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傳真機/電腦互聯網是哪一年發明的?

2007-08-14 8:12 pm
收音機/傳真機/電腦互聯網是哪一年發明的?

回答 (2)

2007-08-14 8:21 pm
✔ 最佳答案
收音機~
一是早期生產的收音機。收音機的歷史並不長,從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世界上第一隻電子二極體至今不足百年,半導體的問世僅有50年。我國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研製出1隻電晶體的“單管收音機”和三四隻電晶體的“來復式收音機”。這些“老古董”隨著新產品的不斷推出,早已被人們廢棄了,保存到現在的已相當不容易了。作為科技發展的見證,它們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物價值。

傳真機~
蘇格蘭發明家Alexander Bain於1843年取得的專利,被認為是與傳真機的出現有關,他以其對電鐘鐘擺的知識製作了第一個由前至後逐行掃瞄機制。
1861年,第一部傳真機Pantelegraph由Giovanni Caselli出售,當時電話尚未正式被發明。
1924年,RCA的一位設計師Richard H. Ranger發明了wireless photoradiogram,或無線電傳真,是今日傳真機的前身。一幅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照片,在1924年11月29日由紐約傳送至倫敦,成為首幅以無線電傳真技術傳送的影像,在兩年後開始了商業應用。無線電傳真直至今日仍被用作傳送天氣圖像及資訊。
一種早期的傳真方法Hellschreiber在1929年被Rudolf Hell發明,是當時機械影像掃瞄及傳送的先驅。
早期的傳真機採用阿摩尼亞水來作顯影液,到後期才出現才用特別熱感紙的傳真機。
1985年,GammaLink的創辦人Hank Magnuski博士,製作第一張電腦傳真擴充卡GammaFax。
現時的傳真機大多數都採用噴墨或雷射列印。

至於電腦互聯網我就唔清楚

2007-08-14 12:22:46 補充:
電腦互聯網的歷史~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認識到需要允許在不同電腦用戶和通信網路之間進行常規的通信。這促使了分散網路、排隊論和封包交換的研究。1960年美國國防部國防前沿研究項目署(ARPA)出於冷戰地考慮建立的ARPA網引發了技術進步並使其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中心。1973年ARPA網擴展成網際網路,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國和挪威電腦。
2007-08-14 8:21 pm
一) 收音機

二十世紀初,人們在發明了傳送電碼資訊的無線電報之後,又發明了傳送話音的
無線電話。而人們接著想到:無線電既然能夠傳送話音,那麽它也就能夠傳送音
樂;而且無線電訊號是可以被多人同時接收的,那麽作無線電臺向公衆進行廣播
也是可能的。

1906 年,美國的費森登教授在一次無線電通信實驗時,在世界上首次用調無線
電波發送音樂和講話,附近的許多無線電通信電臺接收到了費森登教授的信號。
但是,一般大衆是不可能都擁有無線電。要真正實現無線電廣播,就要有一種普
通公衆都能擁有的、專門用於收聽聲音信號的無線電接收機,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是在無線電廣播事業初期出現的一種簡單接收機,它是由美國科學家
鄧伍迪和皮卡爾德發明的。1910 年,隨著無線電廣播事業的興起,鄧伍迪和皮
卡爾德開始研究無線電接收機,他們利用某些礦石晶體進行試驗,發現方鉛礦石
具有檢波作用,如果將其與幾種簡單的元件相連接,就可以以接收到無線電臺放
送的廣播節目。礦石收音機無需電池,結構簡單,幾乎所有的無線電愛好者可自
己裝配製作。但它只能供一人收聽,而且接收性能也比較差。
本世紀初,無線電傳播技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各種無線電元件,如具有
檢波作用的二極體和具有放大穩壓作用的三極管等相繼發明,使無線電遠距離發
射、接收方面存在的一些難題一一獲得了解決,這就爲家用收音機的發展提供了
技術和物質條件。

