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源於獨自思考,還是共同討論?【哲學群組問題】

2007-08-17 8:43 am
 
  哲學的學問源於獨自思考,還是共同討論?
 
更新1:

附:本題乃本群組之週例活動,歡迎各位參與。日後逢每周五亦會繼續進行,同由本人代表發問。

更新2:

  感激各位熱烈討論,本人謹代表本組躬身致謝。   入選交付投票準則如下。 一、若有二人論點重覆而對有關論點之闡述深度相似,則論點較多者入選,另一者不入選。 二、若有二人論點重覆而數目相同,本人所認為的質優者入選。   敬請各投票人尊重本題、眾答者、本組及本人,充分理解所有答案後方投票,否則即是跟本人過不去。

回答 (11)

2010-12-12 6:56 am
哲學源於對自己的好奇,從對自己的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正確。
所以在哲學中,必須透過自己獨立的思考。

而正確,只是人認同的東西,所以每個人的正確也不同。
透過各人說出自己的看法,讓自己思考更多,來看看有沒自己認同的東西,從而修正自己的正確。
腦袋在自己的頭上,思想是自己的,認同還是不認同也是自己決定。
各人說出自己的看法,越多的意見,越多的選擇,越多的考慮,也跟自己的正確就越來越近。
所以哲學是可以共同討論,這跟獨立思考沒有衝突。
2007-09-18 7:03 pm
Philosophy Group is ruined , from this question .
2007-08-20 10:09 am
各位尊貴的參與者 , 大家好!! 我是NANKING !! 對不起,我來遲了
看來觀點都快給搶答殆盡了喔, 不要緊, 至少我自己會自己會看自己的回答!1哈哈



感謝大家的表達

其實可以先說一說哲學是什麼

哲學大家可以說是解決生活的疑難 , 分析問題的技術 ,為人處世的道行...etc
哲學可以當作是哲學史 , 也可以當作是狗屎

大家對哲學的見解都不同 ,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就是對實踐自己的生命之最終極的視野, 即徹悟也
對不徹悟的的執意 也是徹悟的一種
也就是求"真"的實現 , 假的東西來到真的面前, 也只不過是"真是假的"

所以, "真的東西 , 是真的 ". . .這就是世上絕對的真理
.我姑且妄自將"真理"的徹悟上之學問當成是哲學,
因為這樣就涵蓋了一切人的哲學
即一切學問之源, 萬物萬念存在之源, 一切歸納與演繹生命力之法

所以哲學和真理是在眾人的意念中是有共同性的
所以, 哲學是可以共同討論的, 也可以是獨自思考的

問題在於 , 一切東西, 有何意義?!?!我們要做什麼?

"意義"這一個東東有什麼"意義"??要產生什麼"意義"?

意義是什麼???

沒有"意義"的存在, 哲學是沒有"意義"的 (這麼簡單的logic不用解吧)

無意義的哲學是無意義的哲學, 有意義的哲學是有意義的哲學

這個世界上除了有哲學, 也有我們, 有思考

我們本身就具有了"意義" , 因此 ,沒有意義的哲學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

只有存在的事物是存在的

也就是說, 因為我們生物的極限只使我們記得以前發生的事,只知道以前的事對將來的事的作用,不知將來的事對現在的事的作用, 就有了先後, 有了時間觀念
有了意向,有了意願,有了取向,有了自己,有了意義

便使世界的無為有了經過我們手上的有為,具有存在,意義,方向

哲學成為實在而不單單是虛無

我們為何存在 , 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存在 , 不知道自己存在,自己意義上是不存在的

