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係米煙......

2007-08-22 6:48 pm
我想問咩叫檳榔......

檳榔其實係米煙?

回答 (2)

2007-08-22 6:51 pm
✔ 最佳答案
檳榔(Areca catechu),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廿公尺。「檳榔」一詞源於印尼語「pinang」。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佈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檳榔樹高約12-15公尺,無分支,陰莖直徑約15公分,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果實外皮堅硬,內含一粒檳榔子。採收期約每年的8-11月,去皮煮沸處理曬乾後呈深色。咀嚼時可以蒟葉包覆。檳榔中主要的生物鹼為檳榔鹼。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台灣式檳榔食用方法具有明顯而且嚴重的致癌性。但檳榔本身也有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於2003年8月發表專論公佈「檳榔果實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果實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會致癌。

除了入藥外,亞洲有許多地區,例如:台灣、湖南、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風俗。


台灣嚼檳榔的風氣非常盛,保守估計台灣「紅唇族」(嗜嚼檳榔的人)每年花錢買「台灣口香糖」(檳榔)的錢,超過仟億台幣,是非常龐大的收益。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料,種植檳榔的農戶高達七萬戶。瘋狂種植檳榔的結果,對台灣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台灣人食用檳榔的添加物有很強的致癌性;檳榔本身對健康也有危害。

因此檳榔在台灣造成許多健康問題及悲劇,許多人因為吃檳榔的習慣而得到口腔癌,除了醫療痛苦外、更因此毀容甚至死亡;如果同時有吸煙或飲酒習慣,致癌率更高。

2007年6月29日至7月4日,高雄工商展覽中心舉辦「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暨檳榔西施產業學術論壇」,是台灣首次出現的檳榔文化博覽會。高雄工商展覽中心董事長林欽盛說,檳榔是「台灣綠寶石」,全台灣有兩百萬人以檳榔為生,策展目的是找回台灣人對檳榔的記憶、重新認識檳榔,「不要再誤以為檳榔會亡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韓明榮則反駁:「吃檳榔會致癌,已無庸置疑。」[1]

湖南人嚼乾殼檳榔,消費群體基本為男性。湖南檳榔最早始於湘潭,有俗諺「湘潭人是個寶,口裡含根草」。由於湖南本地不產檳榔果,大量檳榔均從熱帶地區海南島、泰國和臺灣輸入,再在本地加工。即食型檳榔分為乾殼和加工之後兩類,以後者為主。乾殼檳榔即不做其他加工直接咀嚼食用,加工後乾殼檳榔程序,其製作大體有二道主要程序即浸泡、外殼上糖(焦糖)。
2007-08-22 6:59 pm
檳榔 Arecae catechu L
檳榔的屬名Arecae由馬來西亞土名拉丁化而來,其種名catechu則是馬來語的「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之意,可見檳榔可以用來做為天然染料。

除了中國南部之外,印度、錫蘭、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嚼食檳榔的風俗,至少沿續兩千多年,是平民與貴族共有的嗜好。「檳榔」見諸於文獻上, 可追溯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李後主的《一斛珠》:「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裏殘殷色可,杯深被香醪涴。鏽床斜嬌無那,爛嚼紅葺,笑向檀郎唾。」詞中的「紅葺」即為檳榔。詞意描寫一位能歌善舞,能編曲也會作詩填詞的女藝人大周后。後主十八歲時和她結婚,感情甚篤,整首詞句,看起來幾乎全是寫她一張嘴。

「賓」與「郎」皆為貴客的稱呼,更為宴會時的珍品,在<上林賦>稱為「仁頻」,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為「青仔」。六朝時代,史料中曾記載劉穆金盤盛檳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檳榔賦詩的有蘇軾《題姜秀郎幾間》〈不用長愁挂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孫。〉楊萬里《小泊英州》〈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檐覆土床。〉黃庭堅《幾道復覓檳榔》,〈莫笑忍飢窮縣令,煩君一斛寄檳榔。〉詩文以檳榔指物抒情或描述南方的風土民情。

