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 (巴金著)中的人物資料,性格,行事作風,急

2007-08-25 6:46 pm
我想問<家>(巴金著)中的人物資料,性格,行事作風,急
我的功課要討論他的行事方式,可否適用在現今社會

回答 (3)

2007-08-25 7:19 pm
✔ 最佳答案
作者對覺新所代表的中間派人物是表示同情的。然而他對覺新安排的一連串悲劇中,我們卻可看見作者對這種妥協者的批判。巴金對那種奴性人格-即遇到不合理事情也不敢抗爭,轉移抑制自己-感到非常不滿。他認為,對專制和壓迫採取「不抵抗主義」的態度,只會讓黑暗的勢力助大,為自己和別人製造更多的悲劇。為了停止這種惡性循環繼續下去,作者認為社會應爭取並教育這新舊勢力中間的受害者,他們決不可因無知和盲目的服從而走上妥協的道路,為封建家長制這個垂死的制度續命。


由於<家>是巴金年輕時的作品,所以其思想主題皆未臻成熟。從覺慧三兄弟最後未明的前途中,我們可以了解作者在五四後,仍未找到一條可承接傳統思想的軌道。他能找到的方向,只是對舊式社會的批評,希望能從破舊的過程中立新,尋找出一種新的思想以依附其中。因此,巴金在<家>中對封建社會的批評是嚴厲的,所表達的感情也是極為強烈的,充滿著激情的浪漫主義。這種浪漫主義使<家>洋溢著年輕人的熱情和理想;而巴金清麗的文筆、對事物逼真的描繪和對人物心理的細刻劃也是<家>的成功因素。作者從不把自己當作靈魂的拯救者,或對時弊的審判官,他筆下的人物更是充滿了缺點。然而,巴金這種憑知識份子的良心和心底強烈的感情去寫作的態度,感動了當時許多的青年,令他們產生共鳴感,使這本長篇小說廣為大眾歡迎。在二千年的今日,傳統的封建大家庭雖然已經幾乎絕跡,但是人類對人權和自由的追求仍然是熱切的,因為正如巴金在<家>的前言所說:「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的路」。

<家>乃是寫於一九三一年,距離在一九一九年發生的「五四運動」已有十二年的光景。然而,封建思想卻未因「五四」而絕跡。相反,這種陰雲不散的思想仍然支配著我國大大小小的家庭;折磨著千千萬萬條生命。生活在四川封建大家庭的巴金對此可算是了解深切,他每天耳聞目睹的盡是封建家庭的敗壞腐朽和荒淫無恥。這一切一切,使他燃燒著憤怒的烈火,決心以<家>作為攻擊當時社會和制度的武器。巴金以自己的家作為藍本,通過高公館的崩潰沒落揭示出封建家庭的黑暗面和封建制度滅亡的命運。在這毀滅的背後,作者寄寓了他對新時代和思潮誕生的希望。他希望藉著<家>這部長篇小說能喚起新一代的覺醒和反抗,扭轉命運的安排。
2007-08-25 6:53 pm
作者在這個典型的環境裡還塑造了富代表性的人物,例如代表封建勢力的高老太爺、馮樂山、陳姨太和高克明三兄弟;代表新生勢力的高覺慧、覺民和琴,及代表中間派的高覺新、李瑞玨和梅。這些典型形象不但反映了五四後老一輩所面臨的衝擊和新一代所面對的矛盾,作者還藉著這些人物去抒發自己對封建制度的不滿。作者以描寫舊派人物的衰落、新派人物的勝利和中門派人物的無奈,間接地抒發了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對革命思想的讚賞和對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的同情。
2007-08-25 6:52 pm
是關於哪幾位人物?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07: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5000051KK011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