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級12級及以上(即每秒32.7米)稱為颶風(hurricane)或本地近義字(local synonym),其中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颱風(typhoon),在孟加拉灣則另稱為旋風(cyclone)。
颱風通常於七月至十月間從熱帶海洋生成,並向西或西北方移動(在南半球則為西或西南方);登陸後風力會減弱。
路徑
颱風的主要生成地區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當中以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數目較少。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基本上全年都會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數最為頻密。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分佈與季節有關,在冬、春季較為偏南,夏天和初秋較為偏北。
熱帶氣旋生成後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所以副高的位置和範圍基本上決定了熱帶氣旋的路徑,其移動路徑大約可分為:
西行型
熱帶氣旋在菲律賓以東形成後,向西移動,並逐漸稍為偏北。於不同緯度生成的熱帶氣旋所經過的地區不一。緯度較低時會橫過菲律賓後進入南中國海,最後在中國廣東、海南,或越南登陸。緯度較高時可以經過巴士海峽,影響台灣,然後在廣東、福建登陸。由於冬、春兩季,副高位處較南,所以每年11月至5月的颱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亦會偏南,一般只在北緯16度以南進入南中國海,最後在越南登陸,間中亦影響泰國,甚至進入孟加拉灣,例如1989年的颱風Gay。
西北型
路徑和西行型接近,但向北分量增加。西北型颱風可以橫過台灣或穿越巴士海峽、之後在中國廣東及福建沿岸登陸;亦可能經過琉球群島,在中國浙江、江蘇一帶沿海登陸。這種路徑的颱風多數出現於每年盛夏七至八月間。
轉向型
熱帶氣旋在菲律賓以東或關島附近形成後,先向西北偏西移動,至北緯15至30度附近轉向西北,最後轉向北和東北,成一拋物線。在11月至5月,多數轉向型熱帶氣旋在東經130度以東的太平洋上轉向北,較少登陸東亞陸地,主要影響太平洋上的島嶼。6月和10至11月的轉向型熱帶氣旋亦多數在海上轉向。7至8月的熱帶氣旋在較北、較西的地方轉向,途徑可以影響台灣、東海或中國東部沿岸浙江、江蘇等地,轉向後可以影響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
特殊路徑
部份熱帶氣旋因外圍引導氣流不明,或受另一熱帶氣旋影響(如藤原效應),路徑出現打轉、停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