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資本主義 and 共產主義

2007-08-16 12:33 am
請詳細說出什麼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

回答 (3)

2007-08-16 12:39 am
✔ 最佳答案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信仰或社會狀態。當他指社會狀態時,是指英文communist society,即共產主義社會;當他指政治信仰時,是指英文communism,又可以叫馬克思主義,

20世紀初,發展自馬克思主義的列寧主義,主張通過暴力革的手段,武裝奪取政權。

雖然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都沒有像小說《烏托邦》一樣詳細描述「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在理論上,共產主義是一個消除了階級的社會,一個生產力極大發展的社會,一個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極大豐富的社會,所有的財產歸全人類所有,產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會經濟權利,人們不再將勞動做為謀生的手段,而「勞動將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

根據共產主義的理論,要達到共產主義必須經歷長期的發展,而實現共產主義的第一步是通過革命,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說,就是佔人口少數的處統治和剝削地位的資產階級將會被佔人口多數長期處於被剝削被統治地位的廣大無產階級取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這個政權稱為是「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相信,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社會必將發展到社會主義並最終到達民主主義.

資本主義並沒有準確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義有不同的定義[1],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工具都歸私人所有,並藉著雇佣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裡,商品和服務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2],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

雖然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都被視為是資本主義制度[3],但其中一些國家也被稱為「混合經濟」[4],因為其政府掌控了生產的工具,並且對經濟實行干涉主義。更多...

資本主義也被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5]

詞源

"capital"一字來源於對動物的買賣及佔有,"capital"源於拉丁字"capitalis","capitalis"則源於原始印歐語的"kaput";—意思是「頭」,「頭」是一種在遠古年代的歐洲測量財富的方式--一個人擁有越多「頭」牛,那麼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動物或奴隸)和"cattle&;quot;(牛)這兩個字也是從"kaput";衍生而來的。

在許多語言中,貨幣的名稱以及某些經濟學里所用的術語至今仍然保存著它們與動物買賣及原始貿易在辭彙上的聯繫,譬如"fee"(費)是從高地古德語中的"faihu";(牛,錢)一詞衍生而來,"rupee&;quot;(盧比)是從梵文中的"rupya";(銀)一詞衍生而來,"buck"(一塊錢)原指一種鹿皮,"pecuniary"(金錢的)是從拉丁文中的"pecu"(一個人的牛群及羊群)一詞衍生而來,"stock";(股票)是從英文中的 "livestock"(牲口)一詞衍生而來,"peso"(比索)是從梵文中的"pashu";(牛)一詞衍生而來,等等。
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
放大
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

Kapitalist一詞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所發表的共產黨宣言裡第一次出現;不過,宣言裡並沒有出現後來德語裡與capitalism同義的Kapitalismus一詞。第一個使用capitalism一詞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他以此表示大量資本的所有權,而非一種生產的制度。

1867年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使用了資本家一詞來稱呼資本的所有人,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則使用了「資本形式的生產」(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form)並在資本論裡使用"Kapitalist"和"capitalist"等名稱(表示資本的私人所有人)。不過,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來形容生產制度的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納·宋巴特(Werner Sombart),於1902年的著作Die Juden und das Wirtschaftsleben裡。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馬克斯·韋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使用這一詞。

辭典裡對於資本主義的定義總是不斷改變。例如,1909年出版的世紀辭典(Century Dictionary)對於資本主義的定義是:

1. 擁有資本或財產的國家;和對於資本的佔有。
2. 眾多資本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以及,對於大量或聯合的資本的權力或影響力。

至於當代的定義,或許是因為受到了19世紀的哲學和意識形態爭論的影響,則將其定義為一種經濟制度(如同宋巴特和偉伯使用的)。例如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對資本主義的定義是:「一個由私人或公司擁有資本財的經濟系統,經由私人的決定進行投資而非經由國家的控制,以及價格、生產、銷售產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場所決定。」

不過,英國1987年版的牛津英語辭典將其定義為:「佔有資本的狀況;資本家的身分;擁護資本家存在的制度。」這與美國辭典的定義差異也或許是因為意識形態和詞源解釋不同而造成的。資本家理論

許多人強調對於資本的私人所有權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或強調自由市場的重要性對於資本聚集和資本主義機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些人則以階級的分析來研究資本主義,包括了社會的階級架構以及勞工與資產階級間的關係。一些人則注重國際貿易制度的發展。不過,資本主義所假設的本質,是一個允許人們藉由貨幣貿易來追求利潤的社會。

在敘述資本主義時,哈耶克指出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自我組織特質,經濟並非交由政府進行管理,而是依賴自由價格機制來協調資源的分配。許多人例如亞當·斯密主張個人追求各自利益的價值觀,以反對利他主義提倡共同替「公共利益」服務的主張。他們認為藉由個人和公司追求各自的利益才能創造更有效的社會利益。

人類經濟學家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則主張亞當·斯密當時主要只是論述一個生產的組織時期。對波蘭尼而言,資本主義與早期的商業時期的重商主義不同,因為資本主義將土地、勞動力、和貨幣商品化了。而重工主義則是在產業的工廠制度轉變為國際化的商業架構過程中所浮現的問題,在歷史的角度上,這個系統需要一個能確保支援產業成分的機制,才能將其商品化;而不是透過自我組織的行動過程。他以此推論認為國家必須有力而緊密地干預經濟。

