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日本泡沫經濟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2/26/Japan_Stock_Price.gif/250px-Japan_Stock_Price.gif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85年-95年日經平均股價變動簡圖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日語中「平成景氣」基本與此同義,但有時也包括此後的經濟蕭條階段。
目錄[隱藏]
1 時代背景
2 加速上揚
3 周邊各國
4 潛在問題
5 泡沫破裂
6 其他影響
7 相關條目
8 參考書目
9 外部連結
時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佈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減小,金融業開始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房等領域傾斜融資政策。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揚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準,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1986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閒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周邊各國
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
美國: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周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
中國:當時隨著民主化運動的發展,第一次改革開放熱潮結束。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中國社會面對嚴重的政治危機。
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中,政治經濟都比較安定的日本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個普通發展中國家的日本,已經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
潛在問題
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準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但可怕的不僅如此,一旦資產價格回落到之前的水準,那麼資產持有者將承受與其所有前手所獲得的利潤相當的虧損。因此,缺乏持續性的資產價格逐漸進入平穩狀態。
另一方面,對於推崇一戶一屋的日本都市來說,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
當時地價帶來的住宅問題,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之後政府採取平抑地價的政策,對金融機構也施加了壓力。
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準,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帳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帳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佈《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點38915日元87錢,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萬4000日元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
其他影響
進入21世紀,中國房地產持續走熱,上海、北京等地市中心商品房價格甚至接近已開發國家的價格水準,因此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許多學者認為這是一輪新的泡沫經濟。
相關條目
神武景氣
岩戶景氣
IT泡沫經濟
平成大蕭條
投機
失去的10年
參考書目
村松岐夫、奧野正寬編 《平成バブルの研究》 東洋經濟新報社 2002年4月出版
奧村洋彥著 《現代日本経済論 : 「バブル経済」の発生と崩壊》 東洋經濟新報社 1999年5月出版
《バブルとその崩壊 : 昭和56年-平成2年》 朝日新聞社 2001年2月出版
外部連結
土地泡沫的研究(日文)
日本經濟企畫廳《平成5年(1993年)年次經濟報告全文(日文)
平成大蕭條研究(日文)
瞿曉華:日本對泡沫經濟形成的反思及其啟示(中文)
平成景氣與泡沫經濟的破裂(中文)
泡沫破了,日本經濟十年疲軟(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