會有狼瘡腎炎,而狼瘡腎炎之是否得到最妥善之治療,是這類病患會不會進入腎衰竭,或不幸死亡之最大關鍵。
狼瘡腎炎之治療其實並不困難,除了少數快速進行之猛暴型外,絕大部分病患,治療之黃金時機常在發病之半年或一年內,若未能把握這段時期好好治療狼瘡腎炎,甚至濫用未被嚴謹科學驗証之中藥草藥,腎臟組織就會因發炎過頭,而疤痕處處,腎內血管也會變狹小或被堵住,血壓將因而上升,而腎功能就會低下,產生尿毒,最後造成腎衰竭,有些病患在此時過世,而有些病患就更必須長期依賴血液透析,令人惋惜!
狼瘡腎炎之輕重、復發與否及預後,因素相當複雜,與病患之年齡、性別、體質、環境、用藥,醫囑之遵從性有相當之關聯。
狼瘡腎炎病患為何會延誤黃金治療時機?依我的臨床經驗,原因有如下四種:
1.警覺不高:狼瘡腎炎發生,常無自覺症狀,腰子筋也不會疼痛,因此有很多病患常拖延至眼瞼或下肢浮腫,病情嚴重時才開始緊張。
2.尋求秘方或中草藥或所謂健康食品:狼瘡腎炎是近代才發現之疾病,並無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此等藥物,較目前之治療方法有效,依目前之證據,服用此等藥物,而求狼瘡腎炎之痊癒,常延誤治療時機,甚為危險。臨床上所常遭遇「中國草藥腎病變」,更是火上加油,常使病患腎功能永不恢復,甚至危及生命。
3.惡補成癖:
i.勿輕信所謂改變體質或增強免疫力之藥物、藥草或健康食品,苜蓿芽,紫錐花等食品或草藥,會造成紅斑狼瘡及其他免疫疾病之惡化,已被証實。健康食品宣稱有療效,是違法。
ii.銀杏和阿司匹靈或關節炎藥物合用,會造成凝血功能不正常,其他中草藥和西藥合併使用,其交叉影響作用如何,更常被忽視,是值得重視之大黑洞,所謂「中西合併治療」,若未經嚴謹之科學驗証,也有其潛在危險,必須相當注意。
iii.維他命被當成健康「食品」,而「吃」過量,更是相當危險。
iv.紅斑狼瘡病患對草藥、食品、藥物之過敏發生率,約是其他人之三倍,必須慎防變戌「藥罐子」或「大雜燴」。
4.追求神蹟:全身性紅斑狼瘡光靠虔誠膜拜,而使全身性紅斑狼瘡痊癒,經小心求證而被梵蒂崗教廷列入神蹟,全球紀錄僅有一例,因此病患仍必須積極求醫,不能光靠神蹟之出現。
5.排斥類固醇:並非所有紅斑狼瘡病狀之治療必須使用類固醇。但類固醇是當今紅斑狼瘡腎炎之救命用藥,也是治療之基石,更常是合併使用其他免疫藥物之墊腳石,排斥類固醇之使用係愚蠢之行為。
狼瘡腎炎治療之基石在於類固醇,必要時輔以免疫抑制藥物之使用,只要在發病半年內之非猛暴型狼瘡腎炎,經較有經驗醫師之治療,絕大部份病患腎炎應可痊癒,而後經專家醫師之小心維護,病患定期追蹤,勿自己亂投藥石,狼瘡腎炎復發機會極少。根據多年治療紅斑狼瘡腎炎之經驗,深覺紅斑狼瘡腎炎之治療在醫療藥物上困難不多,反而是社會大眾及病患之心防難破。心防之一是誤以為紅斑狼瘡是絕症,心防之二是被抹黑的類固醇,此二心防有待持續不斷之積極衛教加以突破。
類固醇是現代醫學上的一大聖藥,其功德遠勝「威爾剛」不啻千百倍,但可惜被過份抹黑,而遮蓋了它的英雄面目,實在很有必要為它伸冤。類固醇在臨床上之使用功效,是美國風濕病科醫師hench先生在1950年代所發現,使用在類風濕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等,使死亡率大為降低,成為紅斑狼瘡和許多其他重病之救命聖樂,hench醫師因而得到諾貝爾醫學獎,因而類固醇在台灣被尊為「美國仙丹」,不是浪得其名。
類固醇因其神效而有盛名,在台灣也因被非正規醫師或有心人士所濫用,而屢被抹黑,事實上懂得使用且在有經驗醫師之處方下,類固醇之副作用微乎其微。醫師用藥須戒急用忍,小心拿捏,而病患也必須配合醫師指導適當節制飲食及鹽分,則產生月亮臉、水牛肩、肥胖、高血壓、白內障之機會非常少。對於我們所判定較為重度之狼瘡腎炎,類固醇之使用確為救命基石,但此類腎炎光靠類固醇之使用,對腎炎之治療無法克盡全功,就必須當機立斷,減少類固醇之用量,併用免疫抑制或調節藥物。
