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癲癇症)一問

2007-08-10 10:03 pm
我想問大家知唔知呢個病....點先會有....同埋有呢個病唔可以做d咩?唔可以食d咩呢?

回答 (2)

2007-08-12 2:48 am
認識癲癇症

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 臺大醫院神經部 劉宏輝主治醫師


--------------------------------------------------------------------------------

前言

這個世界有很多有名的人都患有癲癇症,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凱撒大帝、洪秀全、畫家梵谷、音樂家海頓,他們都是癲癇症的病患。所以如果你是癲癇症的病患,不要感到孤獨和氣餒,治癒的機會有很多。

癲癇在台灣俗稱羊癲瘋、羊暈或豬母癲,古人以為是因為魔鬼附身或是神明降罪所致,因此治療不外乎求神問卜或驅鬼符咒。直到希臘醫學之父,希伯克拉底﹝Hippocrates﹞才明確的指出癲癇是腦的疾病所引起的。英國神經學大師傑克遜﹝John Hughling Jackson﹞為癲癇下了更明確的定義:他認為癲癇是由於腦中灰質的神經細胞不正常的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奧國的精神科醫師貝格﹝Hans Berger﹞發明了腦電圖記錄法﹝Electroencephalography﹞,這種腦部異常的放電終於可以被測定出來了。目前對癲癇症的定義如下:(1)它是一種先天或後天性的原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病變,(2)它的原因是由於腦部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現象,(3)臨床上可以看到的特徵是一種突發性而且是短暫性的發作,同時會有反覆性的發作情形。如果符合這種定義的話,我們就稱它作癲癇。

發生癲癇原因

癲癇的病因,源自各種影響腦的疾病,例如出生前後腦部缺氧所產生的腦部病變,或是由於頭部外傷、腦膜炎、日本腦炎的發生、先天性腦部畸形、或動靜脈畸形等,有些人則是因為長了腦瘤或中風之後引起腦部的病變,這些都可以引起癲癇症的發生,只有很少部份的病患是由於遺傳而來的。話雖如此,以目前醫學的現況,仍有約60%左右的病患是找不到原因的。癲癇症其實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疾病,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統計指出,每一千人中大約有5~10人患有癲癇症,因此台灣現有的癲癇人口約在10~20萬人左右。癲癇症好發的年齡有幾個時期;第一個好發的年齡是在出生前後,第二個是小學及中學入學的前後,第三個則是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較晚年齡才開始的癲癇,通常是由於有嚴重的腦部疾病所引起的,例如腦部腫瘤或腦中風等等。而比較年輕的發作,則可能是和出生前後的產程或先天性的畸形有關,一部份則是因為不明原因引起的。

癲癇臨床上的表現

臨床上,癲癇發作的情形可大致區分為兩大部分:全身性的發作及部分性的發作。第一大類型是全身性的發作,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大發作型,發作時病人會突然會發出一聲叫聲,然後患者會喪失意識而跌倒在地上,兩眼往上吊,眼神凝視。嘴唇發青,口中會流出口水來,手和腳會有僵硬的情形,接著就有對稱性的抽筋現象。發作的過程只有幾分鐘,然後患者就會很安靜,這時他已經很疲勞,需要休息,通常他會熟睡一陣子。在發作時,有可能會咬到舌頭或嘴唇,也可能尿失禁(但這情形很少)。

除了大發作之外,有一種叫做小發作的類型,這類型的病患好發於小學的學齡兒童。通常它是在一個連續動作的過程中瞬間停頓,兩眼凝視及意識障礙,經過幾秒鐘後就會恢復。這種發作情況多在學校裡被老師發現,因為老師可能在叫小朋友起來唸書時,結果發現這個小朋友突然間眼神呆滯,瞪著老師,沒有任何動作,也不回答老師的問題,幾秒鐘之後自己就會恢復意試,發作時病人自己完全沒有記憶,這種發作的情形,我們稱為失神性發作,屬全身性發作的一種類型。

