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來源?始祖的來源?

2007-09-02 7:48 pm
基督教的教義說上帝用泥土造人.
有人說人是從海里來的.
有人說人是從天上(太空人)來的.
究竟人和生命是從哪里來的?

多謝各位教授!

回答 (4)

2007-09-02 8:07 pm
✔ 最佳答案
自然界的一切系統可分為生命(例如:動物、植物)與無生命(例如:礦物)。
而生命泛指由有機物,水構成的細胞組成,一類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能夠穩定地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能回應刺激,複製自我繁殖的半開放物質系統,經過自然選擇,漸漸進化過程中,一代代適應其環境。生命通常都要經歷出生、成長和死亡。
具有以上特徵的個體均被視為生物。無論如何,並非所有對生命的定義都以上述條件為標準。例如在繁衍過程中改變的能力有時被視判斷生命的根本條件,我們稱之為生命現象。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會表現出生命現象;但在沒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不會表現生命現象,所以病毒是介於生命與無生命之間的一種奇妙的生物。









定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5/Hoh_rain_forest_trees.jpg/250px-Hoh_rain_forest_trees.jpg


植物也有生命
生命沒有公認的定義;不同科學家也提出過種種的定義,但如何以明確的詞彙定義生命對科學家仍然是一個難題。
傳統定義:科學家經常認為只有生物體會展現以下全部現象:

體內平衡: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身體處於一個恆定狀態,例如發汗以降低體溫。
組織性:由一個或以上的生物基本單位──細胞所組成。
新陳代謝:透過轉換非生物為細胞成分(組成代謝)以及分解有機物(分解代謝)以消耗能量。生物體需要能量以維持體內平衡以及製造其他生命跡象。
生長:維持組合的速率高於催化的速率。一個生長中的有機體增加所有其部分的大小,多於純粹積聚物質。特別的物種開始倍大和膨大體積用以進化繼續條持物種旺盛。
適應:在一段時間後對環境作出反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對進化是很重要的,並由生物的遺傳和代謝物的構造,以及外界的因素決定。
對刺激作出反應:反應可以以很多方式進行,由觸碰後單細胞的收縮到高等生物在不同感覺下的複雜反應。最常反應的方法是運動,例如植物的葉片轉向太陽以及動物追捕其獵物。
繁殖:是產生新個體的能力。包括只需一個親本的無性生殖,或需要至少兩個親本的有性生殖)。
大部分科學家稱這樣的現象為生命的表現方式。通常必須具備全部七個特徵才能當作為生命。
但是,其他引用限制了這個定義。因此,有些物種的某些成員不會生育,可能因為它們屬於一些特別的不生育等級(比如工蟻),也算有生命的。有些人說生命的特性是可遺傳的;因此,儘管不孕的以及雜種的:例如宦官、騾、獅虎獸等不能繁衍的有機體,它們也是有生命的。但是,不能繁殖的生物仍可以親屬選擇等機理散佈。
病毒和變體朊毒體蛋白通常考慮為複製品多於一種生物,因為它們不能在缺乏特別基質如宿主細胞或蛋白質下生殖。同樣,立克次體和衣原體都是細菌中不能獨立地執行很多重要生化過程的例子,並依賴進入真核生物宿主細胞的細胞質內進行生長和自我複製。但是幾乎所有的生命都倚賴其他物種製造的食物,或至少也需要地球上某些特殊化學作用,如光合作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2/Nwhi_-_French_Frigate_Shoals_reef_-_many_fish.jpg/250px-Nwhi_-_French_Frigate_Shoals_reef_-_many_fish.jpg


珊瑚礁附近的海洋生物
具系統性的生命定義是生物是自我組織並自我製造的。這些物質不與耗散結構混淆(如:火)。
這個定義變種包括了Stuart Kauffman定義生命為能夠複製自己或他人的一種autonomous agent或一種multi-agent system,並最少完成一次熱力學循環。
其他定義包括:

生命是具自我組織,自相殘殺的系統的特徵,而其中包含了可以突變的族群。這定義不包括哲學上所定義為有生命的火焰,但包括了工蟻、病毒和騾。自我複製以及能量消耗只是系統要保持延續的方法之一。這解釋了為何蜂有生命但又會為了保護蜂巢而自殺。在這個個案中整個群體運作的方式與生物無異。[來源請求]
一種製造不同且可變複雜性的互動物質組織,透過利用物質和能量複製「接近完美」的個體。這個定義中的「接近完美」便是複製中有利於使生物適應環境的突變。[來源請求]

生命的起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5/Grand_prismatic_spring.jpg/250px-Grand_prismatic_spring.jpg


圍繞黃石公園大棱鏡泉的嗜熱生物
儘管不能準確地找到確實時間,但有證據表現地球上的生命已存在了大約37億年[4]。
雖然沒有標準表示生命起源的模型,但現時最為公認的科學模型[5]建立於一個或以上下面的發現之上,可以粗略地列出有以下假設:

