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希望能幫到您
圖片參考:
http://us.i1.yimg.com/us.yimg.com/i/mesg/tsmileys2/40.gif
意見:其實說真的,香港真的有很多的優勢,但實在是很難拿別的國家的港口型城市來比,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其影響因素是很多的,例如就跟你說的一樣,一定跟英國早期的統治有關,因為英國給了香港很多的基礎建設,不管是硬體的或是軟體的,都有相當完整的貢獻,也正因為如此,在1997年之前才會有那麼多人害怕中共的統治!
by the way如果真的要比的話,那以下是上海跟香港的比較:
走在上海街頭,香港人都驚嘆上海高速發展,上海人自豪滿希望;香港人都愛跟上海比較,怕香港優勢不再。上海人卻不和香港比較,他們比較的對象是紐約、倫敦。
內地一項調查顯視,香港仍是中國城市中最具經濟競爭力,走在深圳、上海之前,結果不叫人意外,香港人卻不能自滿。
究竟香港有什麼優勢? 大部份論者相信香港在城市軟件和管理方面,還是勝人一籌。但只要國內市場加快開放和資源流動,內地一線城市,也可在數年內追近香港今天某些軟件優勢。
知識和科技固然可以轉移,專業管理人材可於短時間內大量北上,現代化管理模式也可三數年間建立;甚至法規方面,國家加入WTO後也必須加快與國際接軌。未來數年,香港一個主要經濟功能,正是協助內地高速發展管理和法律等社會軟件。
長遠而言,香港還有什麼可持續優勢?一是不能轉移的香港地理位置。另一項難以抄襲的優勢,就是香港以百年時間累積演進較貼近國際社會的整體價值觀、道德觀、市民素質和精神面貌。這兩項優勢若不加以保護和深化,卻有衰落的危險。
香港作為中國南大門和東亞的一個運輸中樞,地理位置極佳,進一步發展物流業順理成章。但在貨櫃碼頭方面,近年我們受到鹽田、蛇口等港商有份參與迅速發展的港口挑戰;在空運方面,南韓任川機場,甚至將來上海浦東機場,也可成為我們的強勁對手。
一百多年前的香港,曾面對過類似挑戰。二十世紀初,香港還沒有鐵路,隨著國內鐵路發展,加上外國列強競爭,香港轉口港的位置,有可能被其他國內城市取代。為了英國和香港利益,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最初極不願干預商業,後來也不得不斥巨資興建九廣鐵路。
歷史告訴我們,在保護香港地理優勢方面,政府可扮演重要角色。
至於香港的價值觀優勢,有否因逐漸「面向一國」而下滑呢?
今天,上海的建設實在非常快,每隔半年,地圖也要換新的。去年,為要趕在APEC前完成綠化工程,夜半三點還在施工,這都是香港人難以想像的。若你到人民廣場附近的城市規劃館參觀,可看到上海市建設規模之大,重新規劃之全面。上海有的是土地和全國精英薈萃,有的是發展機會和希望。
再深入了解上海人生活,你卻會發現市民的普遍素質和精神面貌,也許比很多國內城市好多了,卻與國際級城市相距甚遠。
習慣排隊的香港人,永不會看到上海地鐵票務站前有人龍,因為沒有人會排隊的,買票都是要「搶」購。人們搶進車箱的粗暴程度,比香港人厲害好幾倍。路面的交通規矩更不用說。
香港整體市民素質和公民意識,還是比較好,較自律守秩序。就連大型遊行、集會也大多秩序井然。欠乏自律,任何社會都不能單靠警察維持法紀。缺乏較佳素質的公民,城市魅力大減。公民意識需要數代人的教育和努力培養,卻容易因流動人口或移民改變。今年,新年慶祝有人破壞公物等個別事件,更敲起警號。要維持一個高素質城市,不單政府需要不斷更新公民教育,每個以香港為家的公民都有責任正面影響身邊的人。
在上海,若你跟一般的青年相處,會發覺他們跟香港普遍青少年一樣,重視物質追潮流,對社會事務缺乏興趣。但身為獨生子的他們更加自我,重視個人利益和成就之餘,對誠實和誠信的觀念卻非常薄弱。
廉潔、公平競爭和商業道德的觀念,正是香港優勢所在。在國內做生意的都花不少金錢、時間、精力來防家賊。商業道德和誠信減少很多經濟成本。我們在廉潔方面的優勢,得來不易。在梁錦松懷緬的獅子山下年代,不少人對剛起步的廉政公署抵制和懷疑,無法想像沒有貪污賄賂的生活是怎樣的。今天,香港人應為誠信和廉潔的觀念自豪。可惜隨著回歸,靠關係、擦鞋文化甚至不同程度的賄賂風氣日盛。調查顯示外商對香港貪污印象不斷惡化。香港人不能短視,對公平、廉潔、誠信、道德操守,必須固執不妥協。
香港的重要價值更有法治精神(Rule of law),包涵非單純遵守法律,更具公義,制衡當權者的意義。政府官員宣傳香港,常把「法治」掛在口邊。但政府要求人大釋法事件,正是帶頭削弱法治精神;回歸後政府常強調的「依法治港」(Rule by law),箇中價值與法治相距甚遠。
平常心看上海迅速發展,她是追回失去的光陰。三四十年代上海,國際大都會的光芒比香港盛世時更璀璨。上海舊日優勢不單在於經濟商貿實力,更因城市開放、面向世界和包容。這些也曾是香港優勢。
創新求變的城市,必具備追求自由和包容的特質,才能造就打破常規的創意公民。回歸後的香港人,追求個人自由權利的心也許依然熾熱,但站出來維護社會自由公義的道德勇氣卻顯然不足。世界觀和包容性更褪色不少。社會意識變得內向;期望內地人來港消費,卻又對內地新移民埋怨歧視,矛盾之極。
香港人的心不是冷的。多次自殺慘劇後,市民對生命天使等活動的支持;可見香港優秀優值還在。
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米高積遜〈鏡中人〉歌詞道:要改變世界,先改變鏡中的我。中西薈萃的香港人,要尋找出路,就讓我們擇善固執,從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