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許仙與白娘(白蛇傳)
董永和七仙女
柳毅傳書
梁山伯與祝英臺
2007-08-26 18:30:48 補充:
白蛇傳》最早出自馮夢龍整理的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提起這則故事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杭州西湖的石橋(斷橋)、夕照峰上的雷峰塔以及鎮江的金山寺等景點。但是,據史學家新的探源考證,《白蛇傳》的故事起源於北宋時期,發源地在今河南鶴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黑山又名金山。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中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犢子套黃牛,遊息黑山中。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故事衍化為“白蛇鬧許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2007-08-26 18:31:02 補充:
相傳,白蛇鬧許仙裏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一位許姓老人從猛禽口中救生。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藥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漸冷落。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十分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
2007-08-26 18:31:37 補充:
2.在民間廣為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美麗的古代愛情傳說,據考證主人公董永是山東濱州博興縣人。傳說講述的是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動了七仙女,下凡與他結為夫妻。一夜之間織了十匹錦布,幫助董永償債贖身。奴役期滿,夫妻雙雙把家還,這時候玉帝卻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與丈夫決別的愛情故事。
2007-08-26 18:32:46 補充:
3.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臺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臺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臺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臺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臺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臺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2007-08-26 18:34:15 補充:
4.故事說的是洞庭龍君的女兒,遠嫁給涇川龍君的次子,丈夫虐妻成性,將她趕出龍宮,放牧羊群。龍女求助無門,掩面哭啼。書生柳毅路遇此事,慨然代龍女傳書報訊,龍女得以被救回龍宮與家人團聚。龍女感謝柳毅大恩,心生愛慕,龍王也想將女兒嫁與柳毅。但柳毅傳書是仗義執言,本無私念,就拒絕了婚事。柳毅回家後先後娶了兩位夫人都不幸死去。後與一漁家女成婚,貌似龍女,後發現此女就是托書的龍女。此後,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2007-08-26 18:36:33 補充:
羅密歐與茱麗葉:本劇描述維洛那的兩個望族孟鐵古與柯普雷特為世仇,但兩家子女羅密歐與茱麗葉卻在一場舞會中墜入情網,並透過修士勞倫斯的證婚,秘密結為夫婦。結完婚當天,兩家人馬在街上鬥毆,柯家的提伯特殺死了羅密歐的好友馬庫修,羅密歐一時激憤,遂也殺了提伯特。
2007-08-26 18:37:06 補充:
維洛那親王於是下令逐出羅密歐。之後,茱麗葉的父親提出一門親事,要她嫁給帕里斯伯爵。無助的茱麗葉向勞倫斯修士求助,並接受他的提議,喝下一種藥水,以便詐死。修士打算把這個消息告訴給羅密歐,叫他到墓穴裡把茱麗葉帶走,但羅密歐始終沒有接到修士的信,只得到茱麗葉死去的消息。
2007-08-26 18:37:22 補充:
他萬分悲痛,當晚趕回維洛那城,服毒殉情。茱麗葉醒來後,看到身旁的羅密歐已經殉情而死,於是就用短劍結束自己的生命。故事中的愛情簡單而真誠、衝動而自然,故事中的仇恨則是直接而暴力,此種情感和其他的莎劇有顯著不同。本劇的主角都是青少年(羅密歐十八歲,茱麗葉十三歲),情感的方式直接外放,充滿年少情懷。羅密歐在一開場就是個深陷情網、為愛癡狂的年輕人,在遇見茱麗葉之後,又立刻為之瘋狂。他翻越柯家圍牆,遂產生了著名的「樓台景」(the balcony scene)。當他後來知道自己被放逐了以後,整個人癱在地上嚎啕大哭,表現得很直接,而茱麗葉對自己情感的表白也同樣直率。
2007-08-26 18:37:53 補充:
隨著故事的發展,兩人陷入孤立狀況。除了勞倫斯修士,親友都不知道他們的戀情,兩人只能獨自面對苦戀、家庭和逼婚的壓力,還有墓地的恐怖景象。勞倫斯修士為兩人證婚,主要盼望能藉此消弭兩家的仇恨,所以嚴格說來,他也沒有真正進入兩人的感情世界。
2007-08-26 18:38:12 補充:
本劇雖然是莎翁早期的悲劇,但從中已經隱約可見莎氏悲劇的雛型:「運」(fortune)與「命」(nature)交織,構成悲劇的因果。例如,勞倫斯修士的信未曾送達羅密歐的手裡,而羅密歐則在衝動的性格下飲鴆自盡。劇中有多處顯示,羅密歐雖有好想法,卻總是缺乏機運,加以行事過於魯莽,終究步入無可挽救的田地。因此,也有不少評論家認為茱麗葉顯得較為成熟懂事,她對自己的感情誠實,但不直接違抗父命,對帕里斯持適當的禮儀,並有勇氣接受勞倫斯修士的建議,以維護自己的婚姻。婚姻這一點也反映出清教徒重
2007-08-26 18:38:36 補充:
視神聖婚姻的傳統。在英國詩人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5-1400)、史賓賽(Edmund Spenser, 1552?-1599)或義大利詩人佩托拉克(Petrarch, 1304-1374)的故事裡,都可見男性追求理想女子的最終目的就是結婚。在伊莉莎白時期,男生合法的結婚年齡為十四歲,女生則為十二歲。在望族之中,女孩出嫁的年齡會更小,這是因為父母為確保其地位財產,會提早為女兒安排婚事,而這也是茱麗葉所面臨的狀況。
2007-08-26 18:38:51 補充:
劇中也有多處呈現觀念的衝突和愛情的矛盾。例如:茱麗葉既承認自己的感情,卻又認為表白過於露骨;勞倫斯修士既希望男女主角的結合可以消除兩家的世仇,卻又擔心激情會害了兩人。莎士比亞將這股對愛情的慾望用悲劇作為結束,恰巧顯示了人們對伊莉莎白時期的浪漫主義思想,有著焦慮悲觀的一面。西歐人承認慾望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此劇深刻地表現個人主張,而且讓女性和男性都獲得了自我實現。人們對慾望的態度會反映出其社會文化,茱麗葉在樓台一景的自我表白,不同於傳統中否定慾望的態度。
2007-08-26 18:39:20 補充:
在當時,女性對愛情的慾望象徵著死亡,但男女主角基於慾望的相許,也為浪漫的個人主義樹立了新觀點。劇中肯定男女性慾覺醒的美感,這段感情之所以造成社會問題,並非因為彼此家庭互相仇恨,而是他們年紀輕輕就受到愛慾驅使,私下結婚。這股個人的慾望又和父權產生衝突,因為當時的父親有權為女兒安排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