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資料

2007-08-21 8:21 pm
做Project
要: 中秋節傳說 內容主題 內容 起源 感想 資料來源
更新1:

要內容主題 內容 感想

回答 (5)

2007-08-21 8:26 pm
✔ 最佳答案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傚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月餅的故事
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在北宋(距今約一千年前)已經有的了。你有聽過下面一個和月餅有關的歷史和傳說嗎?

大約在距今六七百年前的元朝( 1279-1368),中國被外族蒙古人統治。蒙古人是很善於打仗的遊牧民族,但卻不善於統治廣大的中國領土。他們採用很嚴厲的方法來統治中國。他們把人民分為四等:蒙古人算第一等,西域地區的色目人算第二等,中國北方的漢人算第三等,南方的漢人算第四等。他們又把職業分做十級,一向為漢人重視的讀書人,可憐得僅比乞丐高一級,算是第九級。

此外 , 蒙古人又收很重的稅 。 法律方面,對漢人又有種種歧視,例如蒙古人打傷漢人,只要賠一頭牛,但漢人打傷了蒙古人,卻要處死。蒙古人為了防範漢人造反,把每個家庭都置於蒙古人監視之下,還規定每十家人才可以用一把菜刀。

在那段時期,漢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都在等候機會把殘暴的蒙古人驅逐出中國。

當時有一支漢人起義軍準備在農曆八月十五夜起義。不過蒙古官府監視嚴密,無法把消息傳遞出去。起義軍的領袖叫做朱元璋,軍師是劉伯溫。劉伯溫想出一個方法來:他散播消息,說年底將有冬瘟,家家戶戶要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過瘟疫。

劉伯溫叫人在月餅入面藏了紙條,寫着「八月十五夜,殺韃子,迎義軍」。他用這個方法,便把起義的消息傳了開去。到了八月十五夜,義旗一舉,漢人便紛紛響應,驅逐蒙古人的起義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朱元璋在劉伯溫和起義軍的支持下,成功把蒙古人驅出中國境外,並建立了明朝。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都有應節食,但到現在為止,最能代表中秋節的應景食品,仍然是月餅。在最初,月餅不過是用麵粉和糖製成的一種圓餅。後來,人們對食物的製作不斷的研究,對月餅的做法,也越來越加複雜,月餅名稱和種類,也不下百種。

月餅狀為圓形,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願望,所以月餅又叫「團圓餅」。關於月餅的來源據說還有一段歷史的掌故。當年明太祖率兵起義,反抗元朝暴政的時候,義軍已經將都城圍困,但是元兵仍是負隅頑抗,久攻不下。於是劉伯溫就想裏應外合破敵之計,於中秋節以前派人以販賣月餅的小販身份,混進城去,和城裡的民眾聯絡。月餅裡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日夜晚起義攻城。人們吃到月餅看見紙條,於是大家就按照計劃起義,一舉而將元人消滅。此後,為了紀念這一個推翻暴政的勝利日子,所以每年到了中秋節,大家都吃月餅賞月,相沿成俗,至今仍然不變。
http://chinesefestival.tripod.com/autumn2.html
2007-08-21 9:01 pm
起源


農 曆 八 月 十 五 , 是 我 國 傳 統 的 中 秋 節 , 中 秋 節 的 主 角 則 是 高 掛 天 空 的 一 輪 明 月 。

原 本 , 帝 王 就 有 春 天 祭 日 , 秋 天 祭 月 的 禮 制 。 《 禮 記 》 上 說 : 「 天 子 春 朝 日 、 秋 夕 月 。 朝 日 以 朝 、 夕 月 以 夕 」 。 在 酷 熱 的 夏 天 過 後 , 天 朗 氣 清 , 萬 里 無 雲 的 秋 夜 天 空 , 正 足 突 顯 出 月 皎 潔 的 光 華 。 因 此 , 每 到 秋 天 , 天 子 總 要 到 國 都 西 郊 的 月 壇 去 祭 月 。 上 古 祭 月 的 禮 儀 , 很 可 能 就 是 中 秋 節 的 起 源 。

「 中 秋 」 一 詞 , 最 早 於 《 周 禮 》 : 所 謂 中 秋 , 是 因 為 八 月 居 孟 仲 季 三 秋 之 中 , 而 十 五 夕 恰 為 月 中 , 所 以 八 月 十 五 被 稱 為 中 秋 , 或 稱 「 八 月 半 」 。

