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的歷史

2007-08-19 7:36 am
老夫子的歷史

回答 (6)

2007-08-19 7:38 am
✔ 最佳答案
顛覆社會的老夫子

《老夫子》漫畫作者王家禧先生最初於《星島晚報》發表《秦先生》六格漫畫,到一九六一年以筆名王澤創作《老夫子》四格,翌年又開始畫《大番薯》。當初老夫子、秦先生、大番薯乃三個獨立的漫畫人物,分別有不同的專欄,到後來才出現互相穿插在另一個專欄的版面,而最終演化為「三位一體」的著名本地創作漫畫。

從漫畫登大銀幕

《老夫子》漫畫以六十年代為巔峰時期,於一九六四年出版單行本,而因為大受歡迎,到一九六六年又推出三冊合訂為一本的合訂本。由於《老夫子》漫畫廣受歡迎,各大報刊均爭取刊登。同時,《老夫子》漫畫亦躍登大銀幕,拍成粵語電影。第一部老夫子電影於一九六五年上演,由高佬泉扮演老夫子。翌年,再先後有電影《老夫子與大番薯》、《老夫子三救傻仔明》。到一九六八年,當時的收費電視台「麗的映聲」製作了老夫子電視劇集。

七十年代中期,本地電影公司又再爭相拍攝老夫子電影。一九七八年胡樹儒監製《七彩卡通老夫子》。在以後的日子裏,老夫子仍多次成為文化創作的主題,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雖然在過去四十年裏《老夫子》漫畫的生命力從來沒有減退(至少到目前為止仍有不少文化人希望可以製作經自己演繹的老夫子作品),但論全盛時期(無論是王澤的創作動力或受眾的回應)則應該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在那段時期,誰不追看老夫子漫畫?

集對立統一於一身

反過來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面貌,亦充分體現於《老夫子》六格漫畫。嚴格來說,老夫子是一個「矛盾對立統一」於一身的漫畫人物。他是一個「老頑童」,烏龍百出;通過他撞板、搞亂,我們可以見到既有的秩序、等級、規範的荒謬。在這一方面,老夫子有其顛覆的成份,將日常生活中的常規、習慣、文化中的種種問題暴露於讀者面前。

可是,在另一方面,老夫子也是傳統文化、價值的維護者。對老夫子的讀者來說,「死飛仔」、「臭飛」是漫畫中經常出現的一類反面人物。這些「臭飛」面目可憎,行為令人討厭,正所謂「睇前面憎到後面」。

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裏,社會轉變快速,而同時年青一代亦逐漸成長。在這個文化轉變的過程中,所謂年青人的新潮文化(表現於王澤眼中的奇裝異服)迅速抬頭,引人關注。當時對新潮男女的反應是批評,抗拒。王澤筆下的老夫子便經常嘲笑新潮青年的奇裝異服,對他們標奇立異的打扮和行為,盡其諷刺之能事。

但我們也需要了解一點,就是老夫子專門嘲弄新潮「飛仔飛女」也並非只是出於一種抗拒的心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香港社會治安惡劣,不少「飛型青年」在社區、屋橫行、作惡,又確實普遍。所謂「臭飛」,主要是針對這些作惡、欺凌普通市民的惡少年。王澤通過老夫子來嘲笑、批評「阿飛」,在當時不少讀者中間,會引起共鳴,皆因這些批評、諷刺並非無中生有,而是言之有物。

社區惡人的典範

另一個經常在老夫子漫畫中出現的負面人物,是所謂的「三姑六婆」、「八婆」。這類人諸事八卦之餘,還常常恃勢凌人(例如二房東欺凌房客),態度惡劣。與此同時,這些「八婆」又欠公德,自私自利,是當時城市社區(包括公共屋裏的惡鄰居、私樓內的二房東)生活中常見的惡人之典型。老夫子的看不過眼、搗亂、搞鬼,令這些「八婆」在眾人面前大出洋相,就是給讀者消消氣的機會。

