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的風眼

2007-08-12 5:29 am
為什麼颱風的風眼沒有風?

回答 (3)

2007-08-12 7:19 pm
✔ 最佳答案
為什麼颱風的風眼沒有風?
咁你要先了解颱風的結構 ,
如何形成就不再重複, 因為樓上已講得很詳盡.
結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Hurricane_structure_graphic-zh.jpg/300px-Hurricane_structure_graphic-zh.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熱帶氣旋的結構
一個成熟的熱帶氣旋有以下的部分:

地面低壓
熱帶氣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個低壓區。地球海平面上所錄得最低的氣壓(870hPa)是在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熱帶氣旋颱風泰培中心所錄得的[1]。
暖心
熱帶氣旋的暖濕空氣環繞著中心旋轉上升,過程中水氣凝結釋放大量潛熱,熱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佈。熱帶氣旋內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氣溫都比氣旋外為高。[2]。
中心密集雲層區
圍繞熱帶氣旋中心旋轉的密集雲層區,通常是由雷暴產生的卷雲。[3]
風眼
強烈的熱帶氣旋的環流中心是下沉氣流,將形成一個風眼。眼內的天氣通常都是平靜無風,無雲,甚至時有陽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濤洶湧)。[4]。風眼通常都是呈圓形,直徑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5][6]較弱的熱帶氣旋的風眼可能被中心密集雲層區遮蔽,甚至沒有風眼結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e/Typhoon_amber_concentric_eyewalls.gif/300px-Typhoon_amber_concentric_eyewalls.gif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97年的颱風安珀正在進行眼壁置換

風眼牆(或稱眼壁)
包圍風眼的是圓桶狀的風眼牆,風眼牆內對流非常強烈,其雲層的高度在熱帶氣旋內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強度和風力的強度在熱帶氣旋內也是最大的。強烈的熱帶氣旋有眼壁置換週期,產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內壁。[7]其成因為熱帶氣旋眼壁外圍的螺旋雨帶重組,然後漸漸向內移動,竊取了眼壁的濕氣與能量。在這階段,熱帶氣旋進入了一個減弱的過程。在外圍新的眼壁完全取代舊眼壁,如果環境許可,熱帶氣旋會重新增強。[8]透過多頻微波掃描和雷達可以清楚觀測到眼牆更新週期中的熱帶氣旋出現雙重眼壁;[7]如果熱帶氣旋眼壁置換的過程較為明顯,更可從可見光和紅外線衛星雲圖上觀測到。
螺旋雨帶
螺旋雨帶是繞著熱帶氣旋中心運動的雨雲和雷暴。在北半球,螺旋雨帶向逆時針方向繞中心運動。螺旋雨帶會為地面帶來大風雨,而在每條雨帶之間則會較為平靜。在接近陸地的熱帶氣旋,螺旋雨帶中會形成龍捲風。[4]擁有多條螺旋雨帶的熱帶氣旋一般較強及發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輪狀颶風”的主要特徵是沒有螺旋雨帶。[9]
外散環流
所有低壓系統均需要高空輻散以持續增強,熱帶氣旋的輻散從所有方向流出。因為科里奧利力的作用,熱帶氣旋的高空呈反氣旋式外散環流。地面或海面的風強力向內旋轉,隨著高度上昇減弱,最終改變方向。這個特點和熱帶氣旋中心的暖心結構有關,所以熱帶氣旋需要垂直風切變微弱的環境維持暖心結構,才能延續輻散。[
2007-08-12 5:34 am
颱風是圍繞低壓中心猛烈旋轉的熱帶大氣旋渦。當它登陸後,受到粗糙不平的地面摩擦影響,風力便大大減弱,中心氣壓迅速升高。可是在高空,大風仍然圍繞著低氣壓中心吹颳著,來自海洋上高溫高濕的空氣仍然在上升和凝結,不斷製造出雨滴來。如果潮濕空氣遇到高山,向風波還會迫使它加速上升和凝結,那裡的暴雨就更激烈了。有時候,颱風登陸以後,「累」得實在動不了,不但風力減弱,連低氣壓中心也移動緩慢,甚至老是在一個地方停滯徘徊,這樣,暴雨連續數天傾瀉在同一個地區,災情當然更嚴重了。上面提及河南省遭受的特大暴雨,就是颱風登陸後的低氣壓中心一連數天在那兒停滯少動所造成的。


參考資料:
http://www.hkwcs.com /meteorology/q6.htm
2007-08-12 5:33 am
颱風(亦稱颶風或旋風)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一種強烈而具有破壞力的熱帶風暴,是一種環繞低壓系統而形成的漩渦狀氣流。風速極高(大於34米╱秒),但暴風中心(風眼)卻十分平靜。

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級12級及以上(即每秒32.7米)稱為颶風(hurricane)或本地近義字(local synonym),其中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颱風(typhoon),在孟加拉灣則另稱為旋風(cyclone)。

颱風通常於七月至十月間從熱帶海洋生成,並向西或西北方移動(在南半球則為西或西南方);登陸後風力會減弱。據美國軍方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太平洋及中國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17.7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分是八月,其次是九月和十月。

在非正式場合,泛指所有在北太平洋西部出現的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

每年生成的颱風以字母順序命名,原本均用女性名字,1978年起首次使用到男性名。
參考: 维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3 11:58: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1000051KK053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