燴炙人口《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璉借故進寧國府巧遇尤二姐,便無話找話說:「檳榔荷包也忘記帶了來,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由於檳榔產於南方,北方富貴人家的子女,以能吃到檳榔為榮。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編集《古今圖書集成》,其中之《草本典》第285則為<檳榔彙考>,蒐集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有關檳榔的詩、文、圖繪及藥方。

有關檳榔的台灣文獻,始自康熙年間首任台灣知府蔣毓英所修之《台灣府志》<物產志>,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之〈竹枝詞〉。孫元衡同知的<食檳榔有感>詩二首;陳夢林主編的《諸羅縣志》,描述檳榔待客及和息之社會功能。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也於《台海使槎錄》中,描述「倒吊子」及「唾如濃血」的文章。乾隆年間台灣海防同知朱景英,,記錄當時台灣流行檳榔的盛況:晱檳榔者男女皆然,行臥不離口;啖之既久,唇齒皆黑,家日食不繼,,惟此不可缺也。解紛者彼此送檳榔輒和好,款客者亦以此為敬。

台灣地區的鄒族、布農、泰雅,以往並沒有嚼食檳榔的習俗,而平埔族和東部及南部的各族群,視檳榔為主要的嗜食品。其都喜食大且硬的檳榔,添加物為石灰、荖藤,這種吃法和越南人一樣。

檳榔在阿美族社會具有以下列功能:招待訪客的心意;各種祭儀中的祭品;請親友或鄰居幫忙時的酬勞;訂親、結婚時不可或缺的禮物;表示愛意的象徵;違規賠罪的償金。在阿美族人的眼中,檳榔子(青仔)不只是食物,還有象徵意義:青仔內有水,味道很甜,好像母親的奶水,所以青仔像媽媽。其次,阿美族話的青仔(icep),和女性生殖器名稱相同。雅美人稱吃檳榔為(mamahen),以青仔象徵女孩,荖藤為男孩,白灰表愛情或感情,所以少男如果在夢中,見到認識的少女種檳榔和荖藤,表示和她有緣。當女人懷孕時,先生夢到自己種荖藤,表示會生兒子。夢見自己種下檳榔樹,則是生女的預兆。
排灣族部落,檳榔圍繞住家四周,因為檳榔在該族人的生活上有極大的重量,除了是交際應酬的必備食物,檳榔也是婚禮上不可缺少的禮品,以往排灣族平民家種的檳榔樹,第一把檳榔要獻給頭目,做為繳納地租的象徵。魯凱族以往的田地,檳榔和苧麻是必種的作物,該族以亭亭玉立的檳榔樹,形容端莊的淑女。

卑南族的生活中,除了食用外,祭祀及巫術都用得上。卑南族的海祭 、聚落灑淨祭 、境界拒邪祭的祭品,檳榔是無可替代的物品。卑南族的巫師,施行巫術時,會使用珠子、鐵鍋片、香蕉葉等等,檳榔卻是用得最多的施巫用品。

檳榔除了其果實的運用之外,其樹幹亦是早年住屋柱子、桁樑的重要建材。另外,俗稱半天筍的檳榔樹生長點及其花苞,則是難得的佳肴。連橫《雅言》一書:「半天筍,檳榔也。幹高兩三丈,葉如鳳尾,搖曳空中,遭風摧折,取其葉心,切片炒肉,較之春筍,味尤甘脆……,故非樹倒難扶,未易嘗此奇味也。」

「檳榔葉鞘」是各族群用來當作餐具的好材料,其把兩端固定,以竹枝穿過,製作得像一艘小船一樣,用來盛湯水。婦女為在田地裡工作的家人送點心飯食,只要隨身攜帶用竹筒裝的湯飯,到田地裡再倒入「檳榔船」。

