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有冇雨落?

2007-08-25 1:26 pm
請問火星有冇雨落?有冇行雷?

回答 (2)

2007-08-25 2:48 pm
✔ 最佳答案
no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四顆。在中國古代又稱為「熒惑」。


火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半徑,表面積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體積只有地球的15%,質量只有地球的11%。
地理

不像水星隕石坑遍佈,火星多了更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峽谷,但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火星亦有很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流水侵蝕而成的眾多峽谷亦分佈各地,南北極則有以乾冰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布整個星球。而除此之外,火星更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形景觀。

[編輯] 火山

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樣,除了重力較小使山能長的很高之外,缺乏明顯的板塊運動,使火山分佈是以熱點為主,不像地球有火環的構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佈於塔爾西斯高原(Tharsis Bulge)、埃律西姆地區和零星分佈於南方高原上,例如希臘平原東北的泰瑞納山(Tyrrhena Patera)。

在西半球的塔爾西斯高原高約14公里,伴隨著盛行火山作用的遺跡,其中五座大火山皆為盾狀火山,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奧林帕斯山,有21.287公里高,550公里寬。其他四座包括艾斯克雷爾斯山(Ascraeus Mons)、帕弗尼斯山(Pavonis Mons)、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和亞拔山(Alba Patera)──以體積和1600公里的直徑來看是太陽系最大的山。在大火山之間亦散佈著零星的小火山。

在塔爾西斯高地東部有太陽系內最大的峽谷地貌:水手峽谷(Valles Marineris)是一個4000公里長7公里深、複雜的大峽谷,是塔爾西斯高原形成時地殼張裂而形成。西起諾克提斯迷宮(Noctis Labyrinthus)、東經大片混沌地形(Choas)再轉北入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而克里斯低原更有數條峽谷(或河谷)「流入」,如卡塞峽谷(Kasei Valles),而各峽谷末端常有淚珠狀「島嶼」——也就是水流侵蝕的地形。

火星的低壓下,水無法以液態存在,只在低海拔區可短暫存在。[1][2] 而冰倒是很多,如兩極冰冠就含大量的冰。[3] 2007年三月,NASA就聲稱,南極冠的水假如全部融化,可覆蓋整個星球達11公尺深。[4] 另外,地下的水冰永凍土可由極區延伸至緯度約60°的地方。[3]

推論有更大量的水凍在厚厚的地下冰層(cryosphere),只有當火山活動時才有可能釋放出來。史上最大的一次是在水手谷形成時,大量水釋出,造成的洪水刻劃出眾多的河谷地形,流入克里斯平原。另一次較小但較近期的一次,是在五百萬年前塞伯魯斯槽溝(Cerberus Fossae)形成時,釋出的水在埃律西姆平原(Elysium Planitia)形成冰海,至今仍能看見痕跡。

短短6年,此地出現新的沉積物(白色)。NASA火星探測計畫(Mars Exploration Program)的首席科學家麥克·梅爾(Michael Meyer)表示,只有含大量液態水才能形成這樣的樣貌。而水是出自降水、地下水或其他來源仍是一個疑問。[7] 不過有人提議,這可能是二樣化碳霜或是地表塵埃移除造成的。[8][9]

另外一個關於火星上曾存在液態水的證據,就是發現特定礦物,如赤鐵礦和針鐵礦,而這兩者都需在有水環境才能形成。[10]
THEMIS的火星洞影像。

來自火星奧德塞號上熱輻射成像系統(Thermal Emission Imaging System,THEMIS)的影像顯示出阿爾西亞山側上有七個可能的深洞。[11] 這些被稱為七姐妹的洞,分別是Dena,Chloe,Wendy,Annie,Abbey,Nikki 和Jeanne,是以研究者所喜愛的女子命名。[12] 洞的大小,從100到252公尺寬,深度一般認為至少73至96公尺深。由於大部分的洞光線無法抵達底部,因此底部可能更深、更寬。Dena是例外,她的底面露出並測得130公尺深。由於洞底可能免受微隕星、紫外線、太陽閃焰和其他高能粒子的侵害[13]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洞可能是未來尋找液態水或生命痕跡的可行地點。

零海拔:因為火星上沒有海洋所以也就沒有海平面,零海拔或平均重力表面必須人為確立。於是選擇了平均大氣壓是610帕(6.1毫巴)的等壓線作為零海拔線,那裡的氣壓約為地球表面大氣壓的0.6%。

零度子午線:火星赤道是以它的自轉確定,但火星的本初子午線是人為指定的,跟地球一樣,選擇是隨意的,大家約定俗成。1830-32年,德國天文學家威廉 Beer和Johann Heinrich Mädler選擇一個小圓形特徵作參考點以製作火星的第一張系統地圖,1877年被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夏帕雷里採用作本初子午線。在1972年,水手9號測繪火星地貌後,沿著Beer和Mädler的線,蘭德公司的Merton Davies在他建立一個地理控點網路後提出火星精確的0.0°經線定義:是一個位於子午灣(Sinus Meridiani,或子午線平原(Meridiani Planum))的小隕石坑(稍後被稱為Airy-0)。

[編輯] 地質
火星探路者所示的火星表面
火星探路者所示的火星表面

依據軌道觀測和火星隕石的研究,火星地表主要由玄武岩構成,但有些證據顯示,部分地表矽含量較多,接近安山岩;然而,這些也可解釋為矽玻璃(silica glass)。另外,火星地表被一層厚厚的氧化鐵(Fe2O3)塵埃覆蓋,因此呈褐紅色。[14]


雖然火星沒有磁場,但部分地殼有被磁化,亦有地磁反轉的痕跡,和類似地球中洋脊兩側的連續反轉磁帶。1999年的一個理論(在2005年十月重新檢驗,右圖),說明這些磁帶證明四十億年前(火星發電機停止運轉前)火星是有板塊構造的。[15]

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平均氣壓是只有7.5毫巴(約為地球的0.75%)。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很少的氧氣、水氣、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亦充滿著很多塵埃。地表溫度白天可達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雖然二氧化碳量是地球之數倍,但因缺乏水氣,所以溫室效應只有10℃[2],比地球的33℃低。

* 大氣結構

依據氣溫變化,火星大氣可分為三層:低層大氣、中層大氣、高層大氣(熱氣層)、逸散層。[3]

[編輯] 氣候

由於火星的自轉軸有明顯傾斜,亦有明顯的四季變化,不過一季約為地球的兩倍長。另一不同於地球的是,火星的軌道離心率比地球大,就是火星近日點、遠日點的差別較大,當位於近日點時,南半球處夏季,比北半球遠日點夏季所造成的升溫更強,而北半球的冬天亦比南半球的冬天冷。

火星的雲不像地球那麼多又較厚實,由於冷、乾、氣壓低,火星的雲通常不多且薄,有些是水冰構成,有些是乾冰構成,如果參雜沙塵則由白色變成黃色的黃雲,另外一些常見的雲,如:塔爾西斯山區和埃律西姆山區的山雲、哈伯太空望遠鏡中常見的赤道雲、火星邊緣的藍色雲靄等。[17]

[編輯] 甲烷的發現

2003年火星大衝時用地面望遠鏡在其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確認了這一發現。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種不穩定的氣體,容易被強烈紫外線分解為自由的碳與氫,因此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火星上一定存在某個不明來源,火山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擊,還有甲烷古菌都有可能。[5] [18]
2007-08-25 1:36 pm
no 雨 or 雷. Just dust storm.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1: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5000051KK007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