第二大類型是部分性的發作,它是在腦部的某個部位有異常的放電現象。人類的大腦表面可因掌理的功能不同而分為許多所謂的功能區,如專管人們運動的運動區,掌理身體各部位感覺的感覺區,還有一些管情緒、記憶、感情的區域等等。在這些功能區有異常放電的情形,即可引起臨床相對的症狀,例如在運動區的部位發生了異常的放電,這時病人的手、腳或是臉部會有不自主的抽搐的情形。如果發生在感覺區時,病人會有異常的感覺(包括麻木、蟻行、刺痛等)。若是在管情緒的部位有異常的放電,病人會有害怕或是緊張的情形。至於發生在管理記憶的區域時,病人可能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者是對他熟悉的環境感到陌生及迷惑。有些在視覺或聽覺區發生異常的放電時,則會有幻覺、幻聽的情況產生。亦有部分的患者會感到有一股氣由胃部升起直衝鼻腔或腦門的奇特感覺,或感覺到一陣子頭暈目眩,甚至只有一種突如其來難以描述的感覺而已。

癲癇的判斷

如何來確定癲癇症呢?有些臨床現象看起來好像是癲癇發作,但其實和癲癇無關,例如因血液循環障礙所發生的失去意識(昏厥)。同樣地,也有些發作,一般人不把它看作是癲癇,但其實這種發作屬於癲癇。不論任何種類的發作,如果有抽筋痙攣現象,或者是意識狀況發生障礙的話,那麼就一定要去找醫師,以便確定發作的原因。為了判斷這個發作是不是癲癇,一個旁觀者對於發作當時的情形,儘可能詳細地描述是很重要的。至於患者本身,最多只能夠形容他的「預警感覺」(預兆),至於發作當時,他就毫無記憶。因而,在第一次看醫師時,旁觀者應該也陪患者到醫師處。

然後,醫生將做一個詳盡的理學及神經學檢查;最適當的是讓小兒科醫生或神經科醫師來檢查,之後醫生會安排腦電圖檢查。腦電圖檢查能夠提供專科醫師,有關是否有癲癇及發作類型相當重要的指示。而且,醫生在治療期間,也可以由腦電圖知道,是否這種治療充分有效。當然,除了腦波報告外,還必須要有一個詳細的實驗室生化檢查來補充腦波檢查報告。

在某些條件下,另外的一些檢查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頭部的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等。透過這種檢查所得的發現,對於尋找癲癇的病因或病灶和有效的治療非常有價值。

癲癇的治療

癲癇能不能有效的治療,在1938年以前,要治療癲癇症的確有相當大的困難,近年來醫學一直在持續的發展,尤其在1938年之後癲癇藥物已經開始能夠相當有效的來控制癲癇症,現在全世界仍然一直積極研究有新而有效的抗癲癇藥物,目前已陸續問世。藉著有效藥物之長期控制,可使腦部癲癇細胞不再產生異常放電,達到癲癇得以控制,不再發作的效果。一般而言,一旦確定是癲癇症的話,我們治療的時間一般來說至少需要三年,這三年內如果好好服藥,而癲癇症不再發作,表示頭部的異常放電已經經由藥物得到相當好的控制結果。在這種情況之下,醫師就可能會開始考慮有停藥的準備,根據病人的狀況,醫師會逐步的減少藥量,慢慢地將藥物完全停掉,所以癲癇症在目前是屬於能夠有效治療的一種疾病。整體而言,在所有的患者之中,約有百分之七十能夠利用一種藥物就達到完全不發作的治療效果,另外的百分之二十五,可能需要二種或是二種以上的藥物來治療,一般都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治療效果,至於剩下的百分之五,屬於難治型的癲癇症,這些病患雖然使用多種抗癲癇藥物,但是癲癇症還是持續的發作,需要做進一步的評估,如果找出其病灶是在一個確定的位置上,這時則可考慮以外科手術的方式來治療癲癇。