檳榔除了社會功能、物質功能之外,最重要的當屬醫療功能。《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云:〈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驅蟲、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鄭慧文在「英國心理學期刊」指出,精神分裂患者嚼食檳榔,有助於減輕病情。其針對太平洋小島的精神分裂症家族,進行基因分析,結果發現第二對染色體的突變,與精神分裂症的發作有關。研究人員針對 70位患者,嚼食檳榔的反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每天嚼食10顆以上時,症狀比較不激烈,比不吃檳榔的人來得舒服。因為,檳榔含有「arecoline」成份,對人體的影響類似於神經訊息傳導物質「acetylcholine」。這種物質會讓腦部的多巴胺減少,達到類似於精神分裂症藥物之治療目的。

馬偕醫師林媽利,分析台灣人家族的白血球抗原(HLA),於國際醫學期刊《組織抗原Tissue Antigens》雜誌,發表《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的來源》,發現通稱為台灣人的閩南客家,屬於南亞洲人種的「越族」。而越族的所在地,也正是檳榔文化圈的樞紐,越南人在宗教禮品店,也可以買到檳榔,因為青仔是重要的祭品之一。有的神明只要青仔即可,有的要帶果梗的青仔,還有的需用檳榔花祭拜。檳榔也是越南人婚禮中,將青仔表皮刻花,再剖成六塊,荖葉一堆,荖藤一堆的放在盤內,用來宴請客人的重要食品。越族—台灣人—檳榔文化的鏈結關係,讓台灣嗜食檳榔的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看來組織抗原與檳榔文化的關係,可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題材。

檳榔的成分
一般所謂的檳榔,其嚼塊是以檳榔果為主要成分,並以荖葉、荖花荖藤和石灰作為配料。檳榔果:俗稱菁仔,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和「檳榔鹼」這兩種成分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而「檳榔素」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使瞳孔收縮、心跳降低,正常量時可增加唾液分泌及引起發汗現象,但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而顯出動作遲緩現象。配料:除荖葉可能不具致癌性外,其他配料(荖花、荖藤)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進而產生口腔癌。

檳榔對健康的影響
嚼食檳榔,除了因為時常咀嚼使牙齒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而形成牙週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並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常見於頰黏膜,其次為顎部。口腔黏膜會有燒灼感、潰瘍、變白、漸失彈性,最後造成張口及吞嚥困難。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會轉變成口腔癌。

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見於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會轉變成口腔癌。

口腔癌:
檳榔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世界衛生組織經回顧嚼檳榔與癌症之相關文獻,所作之結論: (1)菸草伴同檳榔一起嚼食確定為人類致癌原因。
(2)抽菸且嚼食檳榔,易導致口腔癌及咽喉癌。
為了您的健康請勿嚼檳榔,如吸煙者更須戒除,因為兩者合併使用,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乘的致癌效果。

3.牙齒之傷害
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檳榔族對吃檳榔的感受大致如下
1.提神和心情愉快,有時會產生飄飄欲仙的快感,也會讓人感覺體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反應更靈敏。

2.一股清涼香甜的氣味,充滿呼吸,令人陶醉。

3.生津止渴,與喝可口可樂不相上下。

4.寒冷的天氣可以禦寒,體內充滿溫暖。

5.如果同時抽菸,刺激感受會更強烈、更持久。

吃檳榔可能產生的反應
但是吃檳榔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檳榔主要作用於中樞和自律兩個神經系統,但是它的成癮機轉,目前可說一無所知。歐美國家對抽菸、喝酒、打嗎啡等成癮藥物,皆投資大量人力和財力,不但知道這些藥物的成癮機轉,也發展出對抗成癮的藥物。因此,國內要解決檳榔問題,不僅只是侷限在口腔癌,此時改弦換弓,正是時候。

歐美國家成人的三大不良嗜好是抽菸、喝酒、和性氾濫;台灣則是抽菸、喝酒、和吃檳榔。正如王董事長所說,吃檳榔是台灣文化的死角,也是目前社會三大問題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以全民運動的方式,加上政府的積極參與,來解決檳榔問題。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3: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2000051KK012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