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何走上滅亡的道路?

2007-08-23 6:14 am
唐朝為何走上滅亡的道路?

回答 (2)

2007-08-23 10:41 pm
其實我不太同意第一位回答者所說的:「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史之亂』!!!」
因為安史之亂的確令唐朝盛世一去不復,但不足以令一唐朝滅亡
,如果真的是,唐朝早就亡了。安史之亂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其實每個朝代滅亡都有不同
的因素,不是單單一個因素就可以令一個朝代步向滅亡的路。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內憂外患交織,其統治逐步走向衰亡。唐代後期的憂患主要表現在藩鎮割據、宦官亂政、朋黨之爭、外患深重及民變迭起。現將唐衰亡的因素及經過分述於下:



唐朝衰亡之原因:

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室並未徹底消滅安史的餘部,也未實行削藩,相反地為瓦解、安撫叛軍降將,仍就地把他們封為節度使,使其盤踞邊鎮要地,還有一些功臣也被封為節度使,於是形成「自國門以外,皆分裂於方鎮」之局,成為唐朝中葉以後的巨患。特別是河北三鎮(成德之李寶臣、盧龍之李懷仙、魏博之田承嗣),原都是安史餘孽割據的地方,最為跋扈。代宗末年,田承嗣死,由其侄田悅繼位,開藩鎮世襲之先例。從此,割據一方的節度使父死子繼,官爵自為,甲兵自擅,刑賞自專,戶籍不報中央,賦稅不入朝廷,儼然似獨立王國。藩鎮還經常叛亂,甚至出兵攻佔長安,使全國長期陷入地方割據、混戰的局勢中,一直延續到唐室之滅亡。



宦官亂政:自唐玄宗以後,宦官之禍日益嚴重,給政治帶來極大的危害。玄宗寵信宦官高力士,但此時宦官僅憑藉皇帝的權勢作威作福。安史之亂中,宦官李輔國擁立肅宗為帝,由此開始宦官參決皇帝皇位繼承事宜,且握禁軍,權力不斷擴大。後來從憲宗起,宦官更進而誅殺皇帝,掌廢立之事,僭權犯上(憲宗、敬宗為宦官所弒,由憲宗至哀帝間,十個皇帝中有八個都由宦官擁立)。宦官弄權下政治日非,終至敗亡。



牛李黨爭:從唐憲宗至宣宗的四十餘年間,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為首的世族官僚,以及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寒族官僚兩大集團。他們各自結黨,相互傾軋,為害甚烈。雖然後來李德裕被貶死崖州,牛李黨爭平息,但是黨爭期間,他們結交宦官,排擠對方,私人意氣凌駕於國家大事上,使人才凋零,朝政混亂,唐室更日益衰頹。



外患侵擾:唐代自安史之亂後,邊防空虛。回紇、吐蕃及南詔先後入侵,進一步損害了唐的國力,造成邊境不寧,民生日困。而且朝廷被迫連年征戰,消耗鉅大,國力益衰。



民變四起:唐懿宗末年,關東大旱。僖宗初年,又有嚴重水災,河南道一帶的人民,生活已陷絕境,而政府仍不停徵稅,使人民對中央產生異心,終於爆發了民變。

唐代末年,先後有裘甫、龐勛、王仙芝、黃巢及秦宗權的變亂,尤其是黃巢之亂,動搖了唐的政權,破壞了唐的經濟(公元881年,黃巢攻陷長安,建國號大齊,迫得僖宗倉卒奔蜀),使唐室的根基動搖,名存實亡。

2007-08-23 14:49:35 補充:
宦官亂政 ( 史上第1次宦官亂政 )↑其實早在漢朝時,已經有宦官亂政,而且是與外戚相爭,以致東漢王朝的政治十分黑暗。
2007-08-23 8:52 pm
1.藩鎮割據
2.宦官亂政
3.朋黨之爭
4.唐末民變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07: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2000051KK058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