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先說一說背境,再分析原因。
背境:
曹氏奪嫡之爭,在中國歷史上十分有名。
在曹操之晚年,接班人問題被提到議事日程:曹丕、曹植,甚至曹彰
等人的奪嫡之爭異常激烈。為此,曹阿瞞這老賊甚至不惜制造冤案。
從他制造的冤案中卻完全看不出他要主誰為接班人(世子)--
支持曹丕的崔琰被賜死;曹植的謀士楊修也被殺,究竟...
現在分析原因,我先不從曹丕和曹植開始說起,我由所有兒子說起:
原因之一:兄弟早死
據統計,曹操至少有十五個老婆,二十五個兒子。
最有資格接班的嫡長子曹昂在建安二年正月戰死;
而曹操最寵愛,且最有才華的曹沖,則病故於建安十三年五月。
如非曹沖早夭,頗有可能也加入奪嫡之爭,甚至被立為世子。
證據是--據《三國志 曹沖傳》記載:
太 祖 數 對 眾 臣 稱 述 , 有 欲 傳 後 意 . 年 十 三 , 建 安 十 三 年 疾 病 , 太 祖 親 為 請 命 . 及 亡 , 哀 甚 . 文 帝 寬 喻 太 祖 , 太 祖 曰 : 「 此 我 之 不 幸 , 而 汝 曹 之 幸 也 .」
由於曹操其他兒子或早夭,或庸常,最有希望的就是丕、彰、植。
因此總結,就是把原有二十五個兒子奪嫡之爭簡單化至三個。
**********
原因之二:排除彰、熊
據立嫡原則,世子應從卞夫人兒子中選出。由於曹熊早死,
較可取的是曹丕、曹彰和曹植,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他們三人都很有能力,而且有作為,比其他兒子強。
因此,無論根據「立嫡」,還是「立賢」,他們都很有資格。
三子之中,可以排除的是曹彰。據《三國志 曹彰傳》記載,
曹彰從小善於騎馬射箭,膽大力大戰功多...(下刪200字)
總言之,曹操就是很為他這兒子驕傲。可是曹彰這個兒子,
卻是個有勇無謀、不愛讀書的人,曹操曾經管教過,
可是他的想法就是:男子漢大丈夫,該學衛青、霍去病,
將百萬之眾,馳騁戰場,建功立業,豈能靠數本破書去混?
曹操很明白,這種想法,絕不適合當「君主」。
曹操曾考察過他,他知道曹彰會是個好將軍,卻未必是好皇帝。
總結是,可以排除曹彰和曹熊之可能性,只餘下曹丕和曹植。
**********
原因之三:嫡長優勢
立儲向來有四種立法:立嫡、立長、立賢、立愛。
丁夫人無出,養子曹昂陣亡,被廢後由卞夫人繼承正妻地位。
因此曹丕是嫡,而且還是最年長,可稱為嫡長子(和我一樣@)。
嫡長子立為君,最當之無愧,而且也不用考慮傳統,
「立子以嫡不以長」,或「立子以長不立賢」之類的東西。
**********
原因之四:攻於心計
曹植原本險些成為世子,因為正史曾在曹植傳記載一句:
“幾為太子者數矣”,可能後來又失寵,才落入曹丕之手。
《曹植傳》說明了曹丕奪嫡成功、曹植爭寵失敗的原因。
“植 任 性 而 行 ,不 自 雕 勵 ,飲 酒 不 節 ”
“丕 御 之 以 術 ,矯 情 自 飾 ,宮 人 左 右 ,并 為 之 說 ”
也就是在裝模作樣,控制自己,收買人心,於是曹操決定立曹丕。
“任性而行”比“矯情自飾”較好,但曹操考慮的不是誰最好,
而是誰是政治最可靠的人,也就是能保證政權能代代延續的人。
一個任性率直,一個奸猾狡詐,當時天下並不太平,政權不穩,
選曹丕這個較有心計的兒子,相對會比較放心。
張作耀的《曹操評傳》說:“從治國大計上考慮,曹植的確不如曹丕”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曹丕更有資格成為接班人。
**********
原因之五:才能全面
這裡只簡單說說就可以了。就才能角度考慮,也應選曹丕而非曹植。
有人可能會質疑我的想法,曹植的文才不是比曹丕更佳嗎?
文才上,曹丕不及曹植,但也有一定地位,至少與父弟並稱“三曹”。
武藝上,曹丕不及曹彰,但騎射及劍術也很有水準,能與高手比武。
其《典論 自叙》記載,曹丕曾以甘蔗代劍大破一位叫鄧展的將軍。
因此,我們應該承認,曹丕比曹植和曹彰,能力更全面。
總結以上原因(特別是三、四、五),就能知道為何曹丕會是接班人。
2007-09-02 17:59:50 補充:
也未必是立愛,畢竟曹植也頗有文彩,說之立賢絕不為過。
參考: 資料來源包括三國志,還有一些資料是我以前看自《易天中 品三國》的,其他則自己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