癲癇大發作的緊急處置

癲癇大發作如何處理呢?大發作看起來很厲害,其實並無生命危險,痙攣會自行消退,不必太緊張。在發作當時,醫護人員和您能做的事情都一樣,最重要的是確保呼吸道通暢,一定要讓病人頭側向一邊及側臥,將唾液引流和避免舌頭後倒而堵塞呼吸道。如果有過緊的領口袖口腰帶,要把它鬆開來。之後只需靜靜觀察他的發作型態,照顧病人的安全即可。絕不需要為了怕病人咬到舌頭而硬塞筷子、湯匙或手指到病人的牙齒間,這舉動並不能夠防止病人咬到舌頭,反而會造成病人口腔、牙齒的傷害。發作時手腳抽動時不要用力約束病人,以免造成骨折。我們以保護病人的安全為主,不需用力捏、用力搖晃叫醒病人、灌符水等。發作後給予安靜休息,一段時間後會自己醒來,在病患未完全清醒時勿給予任何藥物或食物、水,以防嗆到。若發作情形和往常一樣型態時,不必馬上送醫,可以在下次門診時告知醫師發作情形即可。但若在短時間內重複發作多次或有其他損傷,則須緊急送醫急救。

結語

癲癇症病患是長期受到台灣社會誤解與歧視的一群,因此他們在就學、就業、交友和婚姻方面遭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同時,家人也受到極大煎熬,影響所及,患者家屬和家庭皆面臨工作、教育、情緒和經濟等困難,因此就產生了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癲癇症是一種腦部的病變,並不是中古黑暗時代人們所認為的怪力亂神,它也不是精神病,大家不必以有色的眼光看待他們。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有很多的器官,器官會有疾病的現象,例如眼睛會近視、胃有胃炎等,大腦也是人的器官之一,而癲癇症只是腦部器官的疾病,我們不會歧視近視或胃炎,又何自外於癲癇呢?基本上,在二十世紀末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現代的醫學已有相當大的進步,癲癇症已經不再是不能治療的疾病,它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患者也能夠經由良好的治療之後,順利的回到社會,希望社會也能夠接納他們,使癲癇病友們過著更愉快、更正常的生活。
2007-08-10 10:07 pm
癲癇症又名『羊癇症』,俗稱『發羊吊』,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系統失調現象。腦神經系統是由成千上萬的腦細胞組成,在正常情況下,每個細胞均帶有極微量的電流。當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會引起陣發性的短暫大腦神經功能紊亂。所謂『癲癇症』,就是指病者有重複和自發性的癲癇傾向。

目前,香港仍沒有整體的統計數字顯示癲癇症有多普遍。一般來說,每二百至五百人中,便會有一人是持續性病發的癲癇症病患者。由此推算,香港已可能有三萬至六萬人受癲癇症影響。

成因
原發性(即原因不明)
遺傳
出生前因素,包括:妊婦感染(性病、風疹)或藥物影響
腦部病變或創傷,如:腦炎、腦膜炎、顱腦損傷、腦腫瘤、腦血管病
新陳代謝變化,包括:血糖低、血鈣低
嚴重的肝病和腎病
由此看來,癲癇症和孕婦懷孕時吃羊肉沒有任何關係。

癲癇症的種類
癲癇症的類型很多,大致分為兩種:

全腦性癲癇
局部性癲癇
依其發作時的症狀再細分,常見的症狀如下:

全身痙攣
跌倒
咬破舌頭
感覺麻木
發白日夢
目光呆滯
短暫記憶失常
胡言亂語
行動怪異
在癲癇發作過後感疲倦或頭痛,病者可以有一種或多種上述的癲癇形式,但每次病發的表現都是相似的。

癲癇症發病情況-全腦性癲癇



全腦性癲癇起源

開始便失去知覺,可能會尖叫一聲,然後全身僵硬,繼而昏倒,四肢陣攣抽搐。
可能會暫停呼吸而臉色轉藍
由於咬緊牙關,可能會咬破舌尖,大小便也可能失禁。
全腦性通常持續一至三分鐘,在恢復知覺後,病者會感到神智錯亂,有劇烈頭痛或想睡覺的感覺。
全身僵硬
如病者站著,會突然跌倒,但四肢沒有痙攣抽搐

