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做過d乜壞事?

2007-08-24 8:10 pm
康熙做過d乜壞事?
聽人講話佢老左之後老胡塗,俾d奸臣殺左佢個好仔,
係咪真架?

回答 (2)

2007-08-24 8:13 pm
✔ 最佳答案
康熙存在嚴重保守和落後的方面。他在攻取臺灣後開放了海禁,但是由於擔心米穀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貿易。而且,在康熙執政期間,曾發生過數起文字獄事件,開創了清朝文字獄的先河,其中最有名的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發生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事件。康熙晚年健康每況愈下,自覺「精神日逐於外,心血時耗於內」,「辦事殊覺疲憊,寫字手亦漸顫」。各級官吏「見朕血氣精神漸不如前,因以為奸」,這時大清帝國承平日久,貪污橫行,土地兼併嚴重。當時的民謠說:「九天供賦歸東海(徐乾學),萬國金珠獻澹人(高士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湖廣巡撫張汧貪污案,張汧被逮捕問罪,供出曾向徐乾學行賄,並涉及高士奇和陳廷敬。後為康熙所庇,事遂不了了之。

[編輯] 批評 有專家指出,清朝中後期國力開始遠遠落後於西方,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陳規,缺乏創新,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1]史學家史景遷批評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繼位的糾葛有點進退失據;二是康熙雖喜愛西學,任用耶穌會士,並允傳教,但對西方並不信任,因而有禮儀之爭以及導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輕徭薄賦自豪,以此彰顯盛世,但其永不加賦的政策按耕地面積繳固定稅金,與人口無關,於是人口雖增,亦不加賦,為康熙的繼承者造成財政困難。[2]
歷史小說家高陽則說康熙有兩大缺點,一是在傳位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二是「好名」,而且好與臣下爭名。

[編輯] 傳位的爭議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幹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鐘愛胤禛之子弘曆(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但按清宮秘檔分析, 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寫成。以漢文為例,「傳位於皇四子」不可由「傳位於皇十四子」改寫而成。無論如何,此一傳位爭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奇案之一。
2007-08-24 8:13 pm
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氏,諱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滿族,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通稱康熙皇帝。

康熙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批評

有專家指出,清朝中後期國力開始遠遠落後於西方,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陳規,缺乏創新,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學家史景遷批評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繼位的糾葛有點進退失據;二是康熙雖喜愛西學,任用耶穌會士,並允傳教,但對西方並不信任,因而有禮儀之爭以及導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輕徭薄賦自豪,以此彰顯盛世,但其永不加賦的政策按耕地面積繳固定稅金,與人口無關,於是人口雖增,亦不加賦,為康熙的繼承者造成財政困難。

歷史小說家高陽則說康熙有兩大缺點,一是在傳位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二是「好名」,而且好與臣下爭名。

傳位的爭議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幹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鐘愛胤禛之子弘曆(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但按清宮秘檔分析, 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寫成。以漢文為例,「傳位於皇四子」不可由「傳位於皇十四子」改寫而成。無論如何,此一傳位爭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奇案之一。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4: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4000051KK016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