這是一切存在的來源 , 我思故我在 ,物思故物在
引用中國哲學, 一字解之 , 就是 " 心 吾 " , "悟"也

哲學因為有意義,存在,取向,行為,成為實質的建設,而不是虛無地懶玄

所以哲學的來源 , 是"悟" , 自我認知, 自我實現
這是獨立思考而來的

但到達了學問, 就已經是這種獨立思考的結果的交流了,已經不是源
而是一種自我哲學的實現了, 那已經是公理轄下的哲學,而不是純哲學本身了

---------哲學源於獨自思考 , 而經過共同討論成為學問------
這就是答案

───────────────────────────────────

                《聲明》


     按香港法律第五百二十八章,本篇屬版權法下受保護作品。

2007-08-20 03:25:41 補充:
(1)說一說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類的行為都是獨立於意識的價值追求的表現"價值"的存在源自"更想"與"更不想"之間的差異比如,對自新的認識會常常是一個更想的項目因此,"悟"在這個經濟性的層面上就是指"知道自己更想要什麼和實現自己的更想"虛無--(悟)>存在因為"意願"是一個"意義"內非常重大的內容存在因此,明白意願,實踐價值是佔徹悟的很大部分而以一兩個單字的詞語就當成自己的意願便是十分膚淺的行為

2007-08-20 03:34:12 補充:
(2)另外,要明白原理,是要通過徹悟思考而通過相信,明白的是Excuse,而不是Reason但大部分人都是用"相信"而非"思考"的方法來學習和長大的(比如小時侯,因我們說1+1=3就會比人打,1+1=2就有糖)(因為媽媽對你好,你便覺得媽媽說的話是很有道理的..etc)因此他們的生命的本質就已經有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應付小的生存任務由自可,但要實現自我價值,甚或應付起為世界建立真正價值的龐大任務,以這一個學習方法堆積而成的智慧體是絕無法勝任的TW君,你便是犯下了這個嚴重錯誤

2007-08-20 03:49:46 補充:
以上的見解僅成立於"有意義并存在的哲學"對"冇意義又不存在的哲學"并不一定成立

2007-08-20 09:45:03 補充:
To:Tw你幹嗎罵一燈,他說的就是你講王陽明的唯心主義講的就是一切意義存在源自感知再始有其他任何事物意義上的存在,供我們用腦去思考徼妙沒有心,一切都是飄渺虛無,沒有意義上的存在的他寥寥數語己盡答問題我們感悟自己存在特質的預設性之總和,就是哲學成為實體的本質由於真的東西是Unique的,真理是不會重疊的因此,討論在工程角度上就是不同語言在互相校對2組預設互相交割便會成為知識,沒有交割的平行就永遠是角度而不是知識這種交割,可以發生在自己的思考內,也可以發生在討論的互動上這是一切學問的來源

2007-08-20 18:57:31 補充:
re:tw(常想一二)如果硬要答哲學是什麼而毫不以偏概全哲學只能=哲學 , 不會等於其他任何野在於在純哲學上加了什麼預設,才會有什麼傾向性的答案要答哲學是什麼,大可以什麼也不寫

2007-08-20 18:58:25 補充:
你問的問題我早己答完,我沒有否定及肯定任何事物我是姑且把哲學歸納為對真理之認識,因為真具有統轄所有概念之力這樣比較有建設性,但有建設性的哲學是哲學,冇建設性也是哲學以偏概全是哲學,不概全也是哲學,聰明是哲學,白痴也是哲學存在的成立基於知道自己存在,意義世界來自感知的確認而我們本身就有預設自身存在的立場,并有自己的意願這是自己和存在的源頭,因此,存在的哲學是必須先有悟才能存在以上已說得很清楚了令外,通過相信的方式來悟是冇可能的不存在的哲學,是不存在的沒有意義的哲學,是沒有意義的請TW大可嘗試否定以上2句,便知我由始至終在說什麼

2007-08-20 19:10:56 補充:
再加 : 不合乎意願的哲學,是合乎意願的我知道自己的意願,我不知道自己的意願我存在,我不存在供TW君你消化哲學具有取向,因為我們本身的立場已有預設性"哲學源於...",已是預設哲學是存在的如果預設哲學不存在,不如我們擇日一起出來食屎吧

