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生平

2007-08-30 9:31 pm
多爾袞的生平,100字以上

回答 (2)

2007-08-30 9:36 pm
✔ 最佳答案
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同母弟豫親王多鐸。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

少年時期
多爾袞十五歲時,皇太極矯旨,迫其母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多爾袞因此喪失繼承大統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後,他軍功卓著。

爭奪汗位
至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兄弟掌有正白旗與鑲白旗,共有65個牛錄(一牛錄爲300人),占八旗全部210個牛錄的31%,足夠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汗位。豪格繼承了皇太極的正黃旗、鑲黃旗(共40個牛錄)並自掌有正藍旗。多爾袞利用豪格的軟弱使其不能繼位,又畏於兩黃旗的實力(代善一人獨掌兩個紅旗,共計51個牛錄;阿敏領導的鑲藍旗33個牛錄;莽古爾泰領導的正藍旗21個牛錄),不敢自己繼位,轉而扶持皇太極九子福臨入承大統。當時福臨年僅六歲,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並實際掌權。

攝政時期
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滿清入主中原,對清朝開始在中國近300年的統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順治對他的稱呼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演變成「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愛好打獵,出狩場面壯大,光是獵鷹就有一千多隻。


發病而死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九日,多爾袞因狩獵墜馬,膝蓋受傷,塗以涼膏,竟不治死於喀喇城。順治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簡稱「義皇帝」。但兩個月後,順治帝因多爾袞當年獨斷專行,並迫害其兄豪格,及與其母孝莊皇太后的複雜關係,於順治八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斬其頭骨,直到乾隆年間才恢復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


普遍評價
豪格曾評多爾袞是「有病無福」之人,多爾袞身材細瘦,素患風疾,壯年猝死,大抵跟縱慾有關。嗜色與嗜殺,是早期滿清貴族的特色。民間野史有「太后下嫁」一說,即多爾袞按照滿人入關前的妻寡嫂的風俗娶了皇太極永福宮莊妃,即順治母孝莊皇太后大玉兒,同時孝莊皇太后也為了穩住多爾袞,避免其權勢野心膨脹危及福臨的皇位。此一觀點在近代史學界裡頗有正面的認同。

多爾袞是清人能統一中國的重要功臣之一,但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1],剃髮、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延續時間最長的,是逃人法。清廷統治者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多爾袞,都以凶悍殘暴著稱,終有清一朝,滿漢之間的矛盾始終無法根除,辛亥革命時革命黨人仍是在高喊「驅除韃奴,恢復中華」。


