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景教(基督教聶斯脫里派)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西安掘出一塊石碑,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並頌」,以1780個漢字撰寫,另附數十字敍利亞文,引起當時傳教士哄動。現時景教在中國的早期歷史,大多以此作為引證。
據石碑所載,唐貞觀九年(635年),大秦國(應指波斯,而非古羅馬)有大德阿羅本帶來經書到長安,由歷史名相房玄齡迎接,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
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自太宗至唐德宗,景教在中國發展極快。高宗時,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並下詔於諸州建景寺,使景教得以廣泛流傳。
武后信奉僧尼,景教受佛僧道士攻擊,幸景教教士集資億萬於洛陽建「大周頌德天樞」,並得景僧阿羅撼將景教教義佛化,使武后大悅,得以繼續發展。
唐玄宗開元年間曾使景教士於興慶宮講道。天寶初亦曾命寧國等五親王到景寺禮拜,設立壇場,並陳列先王之遺像供人禮拜。而且玄宗更邀約羅含和普羅等十七名景僧一起做禮拜,講福音。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大法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
唐肅宗時,曾重建靈武等五郡的景寺,且命景僧伊斯效力中興大臣郭子儀,遂使郭氏也受影響而敬信景教。
唐代宗、德宗亦弘護景教。而當時教會已遍佈全國,除兩京外,靈武、成都、廣州等地都有大秦寺。在德宗建中年間,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述景教在中國的流行情況。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845年,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浪潮爆發,逾萬間佛寺被毀,史稱會昌法難。雖然會昌法難主要針對的是佛教,但同時波及其他夷教。景教與祆教及摩尼教,當時總信徒約3000人,在會昌一役後走向式微,由於景教傳播過分依賴帝王庇護,而信奉者又以胡人居多,故武宗一禁教,便使其逐漸衰落,但在華仍未絕跡。據史書所載,滅法時朝廷欲遣返外國教士,但通往西域之道為吐蕃所阻,故景教教士很難返回本國,亦可能再度潛入中土,至唐僖宗黃巢起事,據阿拉伯《東遊記》載,有不少景教徒被屠殺,可見唐末內地仍有殘餘景教徒。
元朝開始,由於大量色目人來到中國,使中國的景教信徒回升。马可波罗和一些中世纪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和蒙古有很多景教小团体存在,特别是蒙古克列惕(Kerait)、汪古惕(Ongut)两部族信奉景教1,當時他們在帖八里的主教曾一度與當時新興的天主教傳教士發生衝突。元朝的景教徒称为“也里可温”(arkagun),享受免兵役和免税的特权。据马可波罗报告,元代中国北京、山西大同、甘肃敦煌、肃州、甘州、凉州,宁夏、新疆喀什噶尔、叶尔姜、依犁,江苏扬州、杭州、镇江,浙江温州、福建泉州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元代著名的景教僧人有扫马和雅八阿罗诃。根据后来在泉州出土大量景教文物,可知福建泉州是当时中国南方景教的中心。
明朝取代元朝后,景教衰微,但并未绝迹,一直存在“十字架教派信徒”有两个世纪,直到十六世纪左右,天主教傳教士開始展開中國傳教工作,景教徒數目隨之銳減。
現時全中國只有香港還有聶斯妥里教派信徒,都是1990年代末期由黎巴嫩或敘利亞來香港從商的信徒,人數並不多。香港的聶斯妥里教派主教除了負責牧養香港的信徒以外,亦要同時兼顧東亞及南亞地區的所有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