2007-08-20 19:23:42 補充:
內容之極限,形成知識之專一
參考: Nankingguy君我冇學識 , 但我唔係智障
2007-08-19 7:41 am
to forestjoker,
原來我們都執着於以為哲學一定是源於討論和思考兩者上,閣下提到哲學是歷史起源,實在當頭捧喝!西方哲學Thales認為萬物一切本質是水、中國以周易太極生兩儀開始、印度從宗教方面產生哲學!的確如此。討論和思考的風氣源自蘇格拉底,現將問題方向就變成「除了討論和思考之外,哲學(活動)還有其他形式嗎?」正確嗎?請問我們現在除了獨立思考後,再作討論,還能做甚麼?

2007-08-19 00:05:31 補充:
re 初, 哲學的目的,令我想起孟子一句說話,「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神是遙不可及,是無限大,在數學上當無限大減去已知時,仍然是無限大,基於現在人類不能達到無限大的假設上,人的好奇心和驚訝就永遠不會消失,即哲學思考 討論 好奇心 驚訝limit to infinite

2007-08-19 00:31:10 補充:
to impossible2012, 人類能否在沒有任何stimulus(刺激)之前,進行perception(感覺)或thinking(思考)?即沒有任何視覺、嗅覺、 味覺、聽覺、觸覺,所有感覺之後,人類還能不能思考?我們當然不知,因為我們無法與「他」討論,但「他」有思考?不管我們和「他」的對稱破壞,我知道我依然有思考,那哲學究竟是「思考討論」還是「討論思考」?心 - 條件 - 觀察 - 思考 – 感覺 - 討論 - 真理 心 - 思考 – 真理

2007-08-19 00:41:34 補充:
to everyone,哲學的思考和討論,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心願。就是如阿初所言,就此言謝各位

2007-08-20 15:46:39 補充:
to tonyleungph, 此言差異,其實中國哲學就是人生哲學,只是哲學一詞在中國是窮理明德而已,聽過修身齊家平天下?中國哲學更不是一種智力遊戲,也不是生死的討論,未知生,焉知死。中國哲學正正是對現世生活一種反思﹐重視,那哲學更不是一種只有「有時間」的人進行的一種現意,實在只不過現在的科學唯物享樂主義太過盛行,往往令人誤信哲學的全套就是西方,因為近百年來科學文明就是來自西方。所以哲學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哲學;你有甚麼哲學,你就有怎麼樣的人生

2007-08-20 16:24:33 補充:
nank你說哲學的來源是「悟」是自認知,自我實現;請賜教︰敢問「悟是一種過程因素,悟這個字只可以說明哲學的過程中的必要因素,但卻不能為哲學的來源下定義。要知哲學的來源為何物,就要哲學的來源為何物,單知眾生有悟性一點是不足夠的。 耶教徒也可以給出完全相類的答案:關鍵在於「相信」,人本身有悟性,神是語言不能傳達,只能心傳心,XYZ*@#$……但這樣的描述並不能知道甚麼是「悟」或者「思考」,以及甚麼是「頓悟」或者「獨立思考而來」。

2007-08-20 16:24:44 補充:
(以上一段根據本是無根問的一題何謂「成佛」?的回應作一修改,好彩佢無引用《聲明》按香港法律第五百二十八章,本篇屬版權法下受保護作品。)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81902739

2007-08-20 16:26:24 補充:
敢問nank閣下,甚麼是存在?甚麼是不存在?甚麼是有意義?甚麼是無意義?佛家所說︰「一語即不中」,為何要分?分完之後又同人講,話以上一切見解僅成立於"有意義并存在的哲學",對"冇意義又不存在的哲學"并不一定成立 那實在有以偏概全之感。老子話「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亦只不過是如此

2007-08-20 16:26:44 補充:
既然提開王陽明,就順便提埋他的致良知,他將大學中格物、致知次序交換,變成致知、格物,致知中的知是良知,沒有良知,你格出的物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良知,我們憑良心頂天立地,開創自己的人生, 人類哲學是源自人生,再推而廣之到獨立思考,繼而到討論

