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私募
每一個時期,都有一些特別的財經專題。以往有科網股、有國企股,今天就有私募基金。私募基金連續幾次登上各大財經雜誌封面,除了是因為近年患上過度活躍症,部份原因是沒有其他事情值得大寫特寫。突然間私募基金好像從天而降,引來世界注目。《經濟學人》又為私募作特稿。但講來講去,毫無新意,反映財經傳媒都是全世界A股H股獨旺的受害者。
私募買起上市公司自己run,換言之是上市這個身份有問題,令公司未能施展渾身解數。《經人》分析一大輪上市有何壞處,大家可以自己睇。可是適用於中港兩地的,絕無僅有。
鬼佬上市公司,股東與管理層分開。管理層為了應付股東的需索,疲於奔命。鬼佬上市公司股東手持1%都可以要求加入董事會,要應付這類懂事的股東,管理層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自不然寧願私有化更好。
香港,講到口水乾,絕對沒有這頭痛問題。大股東就是管理層,天空海闊,毫無掣肘。上市不單止毋須改變自己經營方法,更加有一班小股東任你魚肉,何懼之有?
《經人》又指上市公司受到的監管越來越多,花費在對付監管的金錢時間,夠起幾間廠。如果有私募打救,將公司私有化,讓管理層可以專心做生意,自然大受歡迎。
香港,有監管,但力度可以因人而異,而且速度亦跟鬼佬有所距離。人家幾日時間就拉人,捉內幕交易,行動手起刀落,快如閃電。香港的內幕交易,一搞就幾年,打這類官司的大狀最開心。同樣有受監管的煩惱,但香港可以拖幾年繼續搵錢。有如此優厚的時間走位,監管又有何懼?
鬼佬上市公司借錢,並非好事,只有靠私募入主後才可以大借特借。香港上市公司,借錢都未必容易,但批股集資十分簡單。如果配合一個概念,例如煤礦,即時開動印銀紙機。香港財技的玩法,務必要公司上市才可以施展。私募將上市公司私有化,在香港反而會失去了幾件架生。
《經人》長篇大論,分析私募。真正適用於香港的,他們並未知道。
方卓如網址
http://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