全身軟弱乏力
病人突然全身肌肉放鬆,跌在地上,不省人事

陣攣抽搐
病者可能昏迷或清醒,四肢突然抽搐,通常發生於睡眠過後,未完全清醒的時候,或和其他癲癇形式一起出現。

失神:俗稱「小發作」
病人有幾秒鐘失去知覺,通常不會跌倒,四肢也不會抽搐,間中眼皮會頻密跳動。這情況常見於兒童。

癲癇症發病情況-局部性癲癇



局部性癲癇起源

簡單局部性癲癇
病者保持清醒
只有面部、手或腿部出現抽搐,有時會感到針刺、灼熱或其他特殊感覺。
複雜局部性癲癇
腦顳葉掌管情緒和記憶等功能。
當它受到影響時,病人初期可能會有一種奇異感覺由胃部上升,繼而產生錯覺或嗅到怪味,見到周圍的東西變形或變色。病者會局部失去知覺。
可能往前呆視,漠視別人的存在,如進入夢中一樣。無意識地重複咀嚼、舔唇、搓手、解扣、玩弄衣服或附近物件等動作,行走、奔跑或露出恐懼、歡樂、憤怒的表情,甚至大哭大笑。
治療方法
一般而言,藥物能幫助減少癲癇的發作,患者需長時期服食。

大部份的病者只須服食一種藥物便可。
在少數的情況下,亦會用上兩至三種的抗癲癇藥。
部分抗癲癇藥會有輕微的副作用,例如會引致渴睡症。通常將癲癇藥調較至適當的份量時,副作用便會消失。

病人在服藥後,身體如有任何不適,應告訴醫生,切勿擅自停藥。

當患者未能透過藥物有效控制其發作次數時,有部份可適合進行手術治療。然而,現時本地在這方面的手術治療,仍未普及。

癲癇病發作時的處理方法
針對全腦性癲癇病發患者:
保護癲癇病者,特別是其頭部位置 ;
移開週遭危險的物件 ;
把癲癇病者身體放側;同時,可放些薄身及柔軟的東西在其頭下,讓患者慢慢復原 ;
避免人群聚集圍觀,保持空氣流通 ;
不要強塞東西進癲癇病患者口裏 ;
切勿強行捉緊癲癇病患者或制止其抽搐 ;
記錄癲癇病患者抽搐的時間 ;
如果發現癲癇患者呼吸不暢順,應檢查其口中是否有嘔吐物、假牙之類,以免它們哽塞病者喉部
切勿給予癲癇患者飲食,也無需即時讓他服用抗癲癇藥。
針對局部性癲癇病患者:
安慰病患者 ;
引領病患者離開危險環境 ;
不要強行抑制病患者 ;
如病患者情緒受到影響,必須避免刺激病患者,減少病患者以及他人的危險;
不要單獨留下病患者 ;
記錄病患者病發的形式和時間 。
一般情況下,患者無需送院,除非出現以下情況:
第一次病發 ;
病患者受到損傷 ;
病患者懷有身孕或有糖尿病 ;
病患者持續性抽搐超過15分鐘 。
復康心得
作為病患者,不要因別人用奇異的眼光,而令自己失去信心,更不可用相同的眼光看待自己。要別人接納自己,自己先要接納自己,接納自己患病的事實。

社區復康
「社區復康網絡」為長期病患者及家屬提供一系列的服務項目,協助患者掌握知識及技巧,控制病情及適應病後生活。患者亦應積極參與病人自助組織提供的互助小組,發揮自助互助精神,與一群病友同行復康路。

病人自助組織
香港協癇會
地址: 九龍橫頭磡村宏禮樓地下

電話: 27947006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hkepilepsy.com

相關網站
適健中心 http://www.hkwellness.org
香港癲癎資訊網 http://www.hkepilepsy.com
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http://www.epilepsyorg.org.tw
台灣癲癇醫學會 http://www.epilepsy.org.tw 
國立台大醫學院醫學系 http://med.mc.ntu.edu.tw/~neuro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http://www.epilepsy.org
Epilepsy Foundation of America http://www.epilepsyfoundation.org 
Epilepsy Action http://www.epilepsy.org.uk
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Epilepsy http://www.ibe-epilepsy.org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http://www.ilae-epilepsy.org
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 http://www.caregiver.org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 http://neurosurgery.mgh.harvard.edu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10000051KK024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