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冇香港俗語拾趣

2007-08-21 3:24 am
請問有冇香港俗語拾趣

回答 (1)

2007-08-21 3:39 am
✔ 最佳答案
「放飛機」的由來

何為「放飛機」呢?話說舊香港,有一日,就要上演飛機飛行。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飛機睇!

仲要係部水上飛機添!全香港萬眾期待:有人要放飛機睇啊!

第一日到來,因為打風開不得,眾人失望而歸;

第二日,天朗氣清,各人以為有得睇,點知個飛機師病,要推到第三日。

而第三日呢,到部機個引擎出事,修理唔到。

跟住就 ── Bye Bye 喇!所以人就用「放飛機」去形容講去做,但又唔做既行為!



「巴閉」的由來

「巴閉」來自廣州話。漢朝既時候廣州已經同東南亞及中東等國家人民做生意,

D 印度商人好鬼嘈,成日叫:「BAP RE, BAP RE!」,呢句意思係「我的天呀!」,

於是廣州人就學佢地講 ,講下講下就變成今日「巴閉」喇!



「混吉」的由來

原來係因為以前既小型飯店,只要你去幫襯就會免費奉送一碗清湯,飯店每日所售雞鴨鵝豬牛肉,

都用呢一鍋水整熟既,所以湯入面有肉味,然後落一堆味精,就係一碗清湯啦!

因為係清湯,所以入面乜料都無,即係空空如也,香港人覺得「空」等於「 兇」,

所以改成「吉」,所以碗湯就叫做「吉水」。

當時,有好多窮人,入到飯店,一坐低,伙記就攞一碗「吉水」,D 窮人一口氣飲完,

靜雞雞就走左,因為呢碗湯係免費,所以飯店唔可以捉,所以伙記就叫呢種混騙行為叫做「混吉」!



「大耳窿」的由來

原來香港開埠初期,香港人洋人印度人大集會,而放貴利的多數係「白頭摩羅」,

這些「摩羅差」戴白頭巾,所以人人都叫地做「白頭摩羅」。

「白頭摩羅」扮相古怪,愛戴一只大如銅元的耳環,所以耳朵要穿個耳洞,

港人覺得可憎,稱他們為「大耳窿」。

不過,還有一個說法,當時放貴利,都是放小額款項如三幾角錢,給勞苦大眾,

為使人們知道他們有錢借,便把一個銀元塞在耳朵的耳窿,作為記號,令人認得。



「一蚊雞」的由來

原來我地所講「一蚊雞」係與塘西風月扯上關係;話說去塘西召妓,初步手續先寫一張「花紙」,

而格式亦有一定,先寫自己名號(以幾自稱),中間寫妓女名字,最後一行寫妓院名稱。

寫好之後,便交由酒樓雜役帶去妓院,那些阿姑接到「花紙」,便應召出局。

妓女次局票收一元,而省港人士向來稱妓女為「雞」,

既然一元召得一「雞」,後來就索性稱一元做「一蚊雞」。

順帶一提,這一元只是陪笑而已,屬體面上的手續,

如果飲客要有更進一步的行動,還要花很多很多錢,這「一蚊雞」只係美夢開始!



「十三點」的由來

「十三點」是上海市井俚語,因為解放之後大量上海人南移,才變成趣怪廣州話。

「十三點」初時意謂「敲亂鐘」,原來舊時的時鐘,每一小時便報時一次,

例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至多係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

但居然敲出十三響,唔通有十三點咩?

當然係出問題,正如俗語所講癲癲地!所以,十三點就係代表人既性格癲癲地。



「捉黃腳雞」的由來

原來呢個搞笑俗語係出自廣東的農村,農民養雞,專養雌雞而唔中意養雄雞,因為雌雞可以生雞蛋,

所以價錢不錯。所以如果要拜神,當然先攞雄雞黎拜,點捉雄雞?

農民先將穀撒在門外,群雞就會「雞腳」食穀,當班雌雞食緊穀時候,班雄雞就「色心起」!

懶得去食穀,一撲就撲上雌雞背上,交配 ......

呢個時候,正係捉雄雞的最好時候,那班雄色鬼當時並無防範,

農民捉住它的雞腳,就得啦!雄雞的雙腳呈深蛋黃色 。

攔坦

攔坦一詞,普及自港星周潤發當年的一齣電視劇《網中人》,是「發哥」在劇中罵人的口頭蟬;從此,此詞便普遍成為罵人的粗俗詞語。

有說攔坦一詞古時是頗文雅的言詞, 正寫是「蘭單」,又作「蘭彈」,晉朝已有此詞。

出處 :乾隆年間成書的《吳下方言考》,內有紀錄唐朝官員蘇頲的《詠死兔》詩: 「兔子死蘭彈,將來掛竹竿,試移明鏡照,無異月中看。《吳》書注: 『彈』讀若『攤』,狀物之死而柔者,曰『蘭彈』。」

另外「攔坦」這詞,在北方或台灣等地解作以石頭堆高的石圍或石籠,用以阻擋外擾或飼養之用,有說「在攔坦之上唱山歌」。

廣東話的「死蘭彈」,本意是「毫無責任感的軟皮蛇」。但在香港,此詞語經過「發哥」演釋後,就變成了指罵那些行事粗魯欠禮貌、沒教養及沒有文化的人。

後來又有人將此詞語與巴基斯坦組合,變成「巴基攔坦」,用以揶諭在港生活的巴基斯坦人,及後更泛指所有巴基斯坦籍的人。因這詞意帶侮辱及種族歧視成份,因此強烈提議不要使用為苛。


「入冊」的由來

香港地道俗語裡的「入冊」,即是關進牢獄,坐監意思,原本是黑社會的術語。而舊一輩叫坐牢為「坐花廳」。

追溯「入冊」的來源有以下兩個版本:

照字面的意思,即把坐過牢的紀錄寫入冊裡;
以象形來看,「冊」字的寫法很像籠牢的閘柵,因此「入冊」即是進入「冊」字模樣的囚籠裡;於是亦有所謂「出冊」,即離開牢獄的意思。

「粉腸」的由來

原本意義是豬小腸,中國食品的一種。

因「粉腸」二字是「撚樣」的諧音,故此在香港有不少人將此詞語作撚樣用,用作形容人面目可憎或奸狡。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09: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20000051KK046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