子孫後代
多爾袞因為在和明朝歷時兩年的松錦之戰中勞累過度,元氣大傷,得了三種病症:第一種是怔忡之症,第二種是中風前兆,第三種是咯血症。故多爾袞一生只在松錦之戰前生得一女,沒有男性後代。
2007-08-30 9:34 pm
清朝入關時的攝政王。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天聰二年(1628)以初次從征察哈爾多羅特部有功﹐賜號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之意)。此後數次入明境內山西﹑河北﹑山東等地掠略﹐又征察哈爾﹑朝鮮﹐攻大凌河﹑錦州﹑松山等地﹐為清太宗皇太極所器重﹐逐漸躍居於後金軍主要統帥之列。天聰五年執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為和碩睿親王。
崇德八年﹐皇太極因病突然死去﹐因儲嗣未定﹐清朝皇族面臨王位之爭。多爾袞以鑲白﹑正白兩旗勢力擁立皇太極年僅六歲的第九子福臨為帝(即清世祖福臨)﹐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不久﹐多爾袞集大權於一身﹐其地位越過濟爾哈朗﹐各衙門關白政事﹑記錄檔冊皆以多爾袞為先。
順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見李自成起義)。清朝統治者抓住機會﹐立即向關內進軍。四月﹐以多爾袞為大將軍的滿蒙漢八旗兵與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互相勾結﹐共同鎮壓農民軍。山海關之戰﹐李自成軍失利﹐退回北京後﹐率部西走。五月﹐多爾袞入京。十月﹐迎福臨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對全國實行統治。多爾袞位崇功高﹐權勢日增。是年加封為叔父攝政王﹐五年又尊為皇父攝政王﹐以皇帝之尊親代行皇帝職權﹐成為清入關初年的實際統治者。
------------------
多爾袞攝政時期﹐以入關前已經建立的政治制度為基礎﹐進一步仿照明制﹐加強封建專制政權。多爾袞在維護“權歸滿人”的同時﹐對漢族地主階級﹑故明官員採取了“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錄其賢能﹐恤其無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門官員﹐俱照舊錄用。順治五年又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漢左都御史各一員。為發揮漢族官員在政權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滿洲諸王干預各衙門政事及指摘內外漢官。為廣泛招徠漢族地主階級﹐又禮葬明崇禎帝後﹐開科取士﹐網羅人才。
清代中央集權的加強﹐經歷了皇帝與旗主﹑諸王之間的不斷鬥爭而逐步實現。多爾袞採取措施限制由滿族貴族﹑大臣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集權力於攝政王之手。又罷諸王兼理六部事務﹐以各部事務由尚書掌管。諸王有干預各衙門政事者即行治罪﹐從而又推進了皇太極以來的中央集權。
清軍入關之後﹐李自成軍退回陝西﹐張獻忠駐軍四川(見張獻忠起義)。明臣史可法﹑馬士英等擁立福王朱由崧於南京。多爾袞先以重兵追擊李自成於陝西﹑湖北﹐復命豪格入四川攻張獻忠。順治二年﹐多爾袞派兵下江南﹐渡長江﹐破南京﹐福王政權亡。三年﹐清軍入浙江﹐六月破紹興﹐南明魯王遁走入海﹔八月清軍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執。清軍相繼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多爾袞攝政七年﹐除西南之雲貴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權及農民軍之餘部﹐海上有鄭成功之抗清活動外﹐清軍已佔有全國之大半地區﹐為清朝建立全國政權打下初步基礎。
為維護滿族貴族利益﹐多爾袞攝政期間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尤以剃髮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項﹐在一定地區內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
順治七年冬﹐多爾袞出獵邊外﹐十二月初九死於喀喇城(今河北灤平東)﹐年僅三十九歲﹐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順治親政後﹐被首告“陰謀篡逆”﹐詔削爵﹐平毀墓葬﹐家產籍沒。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為多爾袞昭雪﹐恢復了多爾袞的封號﹐成為清代八家鐵帽子王之一。
------------

愛新覺羅多爾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多尔衮)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鐸。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睿親王。

多爾袞十五歲時,阿巴亥被皇太極所逼,被迫為努爾哈赤殉葬,多爾袞因此喪失繼承大統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後,他軍功卓著。至皇太極去世時,和多鐸掌有正白旗與鑲白旗,於是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汗位。豪格繼承了皇太極的正黃旗、鑲黃旗並自掌有正藍旗。多爾袞利用豪格的軟弱使其不能繼位,又畏於兩黃旗的實力,不敢自己繼位,轉而扶持皇太極九子福臨入承大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並實際掌權。

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滿清入主中原,對清朝開始在中國近300年的統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順治對他的稱呼也從「叔父攝政王」也逐漸變為「皇父攝政王」。38歲時,多爾袞因狩獵墜馬不治而亡。死後,順治帝因其獨斷專行,並迫害其兄豪格,又與其母孝莊皇太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剝奪其封號,並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間才恢復名譽。

多爾袞因與皇太極永福宮莊妃、順治母孝莊皇太后關係曖昧,故民間有「太后下嫁」的傳說。

順治曾追崇多爾袞為清成宗,諡義皇帝,後順治剝奪了。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11: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30000051KK022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