2007-08-20 16:27:09 補充:
邊個係Tw?佢竟然在公眾地方罵「一燈」真不應該
2007-08-19 3:25 am
這條問題看似簡單,但意義非淺,令我要做一件我最不喜歡的事:捉字蝨~

(1)“思考”本身是獨自的。
就算我們聽到有人說:「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吧!」
雖說“一起思考”,但這是沒可能的,
我們必須先各自思考,然後才能進行互相分享和討論。
(2) “學問”必須靠眾人不斷地、合力地討論和研究去累積結論,
才能使之有改進餘地和成就學問。
而單獨一個人去發表長篇大論的論點或論文,
最多只能稱為一種學說或理論,絕不能稱為學問。
(3) 其實除了哲學,還有科學、數學等科目的“學”字,
都含有“學問”的意思,所以它們是源於共同討論的,
但在這討論之前,我們又必須先作獨自思考。
(4) 總括來說,以上3點代表了只有在使用“學說”、“理論”、“思考”等
這類用詞的情況下,“獨自思考”是成立的。
而當涉及“學問”這類用詞時,
則必須通過“共同討論”的過程才能成立。
(5) 所以,在“哲學的學問”這5個字中,
已包含了兩個學問的意思,
它理所當然就是源於共同討論而得出的成果。
參考: 我的見解
2007-08-18 9:24 pm
似乎這是一個虛假問題.

如果你指的是歷史起源, 那麼兩者都不是. (這是一條史學問題.)

如果你指的是哲學活動的基礎, 那麼這是一個虛假二分. 哲學討論可以獨自思考, 同時可以共同討論. 二者不衝突.
2007-08-18 10:00 am
兩樣可能同時都是源頭。因為我認為獨自思考和討論都是哲學思考的最主要兩個活動。


eg 思考以下兩個命題:
"沒有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
"最重要的事情是認識自己"

可以試下這個http://www.hkphilosophy.com/
2007-08-18 3:31 am
要知道什麼是學問.

學問是一個人或者一堆人的共同經驗,自身的體驗而成.

本身是主觀,個人化的.

但係必需符合大眾認同,先至可以成為學問.

一個人思考出來的野如果不發表出來,無人知道.不算學問
一個人思考出來的野如果發表後無人認同.不算學問.
但只要有一個人認同,都算係一種學問...

我離題嗎?

2007-08-17 19:40:33 補充:
本人認為不是每種稱為哲學既野都要認同.學習是必要的,不學習,不去看,甚知道真偽.哲學(或者其他學,心理學etc...)某程度上符合社會當時需要,或個人需要.當社會環境改變時,有些(學)會隨時間流走.(不適用的被排除吧,也可自我排除)什麼(學)(知識學),也牽涉到歷史.有些歷史已遺失.好大飯圍...哎呀.特然失憶,腦中閃過的重點思考無左...

2007-08-17 19:42:07 補充:
係呀,係一種思考活動的記載...說完了.我完全離題,哈哈...

2007-08-17 19:47:18 補充:
我再一次說一班人,一群人討論未必比一個人的獨立思考優秀.因為有從眾心理.羊群心理.將自己的身份隠藏,責任分散.有可能會有偏離現象.例子:各種的諮詢討論.得出的結果未必是最好.這是所謂的...

2007-08-17 19:48:03 補充:
傾斜現象.

2007-08-17 19:51:10 補充:
本人只是一個很多很多年前曾經會考零分的呆子.本人的所有知識都係自收的,說錯請不要見怪.

