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是生物?

2007-09-06 5:57 am
一種機械人,外表與人類沒有差別,能力接近人類(例如思考能力,活動能力),性別,性格,iq,eq等亦會由機械人被製造時決定(就像人類),擁有記憶,感情等,壽命無上限(除了被破壞至無法運行)

以上的機械人,算唔算係一種生物?



如果地球沒有人類和動物,只有上述的機械人,情況又會唔會有變?

(請不要用科學角度解釋)

回答 (5)

2007-09-06 6:07 am
✔ 最佳答案
其實你自己都答咗自己既問題!

機械人是外表和人類沒有差別,但功能上呢?

就正如一隻機械貓機械狗,又是否一隻貓、一隻狗呢?

算唔算係生物,咁你首先要知道生物既定義,但既然你又不要以科學既角度來分析問題,咁我想沒有人能回答到你既問題!
2007-09-07 9:52 am
精神靈魂肉體

是為三靈說

你想問機械人是否生物 ,我會首先問你機械人是否有生命
想你肉身消滅 ,然後將你記憶轉移去一部電腦 ,果個是否你?
有肉身(電腦),然而靈魂?精神?

如不, 又點解?
機械人有否心靈 ,機械人會為何而思考,
等等

又或者咁講,你會否將一間自動化工廠當作有生命?
又係時間用下笛卡兒廢句
”我思故我在”
2007-09-06 7:10 am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界定何為[生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4%9F%E7%89%A9&variant=zh-cn
在科學基礎上,生物的共有特性:移动性,营养,呼吸,生长,繁殖,应激性,适应性
如果機械人有以上特性,那麼它可以被視為一種生物.
我認為哲學和科學是不可分割的.脫離了科學辨證,憑空想象的討論是没有意義的.
若機械人和人類已到了真假難辨的地步,到時候你怎麼去分辨他們呢?
舉例:若世界上無人能分辨你手中的真假千元紙幣,分辨過程也就變得無意義.
既然機械人能為你生兒育女,為什麼非找一個人類不可?!
我們可以有一些更深層的自省,人類是否就是智能生物的頂點.人類的起源還是一個疑問,
我們人類可能也只是另一種生物所創造出來,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是他們的機械人或者是實驗品而已."如果地球沒有人類和動物,只有上述的機械人",機械人就會成為地球的新主人了,人類對他們來說就像我們現在看待恐龍一樣.
2007-09-06 6:12 am
我覺得唔算,始終機械人係人製造出黎,就算機械人做得幾完美,但它點都係係死物,試想想:人係未一樣樣零件砌出黎呀?,只要你想到這點,就會明白什麼係生物
參考: 自己
2007-09-06 6:01 am
機器人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機械人)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T▼▲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轉換標題為:zh-cn:機器人;zh-tw:機器人;zh-hk:機器人
實際標題為:机器人;當前顯示為:機器人

顯示↓關閉↑附加說明(對轉換結果有疑問時)

用詞轉換(繁簡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以電腦程式適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都是對該技術的手動轉換的應用。

由於技術所限,用詞轉換有時會不穩定,在剛增加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時,由於緩存原因不一定馬上顯示轉換後的正確結果。你可以嘗試單擊這裡進行強制刷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0/Robot_worker.jpg/250px-Robot_worker.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工業機器人
實用上,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機器人可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執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機器人執行的是取代或是協助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製造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可以是高級整合控制論、機械電子、電腦、材料和仿生學的產物。目前在工業、醫學甚至軍事等領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目錄[隱藏]

1 概論
2 機器人在當代的應用
3 科幻中的機器人

3.1 艾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
3.2 科幻漫畫中的機器人
3.3 中國各高校機器人研究現狀
4 參看
5 外部連結



[編輯] 概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Actroid-DER_01.jpg/180px-Actroid-DER_01.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200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愛知縣展出的女性模擬機器人
一個機器人可以包括一個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連結,而且這個連結不是由人類直接控制的。機器人的動作也許是電動機或是驅動器(也稱效應器)移動一隻手臂,張開或關閉一個夾子的動作。此種直接而詳盡的控制跟回饋也許是由在外部或是嵌入式的電子計算機或是微控制器上運行的程式提供。根據這個定義,所有的自動裝置都算機器人。 另一方面,機器人也泛指「機器構成的人」,或是像動物的自動機器。真實的或虛構的機器都包括在內。機器人也泛指在工作或娛樂中直接取代人類或動物的機器。機器人的這個意思就是「仿生(模仿生物)的機器」。很少有人將一臺高度複雜的現代洗衣機稱為機器人,也許就是因為此機器不夠擬人。 還有些人只將高度自動的機器或者電腦程序稱為機器人。這種分法排除了大部分的機器。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研究的目標一直是不斷提高自動的程度。 雖然人們常期望高度精密的機器人,機器人的基本元素其實十分簡單。結合多種電子計算機與電機系統就能表現出相當的精密性。

[編輯] 機器人在當代的應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Robot_dog.jpg/250px-Robot_dog.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機器狗
今天,對人類來說太髒、太危險、太困難、太反覆無聊的工作,往往都由機器人代勞。工業流水線就用了很多工業機器人。機器人也多用在清理有毒廢棄物、太空探索、石油鑽探、深海探索、礦石開採、搜救等等。
在人們的理想中,機器人也可望成為人類生活的伴侶。日本Sony公司推出的「Aibo」機器寵物就是一個實例。

[編輯] 科幻中的機器人
機器人一詞,最早出現在捷克科幻作家恰配克的《羅索姆的萬能機器人》中,原文作「Robota」,後來成為西文中通行的「Robot」。

[編輯] 艾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


參見:機器人三定律
科幻小說中對機器人行為的描述,以科幻小說家以撒·阿西莫夫在小說《我,機器人》中所訂立的「機器人三定律」最為著名。
艾西莫夫為機器人提出的三條「定律」(law):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三定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類不受傷害,但艾西莫夫在小說中也探討了在不違反三定律的前提下傷害人類的可能性。在現實中「三定律」成為機械倫理學的基礎,目前的機械製造業都遵循這三條定律。

[編輯] 科幻漫畫中的機器人
在文藝作品中,不乏以機器人作為題材的例子,例如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小說,以及大量的機器人動畫。

[編輯] 中國各高校機器人研究現狀
在中國,隨著工業的發展機器人的研究已經列入各高校的研究課題。其中,發展比較好的高校有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並且多次在RoboCup足球機器人比賽中取得驕人戰績,尤其是在2D模擬、3D模擬、先行者改裝、小型組項目中,但在人形足球機器人及中型組比賽中還比較落後。2006年在德國舉行的比賽中中國科技大學獲得2D模擬組冠軍、3D模擬組亞軍,浙江大學獲得3D模擬組季軍。

[編輯] 參看

恐怖谷理論
Wikipedia:機器人
新松機器人
人型機器人學

[編輯] 外部連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a/Commons-logo.svg/45px-Commons-logo.svg.png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查找與此分類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Category:機器人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c/Wikibooks-logo-en.svg/50px-Wikibooks-logo-en.svg.png

在Wikibooks 有更多關於本條目的內容:
Robotics

RoboticFan機器人愛好者
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BBS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a/Nuvola_apps_kcmsystem.svg/25px-Nuvola_apps_kcmsystem.svg.png
機器人是一個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20: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5000051KK043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