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為甚麼「食過夜粥」是代表練過武功的人呢?
解釋一
這是和香港早期的武館制度有關的。
香港一向有武術師傅設館授徒,在教徒弟練武的時候,師傅會從眾多徒弟當中,選出有根基及用心學習的為自己的幹部,這些屬於可造之材的徒弟,往往便代替師傅教初入門的小徒弟練基本功。他們是在武館中服務的門徒。武館於神誕或其他節日要組織醒獅隊出外參加慶典,這些徒弟就是主幹人物,因此每晚他們是很早就來,最遲才回家的。
師母為了酬勞他們,每晚照例煲粥招待他們作宵夜,有時是吃白粥炒粉,有時吃柴魚花生粥,是以凡經常在武館吃夜粥的人,都有一定的武術根基,這是「食過夜粥」成為練武有相當基礎的代名詞的原因。
這種吃夜粥的習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仍流行於各著名的武館當中,戰後已無夜粥可吃,這句話也就消失了。
解釋二
在廣州,如果有人問你:“食過夜粥未?”意思不是問你有沒有去江邊或荔灣吃過夜間才叫賣的艇仔粥,而是問你有沒有晚上去學功夫。
解放前,打工仔業余生活相當單調,晚飯后店(廠)里沒有收音機、電風扇,乘涼也只有逛街,到茶館聽歌、聽講古要花錢,逛街總不免買點果品零食也要花錢,做小工的花不起。所以到店(廠)附近的武館學練功夫,似乎是打工仔的最佳選擇了。
六七十年前各行業、幫派的武館林立,它們有些是行業組織、有些是帶黑社會性質的會所,他們用教功夫、 教舞獅子等招攬門徒,擴大勢力、影響力。打工仔也可以有個好去處,可以交朋結友,每月只交小量學費,參加站樁、打拳、舞獅……自然比到長堤逛街好得多了。 可是他們是背著店(廠)其他人參加了這些幫派武館的,回到店(廠)不敢告訴別人,有人問他去哪里?他回答得支支吾吾,說去吃粥,其實紙包不住火,他去武館 的事自然有人知道,就是不明說而已,漸漸地“約定俗成”,把“食夜粥”這一名詞變為晚上學功夫的代名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