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屋的特色

2007-08-24 10:17 pm
唔該,快回

回答 (4)

2007-08-24 10:25 pm
✔ 最佳答案
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博康邨南端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亦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圍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收容逃難人士,所以被尊稱為「曾大屋」。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又名曾三利)於1848年建造,歷時二十年,至1867年才建成。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

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劫漁船得鹹魚16甕,登門求售,曾以每甕800錢買下,後來他發覺鹹魚下面全是金銀,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编辑] 結構

曾大屋呈長方形,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尺,採用了曾氏的五華老家的建築風格──堡壘式的格局,圍牆採用了花崗石、青磚和精選的木材,而四角均築有鑊耳型的三層高碉堡,碉堡上有槍孔和瞭望台,用以對付盜賊的侵襲。本來曾大屋外面有一條護城河圍繞整座堡壘,以吊橋啣接,但現已遭填塞,吊橋亦拆去。

村內的建築主要分上、中、下三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分隔,這三個廳又稱為三楝上下進與左右兩橫屋相連,形成棋盤狀,圍屋內有住屋百多間。圍村入口有三個大門,中門最大,門頂圓拱形,四週以麻石砌成,門頂石匾鐫刻著「一貫世居」,門上有酸枝木和鐵枝製成的門閂,並有一道鐵門。正廳門前有「大夫第」木匾和「祥徵萬福」石匾。庭院內還有兩口井。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2007-08-24 14:27:09 補充:
http://zh.wikipedia.org/wiki/曾大屋
2007-08-25 5:09 pm
曾大屋 曾大屋建於1848年,是石工曾萬貫及其族人所建,
至今已有150年歷史,屋內還保留有清代的壽屏和牌匾等文物。
目前屋內仍住著曾氏的後代子孫,並非觀光點。
但如果想入內參觀也很歡迎,只是參歡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避免過於打擾主人。對客家傳統民居及客家文化有興趣的遊客,不妨前往一看。
如果你想睇圖你可以睇http://www.lcp.edu.hk/~lcp19981154/shatinview4.htm

 曾大屋建於1848年,於1867年才建成,為曾氏家族的住宅。曾氏大屋的建造者為曾萬貫,他於筲箕灣經營石礦場致富後,便在沙田建了一座圍村讓家人居住,亦是香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

  曾氏大屋是一條堡壘式的村落,呈長方形,圍牆高聳而四角均築有三層高的鑊耳型碉樓。

地點:沙田博康村旁邊

交通:可乘 81K,田家炳學校下車
步行則可依照路上的路牌指示
http://www.bighongkong.com/bhkphoto/tsangtaiuk/
曾大屋約於1850年建成,相傳歷時二十年,為曾氏祖屋。是一個古堡式圍村。建村者曾貫萬為客家人,到此避難,後營商致富建村。亦曾捐納朝廷,被封為直奉大夫,故有「大夫第」匾額。


整個圍村由花崗石、青磚和木材建成,外有城牆保護,上有炮樓,圍內共分四進,上下進和左右兩橫屋相連,有住屋一百多間,每進六間,用小巷或天井相隔,佔地六萬五千多呎。


北面圍牆有三個入口,正中的一個是正門,除了有十一枝七呎長的酸枝木及鐵枝構成的橫柵外,更有兩扇鐵門保護,鐵門重千斤,高十二呎。圍村四角有更樓,上有一枝鐵三,作為辟邪之用。
http://www.apextours.com.hk/jtu/jtu.htm
2007-08-25 4:38 am
曾大屋位於博康以南,毗鄰獅子山隧道公路,是典型的客家圍村之一,是曾氏家族的根據地,始建於1848年,歷時20年才完成。大屋以花崗石、青磚及實心木材造成,是沙田保存得最完整的粵東客籍圍村。 曾大屋呈長立方形,共三進,屋與屋之間有通道及天井相連;圍牆上有排列整齊的槍孔及瞭望孔,圍的四角有更樓和炮樓,用以防禦外敵入侵。北面的圍牆有3個入口,門頂是圓拱形的,正中的正門可直接通往祠堂。祠堂位於最後一進排屋的中央,是舉行祭典及儀式的地方。在大屋前面有一個庭院,從前村民便在這裡簸殼及風乾農作物。
2007-08-24 10:51 pm
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博康邨南端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亦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圍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收容逃難人士,所以被尊稱為「曾大屋」。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又名曾三利)於1848年建造,歷時二十年,至1867年才建成。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

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劫漁船得鹹魚16甕,登門求售,曾以每甕800錢買下,後來他發覺鹹魚下面全是金銀,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编辑] 結構

曾大屋呈長方形,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尺,採用了曾氏的五華老家的建築風格──堡壘式的格局,圍牆採用了花崗石、青磚和精選的木材,而四角均築有鑊耳型的三層高碉堡,碉堡上有槍孔和瞭望台,用以對付盜賊的侵襲。本來曾大屋外面有一條護城河圍繞整座堡壘,以吊橋啣接,但現已遭填塞,吊橋亦拆去。

村內的建築主要分上、中、下三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分隔,這三個廳又稱為三楝上下進與左右兩橫屋相連,形成棋盤狀,圍屋內有住屋百多間。圍村入口有三個大門,中門最大,門頂圓拱形,四週以麻石砌成,門頂石匾鐫刻著「一貫世居」,門上有酸枝木和鐵枝製成的門閂,並有一道鐵門。正廳門前有「大夫第」木匾和「祥徵萬福」石匾。庭院內還有兩口井。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資訊:

這座典型的客家圍村始建於1848年,建築期長達20年,是沙田保存得最完整的粵東客籍圍村。曾大屋是以花崗石、青磚及實心木材建成的三進式建築物,呈長方型,屋與屋之間有通道及天井相連。北面的圍牆有三個入口,正中的是正門,直接通往可作舉行祭典之用的祠堂;從前村民常在屋前的庭院簸穀和風乾農作物。

交通:

於新城市廣場乘搭81K線巴士,至沙角街 (博康邨巴士總站外) 下車,然後步行約五分鐘;或於九廣東鐵大圍站乘計程車直達。

希望幫到你.....................

bye bye!!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21: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4000051KK023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