2007-08-25 00:50:23 補充:
人性的盲點人性有盲點,有一種稱為「盲從附合的行為」,英文稱為conformity。漢文中又稱為「從眾行為」,即是跟隨團體之意。在各種測試中發覺,明知答案有誤,可是就會有約三分之一的人會盲從附合團體不正確的答案。若有多次的測試,其中約有四分三的人會盲從附合團體不正確答案一次。接受擺佈的從眾行為在正常狀況下,人有隨從多數的習性,沒有經過分析,也不會獨立思考,甚至是非不分,只跟著多數人走。這裡所說的「多數人」是聲音發得大的人,是較有權勢的人,不見得是人數較多。

2007-08-25 00:51:05 補充:
有多少人會接受他人的擺佈,並且盲從附合,若是他人是指多於一個人,則接受多人擺佈的行為稱為「從眾行為」。 這個眾(團體)是要多少人才可稱眾,有項測試是針對有16人的團體,只要其中的三位至四位做為共謀,就是對測試題目故意選錯項,那麼就有三分之一的人跟著選錯項。 若是團體組織更大,則產生這種接受擺佈的從眾行為更為明顯。另一方面能夠不隨眾起舞的人約有25% 至 33%。

2007-08-25 00:51:38 補充:
人性的表現自我評價越高的人,他的順從符合性就越低。反之缺乏自信的人其接受擺佈的心理就越高。在調查報告中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從眾。 了解了這種隨從多數的心理後,就會出現一票人運用它,來達成某些目的。 有商業的廣告、有政治的宣傳。讓廣大的群眾由順從走進盲從。 所以政客最擅長利用「從眾行為」,煽動群眾,使群眾成為政客的工具。

2007-08-25 00:52:04 補充:
現實的盲從符合行為 西方文化是比較遠離從眾行為,但是東方文化較傾向於從眾行為,並且在很多地方是鼓勵人們從眾行為。 在安徒生童話中有一篇「國王的新衣」即是群眾盲從符合的行為,都認為並且讚美國王的新衣。

2007-08-25 00:52:26 補充:
在現實的台灣社會中,也有極明顯的例子。 約有三成的人民不信獨裁統治者的宣傳廣告,所以反專制統治的人民每次投票中就有三成的基本盤。這點符合上面所說的「能夠不隨眾起舞的人約有25% 至 33%」。

2007-08-25 00:52:40 補充:
另有一例即是發生在各地的眷村,眷村本身即是一個團體,由於團體壓力,又有黨部的管理,迫使眷村的住戶作出與多數人相同,而放棄自己的自由意識。 所以在歷次的選舉中,票箱的表現沒有出現應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自己的意識的表達。 所以眷村成為某一些人玩政治的禁臠,村民成為另一批人的工具。於是步步進入奴隸的境界。但是也不要絕望,壓力越大,自會產生激發人的抗拒力,所以有一堆人搬離眷村,並且加入類似外獨會的組織,他們是不輕易屈服於他人的壓力,做出不從眾選擇的人。這些人就脫去了奴隸的外衣。

2007-08-25 00:54:19 補充:
奴隸的知識份子(知奴) 知識份子本應有先知先覺領導群眾走向獨立自主,但是接受孔孟思想,加上獨裁統治者的奴化教育,所產生的知識份子,又本身又無法自覺脫離陷阱的人,這樣子的知識份子成了維護奴隸主的工具。這群奴隸性格的知識份子歸類在「諂媚奴隸人」的位置上,簡稱「諂奴」或「知奴 」。

2007-08-25 00:54:49 補充:
我們常可看到,有人站出來大聲疾呼主張實行專制、服從最高領導者。筆者就曾經碰到一位某學會的理事長,他開口閉口就是國父孫中山、蔣公。他就是標準的奴隸知識份子。 歷代獨裁統治者之所以得到其政權的維護,就是有一群奴隸的知識份子大力支持,當有人反抗獨裁政權時,奴隸的知識份子往往會拼死維護。此類人物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這群知奴,對自己的身份,在其主人面前,常用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詞即是「奴才」。奴才顧名思義就是有才幹的奴隸,他們心甘情願為奴隸主或獨裁統治者消災解難,御用文人就是典型的奴才。 在滿人統治中國時,中國人一律自稱奴才。所以演變至今奴才的定義就擴大解釋,有才或是無才都稱為「奴才」。

