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叫月全食?

2007-08-30 12:13 am
咩叫月全食?同埋給我多D佢的資料

回答 (5)

2007-08-30 12:16 am
✔ 最佳答案
月食
月食的成因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份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圖1)。

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份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視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並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








圖1


--------------------------------------------------------------------------------
月食的不同階段
食的過程可以分為七個階段:
月球剛剛和半影接觸時稱為半影食始
月球同本影接觸時稱為初虧,這時月偏食開始
當月球和本影內切時稱為食既,這時月球全部進入本影,全食開始
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距離最近時稱為食甚
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內切時稱為生光,這時全食結束
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時稱為復圓,偏食結束
月球離開半影時,稱為半影食終
在月偏食時沒有食既和生光,半影月食只有半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終。





圖2 三種月食的過程








--------------------------------------------------------------------------------


過去在香港可觀測的月食
日期 在香港的觀測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五日 月偏食
一九九五年十月八至九日 半影月食
一九九六年四月四日 月全食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七日 月全食
一九九八年九月六日 半影月食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一日 半影月食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月偏食
二零零零年七月十六日 月全食
二零零一年一月十日 月全食
二零零一年七月五日 月偏食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九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四年五月五日 月全食
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七日 月偏食
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五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六年九月八日 月偏食
二零零七年三月四日 月全食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月全食





下一次可以在本港見到的月食

日期 月食種類 在香港的觀測
二零零八年八月十七日 月偏食 月偏食
2007-09-02 8:39 pm
月食類型

月亮越過黃每個軌道上的立場稱為節點。當滿月出現在同一位置上的節點。月時有三種類型:

月全食: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時,在其前後均會發生月偏食與半影月食。
月偏食:當月球只有部份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在其前後均會發生半影月食。
半影月食:此時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的光度極輕微減弱,所以較不易為人注意。

沒有月環食
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


月全食過程

月全食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初虧: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
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內移動,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
復圓: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時間
相比於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月球由進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長的,平均需時數小時,各年月食的時刻在大部分日曆上均有說明。


2007年3月3日,月全蝕過程,從利茲到英格蘭。

月食周期
月食每年最多


月食與科學研究
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
2007-08-30 12:28 am
一.歷史上的記載:

  月食現象,雖是古代重要天象之一,然而因為它沒有日全食現象那樣驚人,而且古代的人們很可能把它和月象的盈虧混為一談,認為是常常發生的事,所以中西古書都不大記載它。我國直到西元五世紀,史籍才開始有系統地記載月食。
  我國最早的月食紀事,應該出現在殷代卜辭,卜辭中有這樣的語句:「六日甲午夕,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但無法確定其年代與日期。而《詩經‧小雅》在日食紀事之後載有:「彼月而食,則維其常」,由此可知當時已以月食為常常發生的現象。該次月食經推算為西元前776年8月21日的月偏食,為最早可確定年代之記錄。

  據統計,對全球而言,每年月食的次數比日食少,但就某一個地點來說,人們看到月食的機會比較多。以台灣地區來說,平均約每三年可見一次月全食。

二.種類:

  依觀測到的現象來分類,月食可分為“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較詳盡的分類法,可以看[過程]。

三.成因:

  古人對月食的解釋為:「月過望而缺,謂之月食。」
  易經豐卦彖傳:「月盈而食」

  東漢張衡對月食的成因率先給出科學的解釋:

  「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闇虛……,月過則食。」此處闇虛指的就是地影。可見古人已知月食必發生在望【註一】,且月食是月亮進入地影之中。  月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月球和地球都是自己不會發光的天體,它們在太陽光的照耀之下,背著太陽的一面會拖著一條圓錐形的黑影。如果月亮繞到太陽與地球的背後,而且太陽、地球、月亮三者恰好在同一直線,或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時(如圖),月球就會走進地球的影子,地面上的人看到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住,就好像被吃掉了一樣,於是月食就發生了。



