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位争奪戰?10分,請高人賜教

2007-09-03 5:04 am
我想知道有分参加争奪康熙的皇位的皇子有邊個?過程如何,出局的次序,最後勝利者,唔該晒!

回答 (3)

2007-09-04 1:39 am
✔ 最佳答案
皇長子,胤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曰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皇次子胤礽,皇太子,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皇三子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皇八子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胤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胤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胤禩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胤禩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福晉趕回娘家。不久,藉故命胤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胤禩王爵,高墻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胤禩又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皇九子胤禟,因同胤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胤禟出家!他藉故命將胤禟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胤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皇十子胤誐,輔國公,因黨附胤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胤機赍(jī)印冊賜奠。胤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皇十四子胤禵,恂勤郡王,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胤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胤禵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封恂郡王。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六子胤祿和皇十七子胤禮。胤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胤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胤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胤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顯黃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胤祥和胤禮顯然早加入“胤禛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2007-09-03 11:07 am
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氏,諱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滿族,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滿清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通稱康熙皇帝。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11月初七康熙在暢春園患病,初九胤禛奉命代康熙進行冬至祭天,13日康熙病亡。當時胤禛並不在場,由隆科多宣詔傳位雍正。

雍正皇帝四十五歲即位,其即位經過至今也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對其繼位之說有多個版本。「雍正奪嫡」和「太后下嫁」與「順治出家」並稱「清宮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記所說,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於北京暢春園內。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時正代康熙在天壇祭天),由提督九門,衛戍京師的雍正的舅舅,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隆科多傳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遺詔》原文為:「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間傳聞康熙皇帝本意將皇位傳給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將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或"傳位第四皇子") 而奪得皇位。但此傳說有破綻,其中之一是當時清朝內宮事務一般用滿文,因此康熙的遺詔一定有滿文的版本,皇四子胤禛不可能以漢文的方式篡改滿文的遺詔。其次,當時還沒有簡化漢字,應該是「於」而不是「于」,所以不應該出現可能被篡改的情況。再次,清朝文檔應稱「皇四子」或「皇十四子」,而不是直接稱呼。因此更不會出現被修改還可讀通的情況。

此外,一說康熙傳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讓胤禛的兒子弘曆— —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將來繼承清朝的皇位。

還有種說法認為,康熙死的時候情況突然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雍正利用當時的自己的政治優勢(他代父親主持大祀),聯絡隆科多,並軟硬兼施說服八阿哥同意擁護自己即位。屬於在突發情況下巧妙利用政局的結果。

雍正繼位後,對其兄弟手段頗為毒辣,用各種方式進行迫害。例如皇位的競爭者之一康熙八子愛新覺羅·胤禩是非常優秀有才能的一位皇子,他最終被雍正皇帝責令改名為「阿其那」(有學者認為是「豬」的意思,現在有學者認為是「不要臉」的意思);而康熙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結黨,被打為「塞思黑」(有學者認為是「狗」的意思,現在有學者也解釋為「不要臉」的意思)。他們即使向雍正上書,也要署名為「愛新覺羅阿其那」及「愛新覺羅塞思黑」。此二人還被雍正皇帝下旨從玉碟中除去。康熙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駕崩後,從西寧撫遠大將軍任上趕回吊喪,雍正卻不允許其進城,後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對其監禁。雍正所為引起別人對其奪嫡的猜測,為平息傳言,雍正下令撰寫《大義覺迷錄》,但是存在的矛盾之處使人覺得欲蓋彌彰,更加懷疑。也有說法認為迷信的雍正死後不隨其父康熙落葬於清東陵而葬於清西陵是因為怕死後因奪嫡一事在地下見罪於祖宗。但不少學者認為雍正埋葬清西陵的目的是因為清西陵靠近石料產地,可以節約民力。

- - - - - - - - - -

乾隆比較好大喜功、專制驕橫,曾六下江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文字獄,政治上也越來越腐敗。

- - - - - - - - - -

嘉慶親政僅六天逮捕乾隆朝時大奸臣和珅,但是和坤的金銀財寶等價值連城的物品全部歸屬嘉慶帝所有,所以當時有民謠諷刺曰:「和坤跌倒,嘉慶吃飽」,形容當時統治者的貪婪與朝政的腐敗。

嘉慶表示,為了國家的面子,特賜和珅自盡。

- - - - - - - - - - 

據清室記載,同治帝是死於天花。另民間傳說同治是死於梅毒。同治無後,慈禧即挑出咸豐之弟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帝,是為光緒。

- - - - - - - - - -

1908年秋光緒帝病逝於瀛臺,年方38歲。因他比慈禧早死一日,故死因諸說紛紜,沒有歷史定論。一般相信他是由慈禧授意光緒帝的近侍所毒死(主因是慈禧病重時,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其實光緒有妃,妃有身孕,但皆因故為慈禧所賜死,遂長年無後。另有人稱他為自然病死,但鮮為後人所採信,因為慈禧臨終前似乎預知皇帝將早於自己壽盡,故已著手安排、物色可繼位之人選。
2007-09-03 5:11 am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幹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鐘愛胤禛之子弘曆(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但按清宮秘檔分析, 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寫成。以漢文為例,「傳位於皇四子」不可由「傳位於皇十四子」改寫而成。無論如何,此一傳位爭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奇案之一。
參考: 維基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38: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2000051KK047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