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是黑色,是否身體有病

2007-08-29 7:57 pm
如果排出既糞便係黑色,身體係唔係有毛病或出現問題?
如果係的話,身體有咩不妥?

回答 (1)

2007-08-29 8:01 pm
✔ 最佳答案
一般正常的糞便呈黃褐色,這是膽紅素由膽汁分泌到腸道中,再由細菌分解成尿膽素與糞膽素所染成的顏色。

【糞便的顏色看身體狀況】

由糞便的顏色,可探知某些身體狀況的端倪。

若是因膽結石或其他原因造成腸道阻塞,膽汁中的膽黃素無法分泌至腸道中,糞便缺乏此色素染色,就會呈現灰白色,這是膽道阻塞的警訊。

另外,若是有胃或十二指腸的出血,血液和胃酸混合會變成黑色。所以,上消化道出血或是吃大量的紅肉,豬血,會有解黑便的現象。

至於因缺鐵性貧血而服用鐵劑的病人,或嬰幼兒服用含鐵劑的奶粉,糞便會呈墨綠色。有時肉眼無法區分這兩種顏色,糞便的潛血反應檢查〈偵測糞便中的血紅素〉當有所幫忙。

【膽色素代謝 ─ 糞便顏色的產生】

膽色素是鐵卟啉化合物在體內分解代謝時,各種產物的總稱,是體內代謝廢物,包括膽紅素、膽綠素、膽素原和膽素。膽色素主要隨膽汁排出體外。

● 膽紅素的生成與轉運

膽紅素是人膽汁的主要色素,呈橙黃色。其具有毒性,可引起大腦不可逆的損害。但近年來人們發現膽紅素具有抗氧化劑作用,可抑制亞油酸和磷脂的氧化,其作用甚至優於維生素E。

體內含鐵卟啉的化合物主要有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等。人體內的膽紅素主要來自血紅蛋白的分解。

血紅蛋白首先分解為珠蛋白和血紅素。珠蛋白進一步被分解為氨基酸,而再被利用;血紅素在血紅素加氧酶催化下,轉變為膽綠素。膽綠素在膽綠素還原酶催化下,還原成膽紅素。

膽紅素分子的親水基團包裹在分子內部而疏水基團暴露于分子表面,呈親脂、疏水的性質。膽紅素對血漿清蛋白具有極高的親和力。所以,膽紅素在血液中主要與清蛋白結合而運輸,此時的膽紅素因其必須在加入酒精後才能與重氮試劑起顏色反應,所以被稱為自由膽紅素或間接膽紅素。膽紅素與清蛋白的緊密結合不僅增加了膽紅素的水溶性,有利於運輸;而且還限制了膽紅素自由通過各種生物膜,使其不致對組織細胞產生毒性作用。

● 膽紅素在肝細胞內的代謝

膽紅素代謝主要在肝臟中進行。在肝血竇中膽紅素與清蛋白分離,並迅速被肝細胞攝取。膽紅素進入肝細胞後,與胞漿中兩種載體蛋白-Y蛋白和Z蛋白結合形成複合物,並以此形式進入滑面內質網。在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催化下,膽紅素與載體蛋白分離,進而與葡萄糖醛酸以酯鍵結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膽紅素酯。這種膽紅素因其能與重氮試劑直接迅速起顏色反應,所以被稱為結合膽紅素或直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的脂溶性弱而水溶性強,所以可隨尿排出體外;在肝細胞內,其可有效地排到膽汁中。

● 膽紅素在腸中的變化

直接膽紅素隨膽汁排出後,進入十二指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先脫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還原成無色的膽素原族化合物,即中膽素原、糞膽素原及尿膽素原等。大部分膽素原隨糞便排出體外,在細菌作用下或經空氣氧化,糞膽素原可氧化成棕黃色的糞膽素,此即為糞便顏色的主要來源。只有少量的膽素原由尿排出,即為尿膽素原。其在與空氣接觸後被氧化成尿膽素,它是尿中主要的色素。尿膽素原、尿膽素和尿膽紅素臨床上稱為尿三膽
http://www.mmh.org.tw/gi/faqs/faq7.htm
http://j*****c.bjmu.cn/shenghua/LocalUser/j*****cftp/biochemistry1/chapter%20nineteen/RIGHT4.HTM
---------------------------------------------------------------------------------------------------------------------
你的便便正常嗎

糞便除了是營養被吸收的食物殘渣外,更混雜著體內各處所排出廢物及腸內細菌的屍體,同時也包括新陳

代謝過程中,剝落的腸壁細胞。所以,從你的便便就可知道消化器官的狀態!

