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颱風泰培(Typhoon Tip)是有確切紀錄以來影響範圍最大(第二大是颱風尤特),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且因其生成位置位於西太平洋,因此被稱為超級颱風泰培(Super Typhoon Tip)。日本1979年的大範圍洪災就是由這個颱風造成的。當時日本國內一向不以命名稱呼颱風,所以當時日本氣象台對內稱呼該颱風為第20號颱風,並在記錄裡記為昭和54年第20號颱風。
發展歷程
泰培的前身是一個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熱帶低氣壓。根據紀錄,它於1979年10月4日0時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丘克島東南面海域上產生。在格林尼治標準時0時(下同),它位於北緯6.3度,東經154.10度。
10月6日0時,熱帶氣旋泰培加強為熱帶風暴,被聯合颱風中心編號為197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第23號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台正式命名為台風20號。
10月9日18時,風力加強至颱風程度。
當颱風泰培進入一個非常適宜其增強的海域以後即迅速增強,在42小時內從第一級颱風增強成為第五級颱風。它於10月11日6時風力達至超級颱風程度,其近中心最低氣壓由996毫巴快速降至896毫巴。同時颱風的環流半徑創紀錄地達到了1,350英里(相當於2,170 公里),幾乎可以覆蓋大半個美國本土,而它的達到颱風強度的風暴圈半徑也達到了675英里(相當於1,085公里)。形象地說,如果一個同樣大小和規模的颶風正面襲擊佛羅里達南部的話,那麼它的強大風力最北可以影響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最南可以達到墨西哥尤卡坦州的梅里達(Mérida, Yucatán)和牙買加的金斯敦。
10月12日6時,泰培奪得觀測史上的最低中心氣壓紀錄,只有870百帕。最大風速達到70m/s,而風速達到25m/s以上的暴風圈半徑更有300km之闊。當時泰培的強度還未有絲毫減弱的跡象,最終其中心風力最高達到了305公里/小時(85米/秒)。這兩項量度均創下了歷史紀錄,至今仍無熱帶氣旋能夠打破。
10月13日,泰培風力開始減弱,但仍然是一個四級台風,平均風力亦有36m/s。
10月19日,泰培在日本近畿和歌山縣的白浜町附近登陸。當時泰培已減弱成為一個一級颱風,但當時的中心氣壓仍有965百帕、平均風速亦有35m/s。
隨後泰培橫過日本九州、並在日本北海道釧路市附近再次登陸。
泰培減弱為溫帶低氣壓後再度增強,於10月20日15時錄得氣壓950百帕。隨後風暴沿阿留申群島向東前進,於22日踏入西經範圍。
這個台風的大型暴風圈非常廣闊,可以把日本最主要的四個大島都納入它的暴風圈內。它的影響範圍也非常廣闊:從最南的北緯5度、到轉為溫帶氣旋前的北緯45度;最西達到東經133度,而成為溫帶氣旋後,更越過國際換日線。
首都圈遭受暴風雨吹襲,鐵路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通通處於癱瘓狀態。在千葉縣館山市則錄得最大瞬間風速為50.m/s,東京則錄得38.2m/s。
北海道網走市錄得37.4m/s的最大陣風。在北海道東部,漁船相繼遭險沉沒。在釧路市,死者及失蹤者共有67名。
紀伊半島錄得超過900毫米的雨量紀錄。
被害狀況
110人死亡、5人失蹤、543人受傷
139棟房屋倒塌,另有1,287棟受損
床上浸水8,157棟、床下浸水47,943棟
耕地受害25,451公頃
船舶受害19隻
日本的農業和漁業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重大損失。
在達到最高時速後,泰培逐漸減弱並嚮日本沿海靠近。大量的不間斷的降水,導致了本州島多處塌方和泥石流。最終泰培減弱為弱風暴並於10月19日在日本登陸,但它所帶來的損失一點也不少。泰培一共造成了68人死亡
颱風編號 "7919
形成時間 "1979年10月6日
消散時間 " 1979年10月19日
壽命"約13天
最大強度 "超級強烈颱風
中心最低氣壓" 870百帕
中心最大風速"每秒85公尺 (17級風以上)
最大暴風半徑"約1100公里
侵襲區域 " 關島、雅浦島、帛琉、菲律賓東緣、日本
這個超級颱風,誕生於1979年10月4日,在關島東南方約兩千公里的海面上形成,當時只是個熱帶低壓。起初颱風的路徑並不穩定,持續在北緯5~10度,東經150~155度間打轉。10月6日,增強為輕度颱風,颱風仍繼續打轉,直到10月8日才開始穩定地向北北西移動,1天後轉向偏西運動。
颱風泰培的路徑
颱風減弱一直到10月15日左右,才減弱為中度颱風,這時颱風一度威脅台灣。不過,在10月16日,颱風偏北移動,台灣才免於被威脅。颱風開始影響日本了。琉球則為首當其衝,當時颱風的中心風速為110節。
隨後,颱風轉向東北移動,在10月18日於日本紀伊半島登陸,並減弱為輕度颱風。10月19日,颱風在日本東北地區近海變性為溫帶氣旋。由於年代太久遠了,並不清楚此颱風在日本地區所造成的影響。泰培颱颱風傳奇的一生便結束了。
這颱風的終極強度並未能持久,在10月13日,颱風開始漸漸減弱。當時狄普颱風的位置仍在廣大的太平洋上,所在緯度約在北緯15~20度。關於這件事,香港地區的風迷引來了熱烈討論。有人說,當時狄普颱風的暴風半徑十分巨大,達1100公里,當颱風減弱的時候,暴風圈的邊緣已經接觸了菲律賓東緣,所以會漸漸減弱。不過,有人認為,即便颱風的暴風圈已接觸陸地,颱風應該還不會有明顯的減弱,直到中心登陸之後才會有明顯的減弱。總之,狄普颱風為何在熱帶海洋上漸漸減弱,仍是個謎團。
第二大是颱風尤特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颱風尤特,為香港帶來千禧年以來的第一個 8 號風球,也是中文地帶面世以來遇到的第一個 8 號風球,尤特是一個大型颱風,其直徑達一千多公里,比起一般出現在南中國海的颱風,大了足足兩倍,被各個氣象站喻為二十年來南中國海最厲害的颱風!它挾著雷霆萬鈞的氣勢,掠過菲律賓北部,然後逐漸迫近香港,眼看尤特將會橫掃香港之際,尤特竟戲劇性地迅速減弱,
在登陸前已被世界各地的氣象站降級為強烈熱帶風暴 (香港天文台除外),而香港天文台亦在尤特登陸時將之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更僥倖的是 (對香港來說),尤特的路徑比預測中的較為偏北,以致它不但沒有在香港登陸,而且在影響香港最少的東邊 (惠來) 登陸,由於香港東面多高山,颱風在香港東面登陸對香港所這成的破壞比較少,以致香港市民總覺得颱風期間,外面的風勢似乎是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