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最近有咩新聞關於空氣污染指數~

2007-09-08 4:21 am
請問最近有咩新聞關於空氣污染指數~thx~

回答 (1)

2007-09-08 6:34 am
✔ 最佳答案
停車熄匙 立法9月諮詢 盼擴涵蓋面 某類汽車或豁免 (明報) 07月 14日 星期六 05: 05A M
【明報專訊】今年上半年,環保署路邊空氣污染指數超標時數高達755小時,比去年同期急升1.8倍。為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環境局長邱騰華昨表示,將在9月就是否立法管制「停車熄匙」開始公眾諮詢,
希望盡量擴闊涵蓋面,有可能會豁免某類汽車受規限,並會與業界及區議會討論。
環境局長邱騰華表示,將在下周三及周五到立法會簡介工作大綱,重要政策則在特首推出今年的施政報告時出台。他指幾年前政府曾提出立法管制停車熄匙,但很多地方意見,例如區議會都有不同聲音,至去年重提,立法會加強了支持,暑假後會開始公眾諮詢,諮詢內容包括實施地點、時間、有沒有車輛需要豁免等細節。若得到公眾支持,政府可能會立法實施。
兩電新利潤管制談判中
邱騰華表示,停車熄匙涵蓋面愈闊愈好,但某類汽車、在某情下可能有豁免,要與業界及區議會討論,希望減少推出時的阻力或受影響程度。
邱騰華又表示,兩間電力公司的新利潤管制計劃仍在談判中,包括新的環保標準。另外,政府最近與中電就青山發電廠未來兩年的減排上限已達成協議,稍後會公布詳情。
空氣污染與全球暖化息息相關,匯豐銀行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在全球9個國家及地區訪問9000人。其中46%受訪港人對氣候變化問題表示關注,比率高於美國、英國、法國等已發展國家;近三成受訪港人更將氣候變化列為首要關注議題,其他議題包括計劃退休、疫症及恐怖襲擊。
46%港人關心氣候變化
調查又發現,發展中國家受訪者較關注氣候變化,對解決問題亦比較投入,如在巴西及印度,分別有47%受訪者表示個人會採取投入的態度,應付問題;本港為37%;英國則只有19%,反映當地人極少參與有關問題。
同時,38%受訪港人有信心停止氣候變化,遠較其他地區樂觀。至於誰人負責解決問題,調查顯示全球平均有68%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擔當領導角色,但只有33%受訪者認為政府已在扮演有關角色。



























