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侵磨較叉燒包''係由幾時開始有?

2007-08-13 1:15 am
同埋點解會咁講?係出自邊到?

回答 (1)

2007-08-13 1:37 am
✔ 最佳答案
其實應該係"程尋、磨較、叉燒包"
D人讀讀下就讀成"清侵、磨教、叉燒包"囉...

石頭、剪刀、布--在唔同地方有唔同既簡稱,例如:在香港會稱之為:「猜程尋」。而包剪DUP,又有其意思:
猜--有猜測, 揣測既意思
程--有估前面要點行既意思
尋--有尋找既意思

成句既意思可以係指大家係玩這遊戲時,斷估其他人既意向。因為玩哩個猜包剪DUP既同時, 大家要估吓對方既出拳方向,及揣摩吓對手既招數。

而猜拳(包剪DUP,又或清尋磨)既出處,就要追溯番以下既故仔:

「猜拳」一名,最早見於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可是那時的猜拳與現在的略有不同。陸容說:「今人以猜拳為藏鬮,殷仲堪與桓玄共藏鉤,顧愷之取鉤,桓遂勝。或言鉤弋夫人手拳曲,時人效之,因為此戲。」可見當時「猜」的是手中藏匿的東西,而現在只是「猜」對方出幾個手指。所以古代的猜拳又名「猜枚」、「藏鬮」、「藏鉤」,陸容認為它起源於漢武帝的宮妃——手有拘攣症的鉤弋夫人。猜拳又稱「划拳」、「豁拳」、「豁指頭」、「搳拳」、「拇戰」、「拇陣」等。現今的猜拳吃酒是粗豪的,甚至帶有江湖綠林的色彩,它還稱為「戰」,有酒量者可以自稱擂主,先自乾一大杯,向勇者挑戰,真像打擂台一樣。當然,如果猜拳拇戰的是閨中少女,那麼會別有一種嫵媚。《紅樓夢》六十二回寫史湘雲、芳官等人飲酒划拳,「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滿廳中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真是十分熱鬧」。像這樣的「閨中猜拳圖」卻很少有畫家描繪呢!


「猜拳」是最大眾化的一種酒令,它沒有、也不需要有令官主持,只要兩個人以上飲酒,就可以吆三喝四「拇戰」(猜拳的別名)起來。從南到北,遠起新疆,東到台灣都可以聽到「七個巧哇!」、「八匹馬啊!」等呼喊聲。
「猜拳」一名,最早見於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可是那時的猜拳與現在的略有不同。陸容說:「今人以猜拳為藏鬮,殷仲堪與桓玄共藏鉤,顧愷之取鉤,桓遂勝。或言鉤弋夫人手拳曲,時人效之,因為此戲。」可見當時「猜」的是手中藏匿的東西,而現在只是「猜」對方出幾個手指。所以古代的猜拳又名「猜枚」、「藏鬮」、「藏鉤」,陸容認為它起源於漢武帝的宮妃——手有拘攣症的鉤弋夫人。

猜拳又稱「划拳」、「豁拳」、「豁指頭」、「搳拳」、「拇戰」、「拇陣」等。現今的猜拳吃酒是粗豪的,甚至帶有江湖綠林的色彩,它還稱為「戰」,有酒量者可以自稱擂主,先自乾一大杯,向勇者挑戰,真像打擂台一樣。

2007-08-12 17:38:58 補充:
歷史如同圍棋和麻將,「石頭、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按照明朝人謝肇淛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猜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手勢令。 在與亞洲交往之前,西方沒有任何有關「石頭、剪刀、布」的記載。19世紀後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時候總認為是一種亞洲遊戲。中國人和韓國人一般都叫「石頭、剪刀、布」,而日本人則改成了「石頭、剪刀、紙(paper)」。這個事實暗示著「石頭、剪刀、紙」是從19世紀的日本傳入美洲的。

2007-08-12 17:39:57 補充:
你諗下, 我地平時帶既【包、剪、dup】又叫【猜程尋】架ma...【程尋】咪就係"dup"囉...【磨較】就係較剪, 幾十年前有d人係街專門幫人磨利d較剪同埋刀既... 佢地會大叫"磨較剪"產"刀【叉燒包】就係包囉, 不過比個名佢好聽d之ma...