2007-08-25 00:56:02 補充:
奴隸的通性 奴隸的通性是對主人恭順,一旦掌握大權卻又指派先奴隸主的人員掌權辦事,棄有獨立自主的人不顧,有寧與外人不與家奴的味道濃,並會對自己的屬下異常地嚴厲。這就是尚未脫離奴隸思想的人,也就是奴隸。 一個現代奴隸,他若被批判或歸類為奴隸時,他會有反撲的現象,並且大力反駁。他反駁的方式不外乎下列:搬出過去所宣揚的聖人、偉人來壓你。此時你可告訴他,這種行為可以認定他是一級奴隸(一奴)。若是批判了他的主子,他會挺身出來為奴隸主的利益來辯護,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名譽。則毫無疑問他是一級奴隸。

2007-08-25 00:58:03 補充:
呢道有好多一級知奴(知識奴隸)哈哈...
2007-08-18 2:55 am
獨立思考是必要的. 是先決條件, 並要持續運作.

共同討論是集合各人的獨立思考, 互相比較, 質疑, 補充……故可減少個人之偏或狹.

哲學可不能別人說些甚麼便照辦全收. 必經自己思考, 消化, 取捨, 融合…
不然, 會分不出偽品, 垃圾, 不合處境者, 或有珍品都無用, 未經消化, 難以活用. ( 大家有沒有聽過呆佬拜壽這喜劇? 將別人的道理, 生硬放在錯的處境應用, 出事了都不明何解, 就是欠了獨立思考.)

共同討論沒有獨立思考是完全不成的, 很可能變成或盲目投票或統計類, 甚或結果訴諸權威. 這是權力決定, 並非理據決定.

獨立思考之於哲學, 尤如空氣之於人, 缺了便不能生存.
但與共同討論交互為用就可補不足, 並強化.
兩者兼行就最好……所以我來答題lor.

2007-08-18 16:10:05 補充:
常想一二,共同思考係乜? 即使你我有他心通, 思考時亦可知對方的思考…那亦只是換個媒介的討論. 共同思考….或許要問連體人, 或相生兒. 始終認為思考係獨立.即使你能接觸哂全世界所有人, 都不代表完美. 還有古今未來所有人各各的種種心…心識差異幻化, 無窮無盡…今日我的答案可能明日便不同…那只會是個大的局部樣本記錄. 又不會四十億人說地球是三角形, 地球便是三角形. 數量不是關鍵. ------先弄清楚要追求的是甚麼…( 如果人人有相同的……哲學從此消失? )哲學目的不是求全人類認同. 亦不建基於不同. 追求….只因不足. 唯有滿願了, 才不再追求.
參考: 己見
2007-08-18 1:02 am
如非 (源) 自心.談何討論矣?

先自思.後共商.求學問。
參考: 請恕直言
2007-08-17 8:53 am
兩種都可以。但我相信集思廣益,一班人的腦袋,比一個人的腦袋應該可以想出更多。(前提是他們之間智力的水準不會相差太遠。)

例如著名的哲學定家蘇格拉底,不是每日在雅典的公眾地方與人討論哲學名題嗎?其實他可以選擇在家獨自思考,最好的優點是不會再被他的老婆罵他不務正業又不顧家。

我想蘇格拉底就是因為明白集思廣益的意思才會如此選擇自己研究哲學的方法。

2007-08-19 22:27:28 補充:
哲學的討論目標是什麼?是談論生的意義?死的用處?或是思考的遊戲?李天命曾說過近代哲學的討論已變成一種智力的遊戲,對人生的實際問題缺乏了一種實在的處理。而這種遊戲與我們在機鋪中打機、與朋友玩紙牌有什麼分別?叔本華曾說天才會將箭射向人所不能看到的地方,這是否哲學被人感到高不可攀、不吃人間煙火的演釋嗎?如果哲學是幫助我們學懂如何生活,我看這個世代的人都喜歡捨本逐未,本未倒置了。


收錄日期: 2021-05-01 22:49: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7000051KK002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