模擬真實的史前生物環境以製造形成生命的基本細小分子。這已由米勒-尤里實驗以及Sidney W. Fox的工作所證明。
磷脂自發地形成脂雙層,而脂雙層是細胞膜的基本結構。
製造隨機核糖核酸分子的過程可能製造出核酶,而可以在非常特殊的環境下製造更多核糖核酸。
很多不同的假說可能使用了取自簡單有機分子轉為原始細胞以及新陳代謝的過程。很多模型都可分為「先有基因」或「先有新陳代謝」兩類,但最近趨勢表現了混合模型並不符合任何一類[6]。不管現時所推測的生命歷史,生命的起源對科學家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外星生命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德雷克公式可以估算其他地方出現生命的機率,但科學家不同意很多公式中變量的值(可以嚴謹地說德雷克公式計算於銀河系中且我們可能接觸的外星生物的數量,而不是有生命的機率)。取決於不同的值,方程式可以暗示生命的形成是頻繁或稀少的。德雷克計算我們在任何時間可能接觸的外星生命只有1個。
有關地球生命的起源,胚種論和exogenesis都是提出生命來自宇宙其他地方而其後透過隕石,彗星或宇宙塵等天體到達地球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對解釋外星生命的起源卻沒有幫助。

生命的終結
即死亡。 以人類為例,呼吸及心臟停止跳動為判定死亡的標準。詳細見(死亡)
2007-09-04 3:21 am
轉貼一堆九唔搭八既維基都非常好?
2007-09-03 4:03 am
生命的起源
圍繞黃石公園大棱鏡泉的嗜熱生物儘管不能準確地找到確實時間,但有證據表現地球上的生命已存在了大約37億年。
雖然沒有標準表示生命起源的模型,但現時最為公認的科學模型[5]建立於一個或以上下面的發現之上,可以粗略地列出有以下假設:
模擬真實的史前生物環境以製造形成生命的基本細小分子。這已由米勒-尤里實驗以及Sidney W. Fox的工作所證明。
磷脂自發地形成脂雙層,而脂雙層是細胞膜的基本結構。
製造隨機核糖核酸分子的過程可能製造出核酶,而可以在非常特殊的環境下製造更多核糖核酸。
很多不同的假說可能使用了取自簡單有機分子轉為原始細胞以及新陳代謝的過程。很多模型都可分為「先有基因」或「先有新陳代謝」兩類,但最近趨勢表現了混合模型並不符合任何一類。不管現時所推測的生命歷史,生命的起源對科學家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外星生命
主條目:外星生命,天體生物學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德雷克公式可以估算其他地方出現生命的機率,但科學家不同意很多公式中變量的值(可以嚴謹地說德雷克公式計算於銀河系中且我們可能接觸的外星生物的數量,而不是有生命的機率)。取決於不同的值,方程式可以暗示生命的形成是頻繁或稀少的。德雷克計算我們在任何時間可能接觸的外星生命只有1個。
有關地球生命的起源,胚種論和exogenesis都是提出生命來自宇宙其他地方而其後透過隕石,彗星或宇宙塵等天體到達地球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對解釋外星生命的起源卻沒有幫助。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9-02 8:15 pm
基督教既講法冇乜根據
普遍科學家認為物種由單細胞生物演化而成
而生命起源未有肯定答案

生命起源其中一個解釋:

===================================================

為什麼會有生命?

年輕的地球不像是個能有生命開始的地方,火山將溶岩噴至地球上,太陽的紫外線充斥,大氣中充滿惡劣的氣體,如:一氧化碳,幾乎能毒死所有生物。但這一切卻促成了生命的開始。當空氣中的CO2、H2O、N2經閃電擊中而形成原始的胺基酸,並被雨水沖至原始的大海中,有些胺基酸形成了長串,最後變成了大型的蛋白質分子。以上反應,已經由化學家證實。1953年,化學家斯坦力.米勒嘗試在實驗室中,重建年輕地球的形狀,他在一個燒瓶裡,裝有溫暖的海洋和由 CH4、NH3、H2所構成大氣,再用強力火花,模仿閃電穿過這些氣體,只一天,便發現了胺基酸。後來,別的實驗證實,這些胺基酸可結合成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結合成空心的球狀──像某些細菌──這些球體,可靠吸收周圍的物質成長。當長到某一階段,並會形成芽體,最後脫離,現在的科學家相信,這些蛋白質球體,便是生命的最早形式。

===================================================

至於人類, 係由直立人進化而成, 直立人由猿人進化而成

2007-09-02 12:20:53 補充:
如果唔選我既答案,請寫信通知, 唔該!
參考: 進化論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29: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02000051KK012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