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詞目 自相矛盾 拼音 zìh siang máo dùn 釋義 矛:古代裝有金屬槍頭的長柄武器。盾:古代用來遮擋刀箭的武器。相:互相。
吹噓自己同時擁有任何矛都無法刺入的盾,以及任何盾都能刺入的矛,顯然是吹牛。比喻人的言語行動互相抵觸,前後不一致。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處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韓非子‧難一》:戰國時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他誇說他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誇說他的矛十分鋒利,可以刺入任何一張盾。路上有人聽見後,忍不住說:「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那人無法回答。 例句/用法 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寫文章的時候,觀點要前後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他昨天還告訴我吸煙容易得肺癌,今天又說吸煙好,真是自相矛盾。
那個人最愛信口胡說,誇大事實,因此他的話常常前後不符,自相矛盾。
詞目 刻舟求劍 拼音 kè jhou cióu jiàn 釋義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在劍掉下水去的小船邊上刻個記號,等船停了再下水去尋劍,這顯然是徒勞的。比喻死板固執,不懂得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察今篇》:有一個楚國人在渡江時,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裏去,他連忙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等船停下,他才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尋找寶劍,那當然是甚麼也找不到了。 例句/用法 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你連電腦都不懂還想進網絡公司,這不是刻舟求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