顏色

黑色 腸內老舊廢物的腐敗所引起,或者是消化器官有出血情況。

紅色 大腸或肛門可能有出血情形。

咖啡色 攝取過多肉類等蛋白質食物。

黃色/黃褐色 如果形狀跟量都正常,表示腸內的好菌很多,是理想的腸內環境。

綠色 可能受藥物或食品影響,只要亮跟形狀還正常,就不必擔心。
----------------------------------------------------------------------------------------------------------------------------
灰白色
可能是因肝臟、胰臟、膽囊等毛病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喝胃部檢查時使用的顯影劑也會出現這種顏色。

形狀

水樣狀
含90%以上水分的腹瀉狀態,顏色除黃色及咖啡色之外的都須注意,特別是紅色糞便時,請立即就醫。

泥狀 水分90%左右的腹瀉,跟水樣糞便一樣,要注意顏色。

霜淇淋狀 含80%的水分,只要顏色及氣味沒有異常,應屬健康。

香蕉狀 70%的水分,有點軟,只要稍微出力就可以排泄出。

塊狀 含水分60%以下,如兔子糞便,有點便秘的情形。如顏色跟氣味異常,則可能是生病了。

氣味

強烈臭味
具刺激性的惡臭,是壞菌大量繁殖的證據。但吃大蒜等氣味較重的蔬菜,也可能有強烈氣味的產生。

還能接受 只要是自己可以忍受的程度,就表示腸內環境還算良好。

排泄量

少於1條且少於100g 膳食纖維攝取太少,所以沒有足夠的食物殘渣可以排出。

約2條且在200g左右 剛好的量

2-3條且在100-300g間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非常的健康。但還是要注意顏色及形狀有無異常。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61501894&others=1
-------------------------------------------------------------------------------------------------------------
上完廁所,很多人急著沖水走人,不願面對自己排泄出來的廢棄物;其實,如果能多留意一下糞便,也許能因此發現自己身上出了什麼問題。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肝膽胃腸科醫師張國寬表示,從大便的顏色、形狀,可以觀察出一些疾病的端倪,配合大便的頻率,尋求胃腸科醫師協助診斷出問題所在。
張國寬表示,正常成年人的大便為黃褐色,屬較淺的顏色,形狀為稍軟的條形,1天的糞便量大約200公克,如廁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算正常。他說,即使糞便都如上所述「正常」,並不代表就沒有問題;而一旦有變化,必要時應求醫。
解紅便 可能痔瘡、肛裂
當糞便的顏色發生改變,不可等閒視之。顏色不同,深淺不一,各有不同的解讀;如果是紅色,即可能有出血現象,顏色越鮮紅,代表出血點越接近肛門口,像是痔瘡、肛裂、瘜肉、腫瘤等,唯一的例外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也會造成鮮紅的糞便,此已屬於急症。不過,張國寬表示,吃大量番茄、甜菜,也會有類似的「效果」。
如果是硬便帶有血絲,可能是肛裂或痔瘡造成;若是下痢帶血絲,則可能細菌性痢疾所致。
顏色烏黑,也許是腸胃道出血造成,尤其是上消化道,但為何不是紅色而是黑色?張國寬解釋說,那是因血紅素經腸道細菌作用而改變顏色。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是「瀝青便」,表面有油油亮亮的黏稠感,沖水還可見水泛紅,有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腫瘤等出血所致。另外,喜歡吃米血、豬血、豬血糕的人也會發現有黑便,吃大量紅肉類也會;藥物也可能影響,像是鐵劑、鉍鹽等。
成人若解綠色糞便,可能與吃大量青菜有關;如果是墨綠色,乍看之下如同黑便,則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腸炎造成,尤其是軟便或是稀便時,這類患者在門診經常可見。
張國寬說,如果是灰便或灰白便,多與肝膽系統有關,因為膽道阻塞,膽汁無法排到腸道裡,沒有膽汁的染色,原本應為黃褐色的糞便就會呈現灰灰白白的,像膽道結石阻塞、肝炎合併黃疸等。
至於在外形上,如果是便祕,因為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水份被再吸收,會產生像羊糞便一樣、外形一顆顆的。
張國寬說,便便太硬不好,太軟當然也不妙。像是水便,跟腸炎有關;黏液便則是在糞便外出現黏液狀,可能與腸躁症、消化不良或腸炎有關。還有一種鬆軟便,在馬桶中會浮在水面,且很容易散開,那是因為含水份較多、結構比較鬆散,也算是一種腹瀉,與腸躁症、消化不良有關。
比較特別的還有一種脂肪便,好像吃了大量油脂一樣,有點油油的,這種是屬於慢性胰臟炎患者的症狀,因對脂肪消化不良所致,不過臨床上比較少見。
便便細 可能腫瘤、腸躁症
至於糞便變細,通常意喻肛門、直腸有病灶,也許長了腫瘤,阻礙大腸直腸管徑,使空間變小了,所以排出的糞便就變細了。不過張國寬表示,腸躁症患者也會有類似情形,必須做鑑別診斷。
張國寬表示,病患的感覺也可以作為參考,像有的人解便時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好像解不乾淨,可能與腫瘤、腸躁症、腸炎等有關。
但是,他也指出,不是沒有症狀就保證沒問題,像右側結腸腫瘤,並不會對糞便顏色、外形及解便的頻率造成影響,無法以肉眼觀察出來。所以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很重要,這也是為何上年紀的人要做例行性篩檢的原因。
http://www.show.org.tw/headline_detail.asp?no=686&page=1

收錄日期: 2021-04-30 19:26: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9000051KK017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