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有關於恆星的一切幾乎都取決於它最初的總質量,包括其的密度和結局,以及其本質和特徵,例如演化、光度和大小。恆星的尺度從非常小(不大於一個城市的中子星,密度卻十分驚人)到像獵戶座的參宿四(直徑是太陽100倍)的超巨星,但參宿四密度遠比太陽低。許多恆星的年齡在10億到100億年之間,甚至有137億年之遙,與目前觀測所得宇宙年齡相近的(參見 大霹靂理論、恆星演化)。
質量越大的恆星壽命越短,主要是因為質量越大,內部核心的壓力也就越高,因此每秒鐘必消耗更多氫「燃料」,氫消耗得十分快速,質量最巨大的恆星約一百萬年就耗盡自身全部氫。然而質量最少的恆星(紅矮星),氫的消耗卻十分緩慢,至少可維持數百億年之久。我們對恆星的了解大多數來自理論的模型和模擬,而這些理論只是建立在恆星光譜和直徑的測量上。除了太陽之外,首顆被測量出直徑的恆星是參宿四,是由艾伯特․亞伯拉罕․米歇爾森在1921年使用威爾遜山天文臺100吋的虎克望遠鏡完成(約450個太陽直徑)。
船底座η是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約為太陽的100–150倍,所以其壽命很短,最多祇有數百萬年。依據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學院的天文學家唐納德․婓格最近的研究,認為在現今宇宙中恆星質量上限是太陽的150倍。這是它使用太空望遠鏡研究接近銀河中心,由年輕的大質量恆星聚集而成的圓拱星團(Arches cluster)中數千顆恆星後,發現在統計學上應該有幾顆如此大質量的恆星存在,但在實際上卻未能尋獲,由此所獲得的結論。雖然愛丁頓極限給了部份答案,但過去對這極限值並不很了解。在大霹靂後最早誕生的那一批恆星質量必然很大,或許能達到太陽的300倍,由於在它們的成分中完全沒有比鋰更重的元素,這一代超重質量的恆星應該已經滅絕,然而在現今理論中它們是存在的。
劍魚座 AB A的伴星劍魚座 AB C,質量只有木星的93倍,是已知質量最小,但核心仍能進行核融合的恆星,再小的恆星就是介乎於恆星與氣體巨星之間的灰色地帶,沒有明確定義的棕矮星。而理論上估計質量最小的恆星,質量大約是木星質量的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