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on.cc/special/govtstructure/img/c12_profile.jpg
圖片參考:
http://on.cc/special/govtstructure/img/c12_chart_graphic.jpg
圖片參考:
http://on.cc/special/govtstructure/img/c12_bottom.jpg
星島日報
A06 | 要聞 | 社評 2007-06-24
新班子要贏就要靠隊形
特首曾蔭權昨日公布了下屆特區班子主要官員的名單,三司十二局有架構上的重新調配,三司中有兩個位置換了人,十二局中亦有五個新面孔加入,若論新鮮感,相 信不會令市民失望。由於曾蔭權是以高民望、高提名、高得票獲得連任,市民都希望這位強勢特首,能領導他的班子,實踐他的競選承諾,為香港再創新高峰。
新公布的班子名單,外界普遍認為有幾個特色,首先是公務員色彩濃厚;其次是年輕化;三是團隊感覺比較強。
公務員治港的迷思
先說第一個特色,有人形容這是「公務員治港」時代來臨了。如果細心比較,第一屆領導班子,除了特首董 建華出身商界,不是公務員之外,三司中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都是公務員,梁愛詩則是律師出仕,後來推行問責制,才加入了包括前財政司司 長梁錦松在內的非公務員。
今屆名單中,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律政司司長黃仁龍都不是公務員出身,另外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 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外界覺得公務員色彩濃厚,除了因為外來局長人數略減和特首做了三十多年公務員外,也因為幾個出身 不是公務員的官員,都已投身政府多時,在公眾感覺上已被公務員化。
對 於公務員治港,市民感覺有利有弊,好處是香港公務員一向以廉潔和效率聞名;不足之處是為官多年,很易受成規局限,容易缺乏新思維。從回歸至今的經驗,相信 現時大部分市民都會認同,作為管治階層,需要相當專業的「知識」。像香港這樣成熟發達的大城市,穩中求進會比勇進改革更加適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務員 治港是不能避免的政治現實,這種色彩濃厚也不能全面視為負面;換一個角度來說,曾經長年做官的曾蔭權,從兩次選舉中,在政治意識上已出現急促轉變和成長, 出現非公務員化的現象,所以也可以說他正帶領一支公務員團隊邁向非公務員化,變成政治人才的雙向流動。
新 班子由公務員邁向政治過渡,雖然平均年齡比董班子還要略高,但因為加入多位四十多歲的司局長,予人感覺是年輕化,香港在殖民地時代缺乏政治培訓,回歸後要 港人治港,人才出現嚴重不足,這也是回歸初期政治經濟接連出現不安的原因之一,不少在建制核心的官員都面對痛苦的歷練和洗禮,有人從此退出政壇,有人變身 東山再起,今次新班子有多位年齡不足五十歲的官員,若果按公務員論資排輩,絕不可能走到台前,這也是領導層朝向政治問責的蛻變過程。香港如果要深化港人治 港,落實普選路程,政治人才的培養是必先要具備的條件。
實力平均星味較少
由於新班子採取不同年齡層平衡配搭,陣中耀目的政治明星似乎暫時不及第一次組成的問責班子,但隊形看來較為平均,若以足球隊作比喻,應是似「紅魔鬼」曼聯多於「藍戰士」車路士,至於能否打出好成績,就要看領隊曾蔭權有沒有「爵爺」費格遜的功架了。
特區的第三屆領導班子,總體歷練比過往豐富,這是較過往優勝之處,但他們面對的社會環境,同樣變得更加政治化。市民看見他們上場,當然希望他們能打出精采的比賽,而要打出好成績,關鍵就是要既能回應民意,同時又能在擇善固執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