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昔日:約西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西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西元前七八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西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紛爭的局面,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 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遊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 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修了很多部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婉蜒一萬餘裏”,從 此便有了萬里長城的稱號。
***羅哲文指出,長城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防禦擾掠的,目的在於封閉。其實,它還有保護通訊和商旅往來的對外開放功用。羅哲文說,長城在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是諸侯國家相互防禦之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主要是用於防禦匈奴的擾掠;以後許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區的統治者為防禦遊牧民族的擾掠而修築的。然而,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長城的功用得到拓展。秦朝時,沿長城12郡有大道相通,傳遞文書,商旅往來絡繹不絕。長城正是保證這些交通大道暢通的重要條件。漢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節往來,商旅往還都是走這條大道。長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築,用以保護被稱作“絲綢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北京地區的長城是最富特色、保存最完整的一段。1567年,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任薊鎮總兵,親自督修轄區內的長城。十幾年間,城墻高峙、墩臺林立、烽火相望,成為保護京師的堅固防線。長城北京段的修築遵循“因險制塞”的原則,呈半環狀蜿蜒起伏于崇山峻嶺之間。其中,八達嶺、居庸關、慕田峪、司馬臺、古北口、沿河城等段,雄、險、秀、奇,各具特色。
現今:被稱為“水上長城”的九門口長城作為萬里長城的子項目也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宜家係俾遊客觀光,係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
參考: big5.xinhuanet.com/gate/big5/.../ziliao/2003-09/19/content_1089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