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文字是作為溝通與記錄的符號,在小篆無法簡便使用的狀況下,於秦代末年,演化為所謂的「隸書」,其字形把圓轉的改為方折,在書寫上是較方便些,當時是徒隸的官獄的文書來往,都使用這種文字,因此叫「隸書」。
不過傳說「隸書」是當時有個獄吏程邈,因犯罪被關在牢中十年,在這段時間將繁複的大小篆做整理簡化,編錄三千多個字呈獻予秦始皇,而釋罪放出,並封官賞獎,其實我們中國文字的變化決不可能由一人而完成的,它的變化是根據書寫的工具和生活需求,經日久眾人累積,不斷創造而成形,所謂何人所創只不過是經由整理或以他為代表。
而隸書的發展之初仍帶有篆書的型態,所以我們稱秦代使用的叫「秦隸」,當時紙張仍未發明,是書寫在木、竹片上(木、竹簡)。後來的漢代,隸書愈來愈成熟,其外形與秦隸有所差別,它的書體工整且筆畫有波磔,結構扁平,所以我們稱為「漢隸」。
漢隸發展至今已成為隸書的代表,可見它在中國書法歷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所展現的局面造成了承先啟後之作用,對於往後文字變更有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