雖 然 祭 月 的 習 俗 來 源 年 代 則 無 法 確 定 。 就 現 有 文 字 資 料 看 來 , 漢 代 枚 乘 ( 逝 於 西 元 前 一 四 一 ) 的 《 七 發 》 中 說 : 「 客 曰 : 將 以 八 月 之 望 , 與 諸 侯 並 往 觀 濤 於 廣 陵 之 曲 江 」 。 這 或 許 是 後 世 於 中 秋 後 觀 錢 塘 潮 風 俗 的 起 源 。 大 約 到 了 魏 晉 , 就 有 秋 夜 賞 月 之 舉 。 《 晉 書 》 「 袁 宏 傳 」 : 「 謝 尚 時 鎮 牛 渚 , 秋 夜 乘 月 , 率 爾 與 左 右 微 服 泛 江 」 。 但 成 書 於 南 北 朝 時 的 《 荊 楚 歲 時 記 》 , 並 無 中 秋 習 俗 的 記 載 。 直 到 唐 代 , 才 有 許 許 多 多 的 文 人 雅 士 相 約 於 中 秋 夜 賞 月 。 王 仁 裕 ( 八 八 ○ ─ 九 五 六 ) 的 《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 卷 下 : 中 秋 夕 , 上 與 貴 妃 臨 太 液 池 望 月 」 。 詩 人 歐 陽 詹 ( 七 八 五 ─ 八 二 七 左 右 在 世 ) 甚 至 在 《 玩 月 詩 序 》 當 中 提 出 種 種 理 由 , 來 證 實 中 秋 節 是 最 適 宜 賞 月 的 時 候 。 他 說 : 「 八 月 於 秋 , 季 始 孟 終 , 十 五 於 夜 , 又 有 之 中 。 稽 於 天 道 , 則 寒 暑 均 ; 取 於 月 數 , 則 蟾 魄 圓 。 況 埃 瓂 不 流 , 太 空 悠 悠 , 嬋 娟 徘 徊 , 桂 花 上 浮 , 升 東 林 , 入 西 樓 。 肌 骨 與 之 疏 涼 , 神 氣 與 之 清 冷 」 。 唐 人 還 將 中 秋 月 取 了 個 名 字 叫 「 端 正 月 」 。 韓 愈 ( 七 六 八 ─ 八 二 四 ) 的 《 和 崔 舍 人 永 月 詩 》 : 「 三 秋 端 正 月 , 今 夜 出 東 溟 」 。 詩 中 的 「 端 正 月 」 , 指 的 就 是 中 秋 月 。

唐 人 中 秋 望 月 的 習 俗 日 漸 普 及 , 到 了 未 朝 , 中 秋 己 成 了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 有 著 多 采 多 姿 的 日 習 俗
2007-08-21 8:35 pm
中秋節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韓國/朝鮮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的農曆,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起源

北京龍潭湖中秋節的燈會上的二龍戲珠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太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了。

中秋節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在民間有多個版本留傳,以下為其中的一種:

相傳在遠古時代,天空有十個太陽。力大無窮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第十個太陽則要按時起落,造福人民。後來,后羿又娶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後就把不死藥交給了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想偷吃不死藥,他趁后羿出門的時候偷偷闖進嫦娥的房間,逼她交出不死藥。嫦娥不肯,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月亮)飛去。


節日習俗

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花燈。(2005年)賞月。
吃月餅。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
玩燈籠。
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
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
台灣自1990年代起,中秋節流行烤肉的習俗,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
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韓國人的感恩節」。

台灣的中秋節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中秋節變質 月餅烤肉成新寵在台灣,陰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國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這習慣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1]

另外,同時期臺灣兩家知名烤肉醬進行廣告宣傳戰,進一步炒熱中秋烤肉氣氛。其中一家打響著「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口號,近年在臺灣由南到北,即使是公寓或大樓的都會居民或是鄉村民眾,也會在中秋節當日選擇公園、路邊、海邊或自宅陽台、屋頂等地舉辦烤肉活動。


韓國的中秋節
韓國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 Thanksgiving Day,又名感恩節,因為秋夕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三天假。過去交通未發達之時,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時至今日,每逢秋夕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食用松餅。


越南的中秋節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稱爲Tết Trung Thu(節中秋。「節」為喃音,「中秋」為漢越音)。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日本的中秋節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栗明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つきみ)」,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芒草(すすき)、七草(ななくさ)和秋季水果等等。


中秋詩詞
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宋朝人蘇軾所寫的詞——《水調歌頭》最為人熟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07-08-21 8:34 pm
下次想找中國節日最好就上這個網址:
http://www.chinalane.org/life009/

不過我也找了其他的網看看有甚麼可幫到你: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moon/moon.htm

http://www.mdnkids.com/fall/

http://smallcampus.net/index/20020916/





比心機做好你個Project呀!!
自己找資料 才會做得更好!!<<記住啦~
參考: Yahoo
2007-08-21 8:26 pm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韓國/朝鮮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的農曆,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太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了。

中秋節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嫦娥奔月在民間有多個版本留傳,以下為其中的一種:

相傳在遠古時代,天空有十個太陽。力大無窮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第十個太陽則要按時起落,造福人民。後來,后羿又娶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後就把不死藥交給了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想偷吃不死藥,他趁后羿出門的時候偷偷闖進嫦娥的房間,逼她交出不死藥。嫦娥不肯,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月亮)飛去。


節日習俗

賞月。
吃月餅。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
玩燈籠。
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
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
台灣自1990年代起,中秋節流行烤肉的習俗,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
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韓國人的感恩節」。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1: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1000051KK025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