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係唔係以前有一支步槍成日炸膛

2007-08-15 7:06 am
係中越戰爭果時聽講有支槍成日炸膛,最後搞到解放軍唔要佢果支係那支?
(好似話係自製)

回答 (2)

2007-08-19 6:39 am
✔ 最佳答案
樓主問的問題好冷門,想信知的人不多,所以好難有人答到你!因為這枝槍對外保密了五年,之後只在中越戰爭中用過,之後就全面回收,前後只出現了18年,而且並不出名,所以人們對這枝槍的認識自然有限。本人也是機緣巧合,廿十多年前購了一本現代軍事雜誌,才有有關的專題介紹,這枝槍的名字就是:「六三式自動步槍」了。有相睇呀!不是憑空老作: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59dmznjpd9

六三式自動步槍在西方軍事家來說,仍會將之稱為六八式,可知六三式至少有五年時間對外界是一片空白的,原因是一直列入國防保密項目中,絕少供應給接受中國軍援的國家,至六八年才暴光,不過正式名稱確是六三式: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65dcn8qzg2


六三式自動步槍,是中國第一枝自行研製並且曾經大量生產的制式槍械,而且亦曾大量裝備部隊使用,可式因為設計建基的戰術思想及生產技術問題,最後提早壽終正寢,靜靜地成為歷史!不過六三式最大的特色,是以設計一枝輕量化的自動步槍,以取代原有沈重的蘇聯制式自動步槍。可說是走對了路!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63cmrddchj

六三式其外型仍保留很大的蘇式槍械特色,甚似蘇聯的SKS卡賓槍,不過實際是以蘇式槍械AK-47為基礎而研發的槍械,六三式的槍栓和發射機皆是由AK-47發展而來的: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77fvgk84ck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75ccwrn3mz

六三式的槍身採用了傳統的一體式木質槍托,復進部份與AK-47大致相同,都是由彈簧、復進機及槍栓三個部份組成,結構十分簡單。槍身上蓋較短小,當復進機拉後時,槍膛就整個露出來。而槍管很長,達520毫米,因而氣筒的進口位置相對較後,距槍口250毫米,氣筒的頂蓋是塑料製造,標呎設在氣筒蓋後末端的頂部,標呎刻度由1至10共分十格,標示100至1000米,20發的子彈匣呈彎月型,彈匣釋放桿與AK-47的設計一樣。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61hkhgzvpg

六三式的發射選擇掣在槍身右邊,位置很低,就在板機護圈前面,掣鈕十分細小,分前、中、後三個位置,撥到最後是「0」字,表示上鎖,中間是「1」字,表示單發,最前面是「2」字,表示連發。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67dqnxpgws


六三式槍身基本分解程序與AK-47一脈相承,擊發部份十分簡單,但氣動系統則較複雜,與AK-47大異其趣: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79czkw74gd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69d9zj8kfx

六三式自動步槍仍採用蘇聯式M1943 7.62X39毫米子彈,由於槍栓較輕,後座力減弱不少,以半自動形式射擊單發子彈,集彈效果比AK-47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的槍口初速較高,達730/秒,接近SKS卡賓槍,因為彈道性能好,標呎設有1000米表示有效射程可達1公里!
不過到全自動射擊時就完全不同了,由於槍栓輕,射速高,每分鐘達750發,後座力小理論上應該容易控制,但由於氣室上蓋是塑料製造,非常容易發熱,射手無法用左手握牢,只能將手放在彈匣上,所以射手只能控制整枝槍的後半部,而前半部就因為槍身在全自動射擊時猛烈上揚,影響射擊集彈效果:

圖片參考:http://docs.google.com/FilePage?id=dcgn6w33_73dg7nkpg6

所以六三式最致命的缺點全在全自動射擊設計上:
1. 設計時只側重單發射擊的命中率,而忽略了士兵在近接距離時全自動射擊穩定的重要性,而不設手槍式握把更是極大的漏洞。(由此可見,當年設計六三式時,戰術理念仍停留在二戰的情況,以能射得遠為好,不過近代戰因為多了許多步兵載具如直昇機、裝甲運兵車等,可以將士兵載到最近距離投入戰鬥,近接駁火的機會大很多,根本無機會發揮遠射程的優點,近程火力與集彈性不足就只有吃虧的份兒!)
2. 只重視減輕槍身重量,卻忽視了槍身過長的影響,以中國士兵的體能來說,AK-47未免太重,而六三式全重僅7磅,是很輕盈,但槍身達1032毫米,攜帶不便,而近距離駁火時槍身過長瞄準也不靈活。
3. 槍身氣筒結構複雜,化簡就繁,加上一些零件體積太少,不利於戰場維修及清潔槍身,而且一體式木質槍身也不利於作部件更換。
4. 槍身的耐用性和穩定性是最大問題,在越南戰場,不少中國士兵發覺六三式在連續發射五百至六百發子彈後就出現卡彈現象,而射擊達一千發子彈更會發生爆瞠的現象。這種情況,顯示出六三式在設計時沒有經過嚴格的射擊測試,加上因為減軾重量而使槍身鋼材單薄,製造過程中品質控制不嚴,使槍身抵受不住射擊時的高溫而出現金屬疲勞,是六三式最終要全面收回的致命原因。
不過總計六三式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評價武器就不應單以成敗論英雄!沒經過失敗,或沒從失敗中吸收經驗,就不能試出成功來。中國人就往往賤視失敗經驗,失敗了就避而不談原因,或視失敗因為某些人的陰謀腐敗,之後就大造文章,穿鑿附會一番,殊屬可憐可悲的心態!六三式的失敗,中國軍方仍能實事求是,攪步槍輕量化。自動步槍輕量化,不止是大勢所趨,更是可以配會中國軍人的體能特點,武器與戰術的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參考: 1982年2月出版的現代軍事雜誌第12頁至18頁,原作者c.k.Leung
2007-08-15 8:58 pm
The story dated back to 1945......after Japan surrendered......the National Army received a lot of 6.5mm type 89 rifle from Japan......but only few ammunition left......
In order not to waste these military material.....the National Government decided to drill wide the 6.5mm rifle to 7.92mm so as the standard rounds of China Army could be put into these "special weapon".
However, due to the thinner wall of breech as well as barrel after modification......these special weapons are easy to explode......especially when using poor quality of ammunitions......
Many of these special weapons were kept in service till 1979 war with Vietnam......unbelievable?

2007-08-15 13:32:23 補充:
sorry, its type 38 rifle, not type 89.....sorry....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08: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4000051KK065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