這些理論家也注意到歐洲國家在16世紀至19世紀之間的各種經濟制度的改變,尤其是在個人和團體以「公司」(或法人)形式來買賣資本產品的權利問題上,以及對於土地、勞工、和貨幣(參見金融和信用)在自由市場上(參見貿易)的買賣,並且也改倚賴國家來保護私人財產的權利,而不是透過封建形式的保護和義務制度。

由於資本主義一詞的模糊定義,討論和爭議也由此浮現。特別是在對於資本主義是否為一種真正的制度、或觀念的爭論上,例如它是否真的在經濟學上被運用?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資本主義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存在?(參見混合經濟)。在歷史的觀點上,也有爭論圍繞於資本主義是否存在於特定的時代或地理區域,又或者資本主義是否於各種時代和地點都曾存在過。一些人將資本主義解釋為純為的經濟制度,一些人則認為資本主義是一種政治、社會、和文化制度的結合。
2007-08-16 12:41 am
資本主義

本主義並沒有準確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義有不同的定義[1],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私人所有,並藉著雇佣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裡,商品和服務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2],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

雖然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都被視為是資本主義制度[3],但其中一些國家也被稱為「混合經濟」[4],因為其政府掌控了生產的工具,並且對經濟實行干涉主義。更多...

資本主義也被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5]

==========================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乃指任何基於共同的所有、生產、消費、自治,甚至共同的性生活之社會安排。這個名詞同時指涉如此的社會與實踐,以及任何提倡它們的理論。前者的實例如歷史中常見的宗教修道會,以及從存在於十六世紀再洗禮教派到當代“反體制文化”之激進生活共同體;而擁護共產主義最著名的例子應當是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中所提倡的守護者階級共產的政治體制。

  十九世紀中期,包括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內之日漸茁壯的社會運動中之激進派系,為了與其他被認為較不一貫的社會主義團體劃清界線,而自稱是共產主義者。因此,指涉的若是那個時期,共產主義通常是由馬、恩二氏所發展之觀念體系的同義詞,雖然他們常將“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二詞交換使用。此種意義的共產主義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的全體教義;因此它是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理論之批判,也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計畫。雖然有時它特別指這個革命的終極目標 在革命後出現的一個構想中的社會,它被模糊地預示為沒有財產、沒有階級或分工、以及沒有強制和支配的機構。馬、恩的著作並未詳細描繪這種社會的明確景象;而且關於未來的共產社會應可預期(如果有)何種程度的殘餘之異化和壓迫現象,馬克思主義者之間也時生爭論。馬、恩二氏所暗示的某些情況,乃從他們宣稱盛行於人類野蠻遠祖之原始共產主義的觀念而來。

  馬、恩最初的追隨者中即有人不再使用這個名詞;而本世紀初大部分馬克思主義者都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共產主義這個名詞於1917年列寧領導之俄國革命後復活,列寧將俄國馬克思主義運動中屬於他的派系重新命名為“共產黨”;並且強迫所有欲參加新成立的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的政黨採用這個名稱,以便與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劃清界線。故從此共產主義即指,視列寧及其布爾什維克派的理念與行動為對馬克思主義之唯一正確詮釋,以及贊同這種詮釋的一切政黨。

  列寧主義的特徵,是其堅持有意義的社會變遷唯有透過革命才能達成,而改革則有腐化被壓迫者的傾向。再者,它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在資本主義低度發展地區之應用,以及因此而發展彈性的政治策略,包括動員農民和少數種族團體以從事革命。最主要的是它強調由職業革命家組成“先鋒黨”(vanguard party)之必要,而處理“意識” 即歷史與政治法則正確知識 的工作便歸於這些革命家。在黨內及其許多用來動員勞動階級和其假設同盟的輔助組織中,革命先鋒受命藉由結合群眾動員與官僚控制之方法,確保開明“意識”對盲動之優越性,此即列寧所謂的“民主集中制”。最後,列寧主義蘊藏俄國共產黨治理其國家所累積之經驗,共產主義因此意含共產黨統治的理論與實踐。

  雖然當權的共黨領袖通常避免稱其統治的乃是共產主義的體制,但西方已習於此般稱呼。共產主義因此指涉任何由共產黨所統治的社會或社會集團。

  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已發展出共產黨統治的成熟型態。故從1930年代始,共產主義又變成了史達林主義或新史達林主義的同義詞,這是一個共黨自稱為開明領導並主張有權代表全體國民的體制。它經由控制所有的組織、結社、全部的傳播媒體、教育、娛樂、個人職位與事業的方式,來強化這個主張,這些體制的首要目標是藉著動員式的工業化計畫,以獲致快速的經濟成長,此乃透過中央集權的統制經濟而達成。因此,史達林式的共產主義也是一種企業家體制。

  所以,當代的共產主義社會並不像馬、恩所提示之共產主義的景象,甚至也不似列寧在他未完成的著作《國家與革命》(The State and Revolution)中所提及的共產主義觀。然而那個景象縈繞不去,且使共產黨內不斷有人企圖尋找替代列寧式與史達林式理論和實踐的出路。因而當代之共產主義並沒有單一的正統,而是持續增長的正統與異端之糾結,雙方皆援引馬、恩的思想以支持其論證,但卻又進行猛烈的鬥爭。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03: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5000051KK035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