而當今有許多新發展之免疫抑制或調節藥物法寶面世,若精確使用發生副作用機會甚為罕見,可輔助類固醇之療效,減少類固醇之用量,此類病患也不會有類固醇副作用之發生。因此呼籲狼瘡腎炎病患,不必懼怕類固醇。紅斑狼瘡腎炎之治療,新藥之研發將如雨後春筍,在2010年以前,也許將可有口服疫苗之出現,紅斑狼瘡之明天將會更為美好!而對已進入長期透析之狼瘡腎炎病患也不必灰心,全球已有四百多例末期狼瘡腎炎換腎成功,而台中榮總也有十四例換腎甚為成功。所以思樂醫的患者,不必灰心,因為有許多令人盼望的明天等著你們。
參考: google
既來之,則安之。這世上沒有醫不到的病。
你可瀏覽
www.duosuccess.com多成網上中醫院
多成論壇內有很多朋友的分享和見証。
芝麻綠豆湯(即藥膳療方)強身健體,根治奇難雜症。
曾見証親友受惠於此,推己及人,望有更多朋友能認識中醫寶貴的健康之路。
唔會死咖 .. 我個親人都有 .. 只不過係一個醫唔到既病 .. 盡量唔好俾太陽曬到就ok
紅斑狼瘡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紊亂所引致的疾病。在正常情況下,當人體感染細菌或過濾性病毒時,人體便會產生抗體來抵抗細菌。但患有紅斑狼瘡的人士,即使沒有感染細菌,也會自行製造抗體。這抗體便會攻擊身體器官,造成炎症。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仍未能找到真正病源,研究顯示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或遺傳有關,但未有足夠証據証實。
紅斑狼瘡的患者佔百份之九十為女性,通常發病期多在二十至四十歲之間。早期患者一般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關節痛等徵狀。由於狼瘡抗體會侵襲身體各個組織,後期可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如發現身體同時或先後出現以下其中四種病狀,通常可確定為患上紅斑狼瘡病:
(一)臉頰紅斑,呈蝴蝶形狀;
(二)圓盤形的疹,可分佈於身體各部份;
(三)對光敏感;
(四)口腔或咽喉潰瘍;
(五)關節炎;
(六)心膜炎或肺膜炎;
(七)腎病:蛋白尿或尿中帶有圓柱體;
(八)癲癇或精神異常;
(九)貧血、白血球偏低或血小板偏低;
(十)免疫病變:抗去氧核醣核酸抗體、抗史密斯抗體或狼瘡細胞呈陽性反應;
(十一)抗核抗體呈陽性反應。
治療紅斑狼瘡的葯物,一般可分為四類。
(一)非類固醇抗炎葯物,對輕微病或痛楚病如關節炎、肌肉痛、頭痛等有效。
(二)抗瘧疾葯物,對關節炎、皮膚炎、和紅疹有特別療效。
(三)免疫抑制葯物,適用於較嚴重的病者或不能長期服用高份量類固醇者。
(四)類固醇,對關節痛、胸膜炎、心膜炎及皮疹有迅速療效。
以上葯物皆副作用極多,近年醫生多不會要病者長期服葯,當病者發病靜止時,會逐步減葯或停葯。也有紅斑狼瘡患者,成功結合中西治療及練氣功,令病情減輕。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30: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7000051KK043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