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史...急

2007-08-26 11:50 pm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西方殖民地在東南亞享有什麼特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殖民地為何未能保有他們的殖民地?

可唔可以詳細回答?

回答 (2)

2007-08-26 11:58 pm
✔ 最佳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 6年,有61個國家,近17億人捲入了這場戰爭,約5000多萬 人喪生,戰火燃遍歐、亞、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地區。據不完 全統計,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直接財產損失就達4萬億美元以上。

走向戰爭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7年又爆發了新 的世界經濟危機,這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各種矛盾急劇尖銳。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轉嫁危機,各國展開了激烈的貿易戰、關稅戰和貨幣戰,並加緊剝削和掠奪殖民地、 半殖民地。當時,世界的格局是在一戰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主宰下。在 這個掠奪戰敗國、維護戰勝國利益、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中,英法佔據了世界和歐洲 霸主的地位,並從戰敗國,主要是德國手中奪取了大量殖民地和經濟利益。美國則通 過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它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優勢。作為凡爾賽體系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雖然被剝奪掉所有殖民地,割去 1/8國土,交付大量賠款,但它的經濟基礎和 工業潛力並未遭到嚴重破壞,在美英的大量經濟援助下,迅速恢復了元氣。
民族主義對20世紀的世界有三次大的衝擊;一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衝擊,表現了兩次大戰的爆發,結果是歐洲的衰落,美國的霸權開始確立,同時歐洲產生的民族主義;二是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表現為亞非拉各民族的覺醒和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三是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衝擊,表現為蘇聯東歐的全面演變。此後,民族主義取代意識形態,成為國際交往的一個核心因素。
從華人社會的觀點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實是東南亞華人社會史的一大轉捩點。戰後,中國雖然勝利了,國內卻仍動蕩不安。1949年,中國共產黨掌握政權,改變為社會主義國家。另一方向,在東南亞各地,土著民族主義日益興盛,先後從殖民本國手中奪回政治權力而獲得獨立。這可以說是一百多年來,東南亞華人史上最大的劇變。東南亞各國獨立以後,問題重重,無法有效地解決內外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這種情境同時也是各地華人不幸的主因。因為各國內部的不安定,政治,經濟或社會危機的存在,常是華人遭受迫害的基本原因。因此,在分析華人問題之前,有必要對他們的環境,即華人所居住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等情況有所了解。

兩股現代世界的主要思潮,正沖擊著戰後東南亞各國社會,並正在急劇地改變其面貌。其一是民族主義(Nationalism),另一是社會主義(Socialism)。這兩種意識形態,在原理上是互為對立的。民族主義的基礎是民族,通過民族精神之發揚,喚起民族之覺醒及團結,以達成民族發展的共同目標。其基本精神在于民族團結,因此,同一民族內部所存在之矛盾,如封建地主之存在,貧富階級之矛盾,便成為次要的事情。而存在于外族外部之矛盾,諸如阻止民族樹立的殖民勢力,或阻止民族進一步發展的外來勢力,便成為主要矛盾。被壓迫民族與壓迫民族之間的斗爭,便成為民族主義達成目標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基礎在于階級。通過階級意識的發揚,喚起階級同志之覺醒及團結,以達成被壓迫階級解放的目標。在此,民族內部之階級對立便成為主要矛盾,而階級斗爭便成為達成日標的主要手段。

民族主義沖擊的結果,殖民地各民族紛紛擺脫西方殖民地帝國,在政治土爭取獨立自主進而在經濟上要求民族化,要求由自己民族掌握自己的經濟前途。社會主義思潮澎湃的結果,造成人民期待的高漲,要求財富的更公正分配,反對各種形式的經濟剝削。東南亞華人社會在這兩大思想運動中,由于其處境之特殊性,不幸地成為土著民族主義及社會主義的雙重斗爭的主要對象。
http://myedu.hibiscusrealm.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3&Itemid=48
2007-08-26 11:54 pm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7年或1939年-1945年),是至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是以蘇聯、美國、英國、中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結束。

儘管在1939年9月前,衣索比亞的[[抗義戰爭]],中國的抗日戰爭(起始於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普遍持有歐洲中心觀的學者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7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據估計,大戰期間,錢財損失約13850億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壞。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的損壞,則難以估計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08: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6000051KK024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