老夫子漫畫的視野是草根的,除一些專集(如《水虎傳》長篇)之外,題材多源自日常生活,從一些平常的現象、細節出發,搞搞幽默、諷刺。漫畫裏面的人物都是普通人--秦先生就是典型普通市民的造型,就是性格也並不突出,只是普通人一個。秦先生的老實(有時表現為笨)正是普通人的性格,平面、四方,但卻惹人同情、喜愛。

瘋狂搞笑抓緊讀者

而經常與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打對頭的趙先生其實也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個人物造型。有時趙先生會恃勢欺人(尤其當他扮演老闆、管工時),「大聲夾惡」,有時他會指指點點,甚至刻意找麻煩。可是,趙先生永遠不是大奸大惡,他的討厭又與「八婆」、「臭飛」不同。老夫子會作弄趙先生,結果總是無傷大雅。

《老夫子》漫畫並非完全走寫實諷刺路線。有時候王澤的天馬行空、時空轉移(見於《水虎傳》)瘋狂搞笑,也很能夠抓緊讀者。假如要選擇老夫子漫畫中的佳作,我一定會選《水虎傳》。當年玩時空穿梭固然有新意,再玩《水滸傳》中的人物和情節就更是突破,而長篇專輯製作,在編在畫方面都很考工夫。

雖然老夫子一直都能夠吸引新讀者,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隨一個時代的過去,漫畫與社會和讀者的關係都在變。正如前面所說,老夫子漫畫的巔時期在六、七十年代。讀王澤的作品時,要對那個時代有所認識。而要了解六、七十年代香港,也不可不看老夫子漫畫。

希望能夠幫到你^^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22400684
2016-06-06 5:18 pm
《七彩卡通老夫子》是81年作品!
2009-09-24 5:32 am
很欣賞最佳回答的該篇文章!寫得好!
2007-08-23 11:02 pm
其實老夫子是由八兩金作的
2007-08-19 7:45 am
《老夫子》(英文:Old Master Q)指的有兩個作品:

第一個是指王澤的《老夫子》(1962年出版),原名王家禧,是在華人社區中十分著名的漫畫,1962年開始用「長子」為筆名在香港出版《老夫子》。

第二個是指朋弟的《老夫子》(1930年代出版),原名為馮棣,是內地三十年代的著名漫畫作品,當時他在報章發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畫,其人物造型和性格與王澤的《老夫子》十分相似,說是被王澤剽竊的原著。

老夫子漫畫內的角色有時會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包括從街道上的乞丐和政府官員到演員和古代武士。有時情節會發生在古怪的場景,例如遇見外國人(在這裏指洋人)、遇見了鬼或到了未來世界。

當老夫子漫畫為讀者帶來幽默的同時,它反映社會環境(特別是1960-1980年代)的轉變。內容有時會顯現都市生活中,貧窮、盜竊、地下社團等的社會問題。它有時會嘲諷時裝、搖滾樂等等的藝術。(有時在漫畫中的老夫子會「教訓」那些穿得「不倫不類」的人。)

在罕見的情況下,老夫子漫畫會嚴肅地表達對1960-1980年代間香港在政治上的轉變的意見。它並批評思想上過度親西方的中國人。而在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亦成為主題之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更有部份漫畫角色在漫畫中表現出對在1997年回歸中國的恐懼。有些時候漫畫的結尾內容更直接或間接抨擊中國政府。