1913 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阿姆斯壯發明了超外差電路,這種電路能有效地防
止兩個頻率相近信號在接收機中的互相干擾,能夠保證把不同頻率的信號區別開
來,使接收機能分別接收各個不同頻率的信號。同年,法國人來維利用超外差電
路製作成了收音機,並申請了專利,從而結束了以往收音機必須安裝許多旋鈕的
歷史,大大地簡化了收音機的調諧過程,爲工業化生産提供了條件。
1924 年,超外差式收音機首次投入市場1934 年得以推廣。今天世界上99%的無
線電收音機、電視、衛星地面站等都是利用超外差電路來進行工作的。

調頻收音機也是美國電路工程師阿姆斯壯發明的。1925 年,他發明了使載波的
暫態頻率,隨傳播信號的變化規律而變化的調製方法,即調頻方法。調頻要求工
作波長極短,必須使用特製的收音機,但由於它不怕餘波干擾,不串台,所以具
有極好的接收性能,而且還能播送和接收身歷聲信號。
最早時期的收音機由於使用的是電子管,大多都體積大、耗電多和笨重。直到
1948 年,美國工程師約翰巴丁等人發明了電晶體,收音機的小型化才得以實現。
1955 年,首批晶體管收音機幾乎同時在美國和日本問世。

二) 傳真機

海爾於1901年12月19日出生在德國南部的埃格米爾市。在1929年,他發明了利用電子傳送書寫文件的儀器,爲現代傳真機奠定基礎。

這項發明迅即獲得成功,使得海爾有能力設立自己的公司。他的收音機配件公司在世界

第2次大戰時期,還製造了編碼器和音響地雷引爆器。

此外,海爾還發明了第一架數碼打字機和最初款的彩色掃描器。

海爾的偉大發明使他獲頒德國最高榮譽勳銜。

三) 電腦互聯網

今天,誰也無從想像沒有互聯網的日子,生活和工作會怎樣過。但細想起來,互聯網的發明及普及只是短短 10 多年的事。15 年前,Tim Berners-Lee 爵士寫了第一個網頁,其革命性大概可媲美電報或電話的發明。

現時定居美國的 Tim 為英國人,成功考入牛津大學攻讀物理時,IBM 的個人電腦還未面世,他用烙鐵、晶體管、一個 M6800 處理器及舊電視機自製了第一部電腦。而他與一名友人因屢當黑客,卒被禁止使用大學內的電腦。

80 年,他在瑞士日內瓦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 CERN(此機構曾於 Dan Brown 的著作中出現)中擔任了幾個月的軟體工程顧問,其間他提議開發一個「超文本」概念的計劃,以便研究人員之間可共用及更新資料。這個從未發表的「Enquire」程式,卻為 Tim 奠下了互聯網的概念。

幾年後,他正式加入 CERN。89 年,CERN 已是歐洲最大規模的網絡研發中心。他想到將超文本概念嵌入網絡 —— 也就是互聯網的雛形。他與另一名科學家及上司合作,運用早年的 Enquire 程式,最後由他親自設計及建造第一個網絡瀏覽器及編輯軟件。第一個網站 http︰//info.cern.ch/,於 91 年 8 月 6 日面世,上載互聯網的定義,如何建立伺服器及取得瀏覽器,同時公開所有源碼。

Tim 未有為這個劃時代的發明申請任何專利權或版權,94 年他成立互聯網組織,正式決定互聯網技術不設權限,任何人都可輕易取得。這種無私的精神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Tim 也因此取得多國的表揚,《時代》雜誌提名的 20 世紀 100 個最有才智的人,他亦榜上有名。

現時,Tim 仍積極從事各種研究工作。去年他談到互聯網的發展,表示流行的「博客」與當初他發明互聯網的目的非常接近。「你只要寫上一般的文字便行了,我真的十分、十分高興見到互聯網朝着這個更有創意的方向發展。」


收錄日期: 2021-04-16 13:11: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4000051KK017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