2007-08-12 17:40:39 補充:
使用漢語的人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口令。有時,人們利用口令來稱呼「石頭、 剪子、布」這個遊戲。[編輯].B0.E5.8C.BA 跨地區「一—二—三!」(來自不同地區的人之間比賽時通常使用的。) 「石頭—剪子—布!」或「剪刀—石頭—布!」 「猜(Cèi)—猜(Céi)—猜(Céi)!」(北方地區) 「丁(Dìng)—杠(Gǎng)—猜(Céi)!」或「丁(Dìng)—杠(Gǎng)—錘(Chúi)! 」(山西、內蒙古、安徽等地) [編輯].97

2007-08-12 17:41:12 補充:
華北「猜(Cèi)—丁(Dīng)—殼(Ké)!」(北京附近。) 「猜(Cèi)—丁(Dīng)—殼(Ké)![丁(Dīng)—丁(Dīng)—殼(Ké)]*」(北京附近,第一次為平局,則反覆「丁丁殼」直到分出輸贏。) 「����(Cèi)—丁(Dīng)—戧(qiāng)(石家庄) 「砸—剪子—包!」 (天津) 「錛—鉸—裹!」(天津) 「恰(qià)—氣(qì)—敲(qiāo)!」(承德,也有將「氣(qì)」兒化的,即「氣兒(qìr)」) 「嘿—嘍—嘍!」(唐山) 「杠(Gàng)—剪(Jiān)—被(Béi)!」(河南新鄉) [編輯].9C

2007-08-12 17:41:28 補充:
華東「Qíng—Zōng—Bāng!」(杭州) 「Qǐng—Dóng—Cèi!」(蘇滬) 「Hòng—Lèng—Bā!」(溫州) 「Jiāng—Jūn—Bò!」(浙北)(跟日語里的很像) [編輯].97 華南「包—剪—揼!」(珠江三角洲一帶) 「程尋磨較叉燒包,老鼠唔食豆沙包!問你飽唔飽?唔飽食到飽!」(廣東,「磨較」亦有作「糯米」,「豆沙包」亦有作「奶油包」或「漢堡包」,或只講「叉燒—包!」或「漢堡—包!」) 「錘子—剪刀—布!」(福建地區) 剪錘」 (西安)

2007-08-12 17:41:40 補充:
[編輯].97 西南「剪子—包袱—錘!」 「叮噹鈴子—響!」(四川地區) 「石頭—剪子—帕子是包!」(重慶地區) 「Qing Zhong Shi Zai Se!」(自貢地區) 「實~拳兒!」(成都地區) [編輯].97 西北「猜(Cài)—包—吃(Chi)!」(蘭州及其周邊地區) 「猜(Cài)—咚—吃(Chi)!」或者「包

2007-08-12 17:42:05 補充:
其他方式的口令也有使用童謠的方式作為口令的。[編輯].A8.E6.89.8B.E7.9A.84.E7.8E.A9.E6.B3.95 不用手的玩法在中國北方寒冷的冬季,即使在室外短時間伸出手也可能讓人感到不舒服,而本遊戲在玩者戴手套的情況下不能順利進行,於是不用手的玩法應運而生。玩者雙腳併攏在原地跳三下以實現同步。在第三跳落地時根據雙腳的位置來表示所使用的「武器」。雙腳併攏是石頭,一前一後是剪子,一左一右是布。[編

2007-08-12 17:42:27 補充:
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玩法澳大利亞人在玩此遊戲時的口令經常是「剪刀,布,石頭!」或「布,剪刀,石頭!」 ,重音放在「石頭」(最後一個詞)上。也有喊作「錘子,剪刀,布!」,重音的位置相同。在喊出最後一個詞時(「石頭」或「布」)做出手勢,所以玩者們只能通過兩次喊聲以實現同步。受到日生巴西人的影響,巴西人在玩此遊戲時的口令是「Jan...ken...po!」(和日本人的一樣),重音放在「po」上。在喊出「po」的同時做出手勢。所以,與澳大利亞人的喊法相同,在真正出拳前只有兩次喊聲以實現同步。

2007-08-12 17:42:40 補充:
在臺灣,通常在進行遊戲前都不喊口令。在數3聲後,兩個玩者同時做出手勢,做出手勢後手就不允許晃動。外來遊客對此可能會感到很困惑,因為他們往往以為臺灣人的第一次晃手是「石頭」,故不少臺灣人在與外國人進行遊戲時會出「布」開始,以免混淆。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28: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2000051KK033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