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過d咩係有關尊師重道??(急!!!!10分)

2007-08-17 6:12 am
孔子講過d咩係有關尊師重道??

回答 (2)

2007-08-17 6:27 am
✔ 最佳答案
古時的尊師之禮----釋菜
釋菜據說源於以下一個故事,漢朝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記載:

“孔子困于陳蔡之間,七日不嘗粒,藜羹不糝,而猶弦琴于室。顔回釋菜于戶外,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于魯,削迹于衛,拔樹于宋,今複見厄于此。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夫子弦歌鼓琴,未嘗絕音。蓋君子之無耻也若此乎?’顔回無以對,入告孔子。孔子怡然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小人也。召,吾語之。’子路與子貢入。子路曰:‘如此可謂窮矣!’孔子曰:‘由,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謂達,窮于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爲?故內省而不窮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這故事是說,當年孔子周游列國,被困于陳蔡之地,處境十分窘迫。一天,顔回拿來一些“菜”放到孔子門前,以示對老師的敬重和不離之意。子路和自貢見了,不以爲然,說我們都落到這困難的份上了,老師還一個勁的弦歌鼓琴,是不是有些不知羞耻了吧!顔回聽後無法回答,就向孔子作了彙報。孔子聽完彙報很是生氣,認爲“由與賜,小人也”,就把他倆招來,教訓了一番關于“達”與“窮”的“道”理,同時也表明了自己“臨難而不失其德”的信念。

這個故事在各種史籍中多有記載,它在講述儒家之“窮通之道”的同時,其“顔回釋菜于戶外”之句,也讓我們知道了古時的釋菜具體是怎麽一回事——顯然,這句告訴我們,顔回是把“菜”放在孔子的門前,用這種方法表達對老師的敬重與不離。

對“釋菜”一詞的意義,古人對此的回答幷不相同。有人根據上面故事中“七日不嘗粒,藜羹不糝”的情境,認爲釋菜者“擇菜”也,即“摘野菜”。也有人認爲釋菜的原始意始于《周禮·春官·樂師》之“入學者,舍菜”句,說古人拜師,都要以“舍菜”爲敬,“菜”就是蔬果菜羹之菜,“舍”則是“捨”的古字,與“釋”通用。這種觀點擁者衆,《孔子·月令》、《禮記·文王世子》等諸多古文集中裏都持此說。

雖然兩種觀點雖則有異,但基本的內涵却相通,即都是認爲釋菜的意思就是將“菜(蔬果菜羹之類)”拿來禮敬師尊。用蔬果菜羹之類表達對師尊的敬重看來簡陋。但專家認爲,古人講究忠信,“明有忠信之行,雖薄物皆爲可用”;既有忠信,何必厚禮,所以古人敬師之禮,僅僅“釋菜”就已足矣。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因此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釋菜這種尊師禮儀一直在中華大地盛行。當然,釋菜原本是用來禮敬孔子的,所以自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每年都要舉行官辦釋菜,以祭拜至聖先師。不過,官辦的釋菜豪華隆重,非是“蔬果菜羹”能打發了。如清順治二年(1645年),順治皇帝就下令,每月朔日行釋菜禮,設酒、芹、棗、栗,祭酒三獻于孔子及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子路、子游、子夏等“十哲”位前。彼時,四鼓齊集,執事者各司其事,文官爲主祭,武官相隨,啓扉迎神,舞六佾,樂奏咸平之章,行三跪九叩之禮。

近代以來,古老的釋菜之禮漸呈衰勢,但此習幷未絕迹,像南方嶺南一些地區至今仍保留有置菜 于 老師門外以示敬意的風俗。

從以上所看,“釋菜”雖不是以很豐厚的食物召待老師,但在意義上跟現在的謝師宴卻很象: 用這種方法表達對老師的敬重。
2007-08-17 6:21 am
三字經,話玉不啄 不成器
參考: 三字經


收錄日期: 2021-04-13 12:55: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6000051KK060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