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秦始皇要焚書坑儒?

2007-08-23 11:17 pm
為甚麼秦始皇要焚書坑儒?

回答 (4)

2007-08-23 11:22 pm
✔ 最佳答案
因為秦始皇不懂字,
不想有人聰明過佢,
又唔想人地話佢,要用文字諷刺佢
所以把書籍燒毀,及把識字d人捉起
把那些書生殺掉。 明?
(其實那些書有副本的, 不會把全部書燒毀。)
2007-08-27 5:09 am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從公元前213年開始的焚毀書籍、活埋儒士方士的事件。


為甚麼秦始皇要焚書坑儒?

秦始皇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希望辛苦建立的大秦帝國綿延不絕,也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他沈迷於神秘主義,一大票號稱精通神仙方術的人,也就是所謂的術士或方士,包括韓終、侯公、石生、盧生、徐市等,受到寵信,他們入海,尋找仙島,拜訪神仙,求取不死之藥。

這些方士,憑一張嘴,長年下來,不死仙藥求不到,蓬萊仙山找不著,其中盧生、侯生等人怕皇帝怪罪,怕騙術被揭穿,就私下誹謗秦始皇,說他這麼貪戀權勢,不值得為他求仙藥。方士相繼逃亡。秦始皇怒不可遏,罵說:「盧生等人,我敬重他們,且給與重賞,現在居然誹謗我。這些儒生,我派人調查過,有的人根本就妖言惑眾。」

秦始皇派御史審訊查辦。受牽連的方士一個咬一個,互相告發,到最後黑名單共四百六十餘人,全部被活埋。

到此已經很明白,秦始皇坑殺的是方術之士。但為什麼變成坑儒呢?原來,秦時方士和儒生身分經常合而為一,直到西漢,儒家的主流派其實是黃老派。漢朝盛行黃、老之學,張良、陳平、曹參等深富韜略的政治人物是黃老派,叔孫通、公孫弘、董仲舒儒學人士也深受黃老啟迪,從秦朝到西漢,儒生的定位,和後人印象中的儒家學派知識份子,有頗大的距離。


過程又是怎樣?
焚書事件
秦始皇在位其間,某日秦始皇宴請群臣及博士,商討國事.
其中一位叫淳于越的博士批評郡縣制的不合理,提議恢復封建制度。
秦始皇認為這種"尊古賤今"的說法,會擾亂民心,使皇帝的權威大失。
於是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將各國史書及詩書百家語全部燒毀,
僅留下醫藥,卜莁等種種的書,此為焚書事件。

坑儒事件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呢?其真正目的是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博士與儒生
的職位仍然保留,並令其繼續研究。次年,由於方士侯生、盧生因為無法
求得長生不死之藥,便私議始皇不德,然後私自潛逃。始皇大怒,
因此偵詢持有異議的儒生,儒生受到刑逼,互相牽連告發,一共逮捕了
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長子扶蘇因此事件進言諫爭,也被秦始皇
流放邊疆當監軍。儒生最後全部活埋,此為"坑儒事件"。


對後來又有何影響?
令不少珍貴書籍不能在現世看到。
2007-08-24 5:11 am
因為秦始皇是一個殘酷的人,他怕書生讀了儒書後起義,所以焚書坑儒囉!
參考: me
2007-08-23 11:20 pm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於社會逐漸進入青銅器時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漸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面對紛亂的社會狀況,希望通過思索和鑽研前人治世理念尋找到一條可以使社會安定,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的救世之路。於是產生了諸多的學派學說,並撰寫出無數著作,史稱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專制王朝——秦朝建立。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進言,說諸子百家「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當年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說,論中國歷代圖書被焚毀,首當其衝即為秦始皇焚書,二是西漢末赤眉入關,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劉石亂華,五是魏師入郢.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史稱「坑儒」。另有一說,秦始皇力求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派遣徐福、侯生、盧生等方士求仙問藥。但侯生、盧生不滿秦始皇的統治方式,私自逃跑(亦有史料記載為侯生、盧生多年尋藥未果而出逃),導致秦始皇大怒,下令拷問咸陽400多名書生,欲尋侯生、盧生。事後,將相關460名書生以巨石掩埋。
嬴政的極端做法,導致的是秦王朝的短祚,僅持續了15年。晚唐詩人章碣在其《焚書坑》一詩中寫道:「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04: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3000051KK030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