  如果月亮全部進入地影之中,那就是月全食,如果只有一部份進入地影,那就是月偏食了。

  我們知道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是一個月,也就是每個月會有一次月亮在太陽和地球的背後,那麼不就是每個月都會有一次月食了嗎?可是這顯然與事實觀測不符。難道是我們解釋錯了嗎?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面我們叫做「黃道面」,而月球繞地球的公轉軌道面我們叫做「白道面」。原來,白道面與黃道面並不重合,兩者之間有約5度的交角,意思就是說太陽、月亮、地球並不是無時無刻都在同一平面上的。別忘記要發生月食,除了要月亮跑到太陽、地球的後面之外,還要三者都在同一直線上才行。因此,只有當月球運行至黃道與白道的交點附近時(此時三者才會接近在同一直線上),且在望的時候,才有可能發生月食。

【註一】滿月謂之望


四.過程:

1.在暗灰色的區域內,光完全達不到,是完全黑暗的陰影,稱為「本影」。

2.淺灰色的部分扣除掉本影的區域,叫做「半影」。在半影區,光仍有一部份可以到達,故不是完全黑暗。

  如此,我們可以對月食的種類做更詳細的分類:

月全食 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之中。
月偏食 月亮只有一部份進入地球本影,一部分在半影。
半影月食 月亮全部都在半影區,不會進入本影區。



  月全食的全部過程有七個階段,天文上常用如下的術語描述(如圖):

(1)半影食始 月球剛開始和半影接觸時。
(2)初 虧 月球和本影接觸時,月偏食開始。
(3)食 既 月球和本影內切,這時月球已全部進入本影,全食開始。
(4)食 甚 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最近時。
(5)生 光 月球第二次內切於本影,全食結束。
(6)復 圓 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偏食結束。
(7)半影食終 月球離開半影。


由上可知月偏食並沒有食既和生光的過程,而半影月食只有半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終等三個階段。事實上,月球在半影區只是使得月亮表面稍稍變暗罷了,而半影月食在肉眼上是觀察不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個描述月食深淺程度的專有名詞,謂之「食分」,如圖,食分之定義為在食甚時刻,月亮直徑被地球本影遮去的比例:



月偏食:食分=CD/2BC 月全食:食分=CD/2BC
2007-08-30 12:19 am
月食,又稱月蝕,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份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而看到月亮缺了一塊。

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

當月食發生時,太陽和月球的黃經相差180度,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滿月(即農曆十五或十六)。由於黃道面和白道面不重合,黃白交角約5度,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兩個黃白交點附近時,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最近一次月全食發生在北京時間2007年3月4日早晨,下一次月全食將在2007年8月28日發生
月時有三種類型:

月全食: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時,在其前後均會發生月偏食與半影月食。
月偏食:當月球只有部份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在其前後均會發生半影月食。
半影月食:此時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的光度極輕微減弱,所以較不易為人注意。

沒有月環食
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


月全食過程

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初虧: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
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內移動,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
復圓: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時間
相比於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月球由進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長的,平均需時數小時,各年月食的時刻在大部分日曆上均有說明

月食與科學研究
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
月食周期
月食每年最多
參考: me
2007-08-30 12:18 am
月食的成因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份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圖1)。

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份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視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並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

月食的不同階段
食的過程可以分為七個階段:
月球剛剛和半影接觸時稱為半影食始
月球同本影接觸時稱為初虧,這時月偏食開始
當月球和本影內切時稱為食既,這時月球全部進入本影,全食開始
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距離最近時稱為食甚
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內切時稱為生光,這時全食結束
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時稱為復圓,偏食結束
月球離開半影時,稱為半影食終
在月偏食時沒有食既和生光,半影月食只有半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終。


過去在香港可觀測的月食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五日 月偏食
一九九五年十月八至九日 半影月食
一九九六年四月四日 月全食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七日 月全食
一九九八年九月六日 半影月食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一日 半影月食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月偏食
二零零零年七月十六日 月全食
二零零一年一月十日 月全食
二零零一年七月五日 月偏食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九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四年五月五日 月全食
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七日 月偏食
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五日 半影月食
二零零六年九月八日 月偏食
二零零七年三月四日 月全食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月全食



下一次可以在本港見到的月食
二零零八年八月十七日 月偏食 月偏食

2007-08-29 16:19:44 補充:
再詳細D的話,你可以上天文台個網址睇下http://www.weather.gov.hk/gts/astron2007/lunar_eclipse_c.htm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02: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9000051KK034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