回歸十年﹕我們還有藍天嗎? (明報) 06月 27日 星期三 05: 05A M
【明報專訊】1997年的情節,吹北風,市區空氣污染指數46,有4小時日照。那天綠色和平正式和香港藍色的天空註冊,這場戀愛一談10年。2007年的情人節,吹東北風,中環空氣污染指數接近100警戒線,港內能見度低於3000米。情人的藍色衣裳漸漸褪色,工廠、汽車排放出的懸浮粒子,替她換上灰黃色的陰沉面孔,他們是這樣度過10周年紀念的。
這些年來天空迷失,跟藍天的戀愛變得愈來愈難,2006年污染指數至136那天,舉辦了10年的渣打馬拉松首次有選手倒下不省人事,於兩天後的情人節撒手人寰。到了能見度低至5公里那天,連飛行總會的機師也在煙霞密佈的天空找不到機場而迷路。香港50年不變,似乎不包括藍天。
香港藍天的歷史得從1968年說起,那年天文台開始記錄香港天空的能見度。天文台科學主任梁延剛說,這個統計不包括下雨或有霧的日子,每當能見度不足8公里時便被定義為「低」,而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是藍天的敵人,它們愈多,能見度便愈低,隨設工廠、開汽車等人類活動增加,懸浮粒子不斷遞增。
維港比1968年陰沉九成
天文台資料顯示,截至1988年的20年裏,香港每年「低能見度」的時間從未超過400小時,1997年猛增至975小時,到了2005年,1570小時的迷濛天空破盡歷史紀錄,那年的維港比1968年陰沉九成。數據亦顯示,香港藍天的日子正迅速減少,在這種情下,最痛苦的莫過於死心塌地跟藍天談戀愛的飛行員。
「我記得96至97年時,幾乎每次起飛都是晴空萬里,能見度動輒超過10公里,近幾年的香港天空卻愈來愈灰濛。」香港飛行總會的阿阮96年學駕駛飛機,97年開始每個月飛幾次,至今已跟天空約會了過千小時, 連兒子都受他影響去投考民航機師,但阿阮在維港上空翔的日子卻愈來愈少。「能見度低於5公里,小型飛機便不能起飛,低於3公里,連直升機也不能飛,現在維港上空污染嚴重,不能飛的日子明顯多了。」阿阮唯有去新西蘭、英國等異國的天空追尋蔚藍。
在飛機師的眼裏,香港原本是很美麗的,大廈、高山、碧海,景色變化多端,「但藍天變得灰灰黃黃的,飛了也無癮,尤其是新手,更不能勉強飛,曾經有新丁在能見度低於5公里的情下飛,結果在天空迷失,一度找不到回機場的路。」阿阮說,在嚴重污染的天空目視飛行,精神稍不集中,兩分鐘後隨時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一般人有時搞不懂天色灰濛是因為多雲還是污染,但飛機師最清楚,因為一旦爬升過3000呎,你便會發現原來頭上的藍天還在,只是飛機下面的煙霞把它遮住而已。」
懸浮粒子 「大陸給多少香港要多少」
「通常向南飛,能見度還是比較好的,但向北飛就差得多了,內地污染嚴重,兩地協調措施無效,對此我除了無奈,實在無話可說……」阿阮說,有時颳大風可以吹散污染物,但還得要看哪裏吹來的風,「如果吹北風,可能更慘」。阿阮說,藍天給人平和、清爽的感覺,對得多,城市人的壓力也會小一點。「香港還有沒有藍天?我想還是會有的,不過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有環保分子說,10年來,維港的懸浮粒子就像香港主權,大陸給多少,我們就有多少。
香港回歸10周年,也剛好是綠色和平在香港註冊10周年,他們的項目經理陳宇輝說,有很多香港人覺得污染源頭與我們隔了一條羅湖河,香港做多少環保措施都沒用,於是不由得有無力回天之感,但藍天的消逝,部分其實是香港人自己種下的禍,不應該將責任全部推卸給內地,「珠江三角洲有7萬間港商投資的工廠,佔了那裏工廠總數的七成,我們整天談論的懸浮粒子,除了本地汽車和發電廠,有很多是從那裏飄來」。
環團:珠三角污染 港商亦有責
陳宇輝說,香港人自大陸改革開放後北上,利用那裏的土地、勞工從事低成本生產,10年來的粗曠式發展讓他們賺了不少錢,代價是藍天愈來愈灰。「某天,我從廣州回來香港,一天內感受了兩地的污染的差別,廣州空氣黃得真可怕,香港原來不算最差,如果說香港人無奈,廣東人應該感到沮喪吧。」陳說,內地政府和人民也開始認識到污染的後果及其嚴重程度,這是一線曙光。
空氣污染就像一塊從山上滾下來的大石頭,本港愈來愈多團體和政策合力把它頂住,想將它推回原本的位置,但維港能見度一年差過一年,那塊石頭不但沒有歸位,而且愈滾愈低。大石暫時還沒有壓死香港,可幸沉重的壓力已經令不少香港人醒覺,更加珍惜天空的藍色,「一旦某段日子連續見到藍天,我們會說﹕『嘩,最近真好彩!」但隨即的念頭是﹕『唉,不知道個藍天還可以捱幾耐……』」陳宇輝說,50年後,香港可能還有藍天,但取決於政府採取的措施是否足夠。
但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經理 劉啟漢 博士說,影響香港空氣質量的污染物,大約一半源於香港以外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相信這個百分比會在未來逐年增加,而香港的空氣質量有超過一半時間主要受本地排放源影響,特別是汽車、電廠和海上運輸等,但現在的改善措施還遠遠不夠,「香港和珠三角處於同一個空氣環流帶,隨便一方不能有效控制懸浮粒子,那麼大家就得一起受災」。香港以後還有沒有藍天? 劉 博士、天文台,還有綠色和平的答案一模一樣﹕「這要看兩地政府及市民的決心有多大。」
參考: yahoo news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54: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7000051KK032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