電影
老夫子漫畫曾製成粵語及普通話卡通電影,其中一部更使用電腦繪圖技術,與真實的演員一同「演出」。

老夫子電影列表
老夫子 真人粵語黑白片(1965年8月3日)- 張清、劉情、高魯泉、鄭君綿、矮冬瓜、俞明、唐迪、馬超慈、紅薇、陳寶珠、薛家燕、曾江、依達、荘元庸、容玉意、西瓜刨、周吉、朱由高
老夫子與大番薯 真人粵語黑白片(1966年5月10日) – 雪妮、高魯泉、沈殿霞, 李英、唐迪、馬昭慈、俞明、黃曼、依達、羅愛嫦、黃樹棠、容玉意、西瓜刨、周吉、朱由高
老夫子三救傻仔明 真人粵語黑白片 (1966年7月13日) - 夏萍、俞明、高魯泉、矮冬瓜、沈殿霞、司馬華龍、梅珍、容玉意、西瓜刨、朱由高、羅愛嫦、周永光、黃樹棠、唐迪、鄭君綿
老夫子 真人粵語彩色片(1975年3月8日)- 梁天、丁珮、喬宏、西瓜刨、羅蘭、森森、張瑛、唐菁、王萊、斑斑、周吉、魏平澳、矮冬瓜、蔡麗貞、尤芷韻、容玉意、張惠儀、黎少芳
老夫子 真人粵語彩色片(1976年10月2日)- 李菁、王沙、矮冬瓜、劉陸華
老夫子奇趣歷險 真人粵語彩色片(1978年11月18日)
七彩老夫子 國/粵語卡通片(1981年7月16日)
老夫子水虎傳 國/粵語卡通片(1982年7月10日)
山T老夫子 國/粵語卡通片(1983年8月4日)
老夫子2001 真人粵語彩色片(2001年4月5日)- 謝霆鋒、張柏芝、王家禧
老夫子反斗偵探 國/粵語2D卡通片(2003年12月20日)- 曾志偉、杜汶澤、余宜發、利嘉兒、楊天經
無敵老夫子新傳: 少林偵探社 真人粵語彩色片(2005年) - 羅家英、陳觀泰、湯寶如、徐靜
作曲、填詞,主唱:黃霑, 顧家輝, 張國榮

剽竊爭論
很早之前,早有不少中國大陸畫家和讀者揭發《老夫子》的原創其實是朋弟,質疑王澤先生有剽竊之嫌,但一直也沒有受到廣泛的關注。直至2001年,一位文化名人馮驥才先生出版了一本名為《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為朋弟抱打不平》的書,指證王澤的《老夫子》是抄襲自內地已故漫畫家朋弟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2001年5月9日,《中華讀書報》發表謝其章的文章《警惕漫壇扒手》,指出王澤「老夫子」系列漫畫抄襲自朋弟作品。此前,姜德明、馮驥才等已在媒體上公開此事,並為朋弟抱打不平。

馮驥才先生所指的朋弟(1907年-1983年),原名為馮棣。朋弟所創漫畫在1930年代在北京、天津開始出版,裏面的角色跟王澤老夫子的外形,性格相同。天津作家馮驥才在2001年出版了一本包含朋弟作品的書,此書有很多朋弟和王澤作品的相似之處。

馮驥才為了證明王澤的《老夫子》是抄襲的,他在各地進行大量的搜尋,目的是要找回朋弟所有的原版原作,讓讀者印證此事。不過,這個搜尋過程非常艱苦,很多朋弟的原版原作也很難找到,直到今年春天,馮驥才在自己的畫展上為觀眾和讀者簽名時,忽然有一藏書家送給他一個紙包內裏就是藏了三本朋弟原版原作,其中兩本正是第一集和第二集的《老夫子》。其後這位藏書家再送給他一本《老白薯》,說這本是這位藏書家 在逛書攤時偶然遇到的。

西苑出版社也特地為朋弟的原著作品重新出版,使朋弟先生平生所創造的三個漫畫人物——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再現人間。原書《老夫子》為32開本白報紙本,文字豎排,黑色單版,彩色封面,是中國最早的大眾漫畫書的形態。而此次西苑出版社為了保持原書的歷史真實,新版朋弟漫畫叢書5種8冊,一律按照原版的版式,封面的顏色也保持這種褪色的感覺。內容不刪不減,一切遵從歷史。


[編輯] 爭論內文
朋弟生於1907年四川,王澤生於1924年的天津。 朋弟後來到天津工作,並發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畫。直到50年代,在中國大陸的京津一帶,仍然可以找到《老夫子》等漫畫。可見其作品流傳甚廣。 發表《老夫子》時,朋弟與王澤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當時王澤正值十多歲的小伙子,愛好繪畫。後來王澤於60年代到香港發表同名漫畫《老夫子》,並稱老夫子這個漫畫人物是他創造出來。曾經有人問王澤:「認不認識朋弟?」王澤說:「認識認識,很熟。」朋弟是一個畫家。最出名的作品正是《老夫子》。王澤不只認識朋弟,還與朋弟很熟。換言之,王澤是知道漫畫《老夫子》中的老夫子是由朋弟所原創。但王澤發行於香港的《老夫子》,從來隻字未提到朋弟及其所畫的《老夫子》。但兩本漫畫中的老夫子性格及形象如此相似,因此引起剽竊之嫌。

