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下節錄自新华 網社論可以解答你的問題
參考重點在2,4,5,6 段落
香港的免費報紙存在已久,多如牛毛,企業辦的,大學辦的,會所辦的,社區辦的,學會辦的……都是免費的,但它們不是以商業形式為牟利而存在的。面向全社會大眾的商業運作的免費日報,當數《都市日報》最早了。瑞典傳媒集團Kinnevik上世紀九十年代創辦Metro,1996年在捷克,1998年在匈牙利,1999年在荷蘭、芬蘭,2000年在美國、智利、義大利、加拿大、波蘭、希臘、阿根廷、瑞士及英國發行免費報紙,憑成功經驗于2002年6月在香港創辦《都市日報》。目前,《都市日報》發行33萬份,每期40版,除了國際、香港、中國大陸新聞外,有不少旅遊介紹和娛樂、卡通、文史的副刊。
免費報紙成本不菲,除了紙張費,還有編採人員工資、派報員酬勞和各種支出,平均每份報紙不會少於1港元。每天30萬份的成本最少也需30萬港元。以1整版免費報紙廣告為3.5萬港元計算,每天要10版廣告才能收支平衡。據悉,香港去年全年廣告業收入120億港元,報紙佔30%,《都市日報》就佔了3%。有業內人士憑經驗作了估測,扣除所有成本,《都市日報》每月能凈賺四五百萬港元。有趣的是,聽《都市日報》的一位副總編輯說,就算每天有100版廣告,《都市日報》都不會印100多頁的免費報紙,市民會覺得這麼厚厚一疊報紙,是傳單而不是報紙,拿著都不方便。這是先天的限制。
香港人對金錢的盈利總是嗅覺靈敏的。《都市日報》的盈利,令不少商家蠢蠢欲動。今年先後涌現了多份免費日報。星島集團捷足先登,7月12日推出以娛樂和八卦新聞為主打的《頭條日報》。《頭條日報》週一至週五免費派送,24版,每天發行40萬份,在交通樞紐地段、住宅區和商業區的600個點派送。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原定第四季度推出青年人為對象的《am730》,後唯恐落後,喪失商機,於是提前幾個月出版。此外還有《觀察星報》等免費報,有消息說,香港的免費日報還陸續有來。
香港生活節奏快,獲得資訊渠道豐富,讀報時間越來越少,免費報紙都是小報形式,新聞和副刊的特點是短小精簡,適宜上班上學一族在路上掌握貼身資訊,而香港地小人口密度大,人流集中,交通四通八達,這給免費報紙的派送帶來了平臺。在上班上學路上,電視和網際網路的使用目前還不普遍,因此適宜在車裏閱讀的小報就受市民歡迎了。
多份免費報章為站穩腳跟,紛紛推出新招。《頭條日報》隨報紙贈送“精華壓力波”(一隻蘋果狀小球,供上班族減壓用);每天透過電話選擇“開心”幸運讀者,獎勵500港元;8月10日發行累積達1000萬份,這一天又“開心尋尋”,選出一位“超級幸運兒”獨得5000港元……
香港免費日報掀起了媒體大戰而步入戰國時代。《am730》挖走了《都市日報》的前總編輯和副總編輯,也以高薪挖走《星島日報》《明報》《成報》等傳統傳媒的資深編輯和記者。傳統傳媒《蘋果日報》更與《頭條日報》掀起對罵筆戰。免費日報的生存關鍵是廣告,它要在傳媒廣告中分一杯羹,廣告商會否長期青睞匆匆忙忙看完即棄的免費報紙,目前還很難說。免費報紙成功與否,除了廣告多少,新聞的質與量,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派發的網路。《都市日報》已成功搶灘在地鐵派送,可全天候運作。其實,巴士站和快餐店也都是理想的派送點,目前還沒有免費報紙光顧。
在今日香港,每天多了100萬份免費日報,僅32%的讀者會將看完的免費報紙放進回收箱,超過一半的人會丟棄在普通的垃圾筒裏。據香港環保組織地球之友說,每製作一公噸紙,就需砍伐17棵樹。於是,免費報紙激增,引發了全社會的環保新話題。(江迅)
社論全文到此看吧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21/content_3522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