馮驥才斷言王澤確實抄襲了朋弟的《老夫子》,因為不論是人物造型或性格設計,王澤的「老夫子」和「大番薯」和朋弟「老夫子」和「老白薯」等所獨創的漫畫人物幾乎一模一樣,連名字「老夫子」也是人家朋弟先用的,這未免過於巧合?

在《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為朋弟抱打不平》這本書的出版後,王澤對此事的反應顯得十分低調,只是通過其兒子轉話說他否認了抄襲一事,並稱這是有人故意抹黑的,而擁有《老夫子》版權的哈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一直矢口否認所有剽竊作為。


[編輯] 國內最大的文壇剽竊案
現時這宗剽竊案可算是當前國內文壇最大的一樁剽竊案:
第一,侵權數量國內最大,據香港一家漫畫雜誌統計,王澤的《老夫子》發行量已達1.8億冊;
第二,侵權作品流傳最廣,王澤的《老夫子》紅遍四海,他的《老夫子》漫畫更被改編成多部卡通片和被多個導演拍成電影,又成立了老夫子俱樂部,《老夫子》家傳戶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夫子漫畫。
第三,侵權時間歷來最長,王澤從1962年發表《老夫子》至今已超過40年。
第四,侵權作品聲名更大,王澤的《老夫子》還比朋弟的更出名,王澤的《老夫子》有「漫畫大師」之稱,在《中國漫畫史》也留有他的名字;反觀朋弟一生畫了的1200幅漫畫,他的作品諷刺時弊,當時也十分出名,但後來因「革命」因素而慢慢被人遺忘,《中國漫畫史》內並沒有提及此位漫畫家。


但是為什麼事隔40多年才令到社會普遍知道此宗國內最大的文壇剽竊案?當中的原因大致上因為一方面由於當時香港和內地隔絕,信息不通,使得王澤鑽了空子,王澤的《老夫子》在1960年代面世,事隔約20年,至1980年才被原著作者發現,原著作者過了3年便逝去了;另一方面則是當時人們沒有版權意識,就算知道被剽竊也不懂得捍衛自己應得的權益;還有,中國大陸的版權法和檢法部門並不完整,未能有效保障被侵權者的權益。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8-19 7:41 am
《老夫子》(英文:Old Master Q)指的有兩個作品:

第一個是指王澤的《老夫子》(1962年出版),原名王家禧,是在華人社區中十分著名的漫畫,1962年開始用「長子」為筆名在香港出版《老夫子》。

第二個是指朋弟的《老夫子》(1930年代出版),原名為馮棣,是內地三十年代的著名漫畫作品,當時他在報章發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畫,其人物造型和性格與王澤的《老夫子》十分相似,說是被王澤剽竊的原著。

這篇文章主要是說王澤的《老夫子》。

老夫子漫畫內的角色有時會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包括從街道上的乞丐和政府官員到演員和古代武士。有時情節會發生在古怪的場景,例如遇見外國人(在這裏指洋人)、遇見了鬼或到了未來世界。

當老夫子漫畫為讀者帶來幽默的同時,它反映社會環境(特別是1960-1980年代)的轉變。內容有時會顯現都市生活中,貧窮、盜竊、地下社團等的社會問題。它有時會嘲諷時裝、搖滾樂等等的藝術。(有時在漫畫中的老夫子會「教訓」那些穿得「不倫不類」的人。)

在罕見的情況下,老夫子漫畫會嚴肅地表達對1960-1980年代間香港在政治上的轉變的意見。它並批評思想上過度親西方的中國人。而在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亦成為主題之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更有部份漫畫角色在漫畫中表現出對在1997年回歸中國的恐懼。有些時候漫畫的結尾內容更直接或間接抨擊中國政府。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28: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8000051KK061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